點穴損傷救治法(176方)
(僅供參考)
一、點穴治法概要
二、少林傷科13味主藥方
若大便不通者加生大黃6克,小便不通者加車前子9克,胃口不好,不思飲食加川樸、砂仁各6克。
按:“十三味主方”是少林傷科、外科方面用之有效的經驗方,無論是練武損傷,還是練時被對方擊傷,跌打損傷,閃腰岔氣,或血積內瘀作痛,已破未潰者,均可用此方。再結合病情隨癥加減,內服或輔以內治,無不奏效。
三、諸穴點傷治方
(1)點傷丹田穴治方臍下1寸5分為丹田穴,又名水分,屬腎經,被點傷重者9日可死。以三棱、木通各1.5克,同13味藥(即前述少林13味主方)煎服。又一方:七厘散0.45克,用13味藥劑汁沖服。日服3次,良效。
(2)點傷正分水穴治方臍下寸4分為正分水穴,屬膀胱經。此處是大、小腸二氣相匯之穴,被點者大小便不通,14日可死。急用13味加引經藥(即莪術、三棱、生川軍各1.5克),水煎服或服七厘散0.45克,次服紫金丹2劑,效果亦佳。
(3)點傷氣隔穴治方臍下3分偏左腹為氣隔穴。被點傷者,取五加皮、川羌活各4.5克,與13味主方藥同煎2劑?;蚍呃迳?.75克,再服奪命丹3劑。
(4)點傷關元穴治方齊F 3寸為關元穴。被點傷者,需急治。以13味加青皮:車前子各6克,水煎服?;蛘叻呃迳?.9克,奪命丹服3劑,可愈。
(5)點傷血海門穴治方右肋臍下 (3橫指)為血海門穴。被點傷者,取柴胡、當歸各4.5克,同13味藥煎服。另一方,七厘散0.75克,奪命丹3劑服之。
(6)點傷隔門穴治方左肋軟骨下緣之處為隔門穴。被點傷者,取厚樸、五靈脂、砂仁各3克,與13味同煎服,或服奪命丹3劑。
(7)點傷血囊穴治方右肋軟骨下2分處為血囊穴。被點傷者,13味藥加歸尾、蘇木各15克煎服,或服地鱉紫金丹4劑。
(8)點傷血倉期門穴治方
右肋鎖骨下8分肌肉之處,為血倉期門穴。被點傷者,13味主方加引經藥丹皮、紅花各4.5克,水煎服,再服奪命丹3劑,可治愈。
(9)點傷氣血囊合穴治方左傍肋梢骨下1分,此處氣血相交,各為氣血囊合穴。被點傷者,取引經藥蒲黃、韭菜子各4.5克,與13味(主方)同煎服。若加陳酒盅沖飲更佳。(10)點傷督脈穴治方腦后枕骨正中處,為督脈穴,此穴能通三經,總督一身之陽。受傷者急用川芎6克,當歸3克為引經藥,同13味主方煎服。另外,服七厘散0.9克,次用奪命丹4.5劑服之。
(11)點傷正額穴治方頭額正中屬心經。如被點打,但皮肉未破,瘀血迷閉心竅者,急用引經藥羌活、防風、川芎各4.5克同13味藥煎服,再服奪命丹3劑,效果極佳。
(12)點傷太陽穴治方頭角兩邊為太陽穴。若被點傷重者難治,輕者如損傷耳目,瘀血腫痛,急用引經藥川芎、羌活各3克,與13味主方水煎服?;蚍呃迳?.6克,奪命丹3劑。外用八寶丹粉藥敷之。
(13)點傷藏血穴治方頭部兩側耳尖上,名藏血穴,屬厥陰肝經。被點傷重者,氣滯血一阻,閉絕而死。如傷破出血,外受風邪致局部浮腫,用引經藥當歸3克,生地6克,川芎3殼,水煎服。加服七厘散6克,奪命丹3劑?;继幱锰一ㄉ⒎笾?。
(14)點傷印堂眉心穴治方兩眉之中為印堂眉心穴,屬陽醒神。被點打者,頭部腫脹,急取引經藥防風、羌活、荊芥、川芎各4.5克煎服。加七厘散0.9克、奪命丹3劑服之。女,b皮破出血,不紅腫者病輕,如氣傷腫滿出血者須慎治。
(15)點傷血阻、捉命、斬命、黑虎偷心、歸陰、游魂穴治方此6穴被點傷,如輕傷可治,但切莫輕心,治方見前13味主方。如果肋骨斷裂者,雖非正穴,當及早治療。重用生石膏,又名喝骨引。制膏用法:續隨子葉去刺60克,搗千余錘,以草灰和勻,再搗成糊狀加浮小麥粉1盅,調成膏,陳酒制好,敷患處,立止疼。再服十厘散,重者0.3克,輕者0.15克,用白酒送服?;蛴玫伧M紫金丹3劑,重者每次0.3克,輕者0.15克,白酒送服。
(16)點傷背部穴治方人身背部穴道,屬腎命者,于背中第7節椎骨兩旁,偏下分之處。打重者吐血痰。用引經藥補骨脂、杜仲各6克,與13味主藥同煎服。或奪命丹3劑服之。
(17)點傷后海底穴治方腎命穴下寸8分,為后海底穴。被點打致傷者,用引經藥補骨脂4.5克、烏藥6克,與13味主方同煎服,又以紫金丹3劑服之。
(18)點傷命門穴治方第2腰椎下處為命門穴。被點傷者急以13味主方加引藥桃仁、前胡各4.5克,水煎服,再服奪命丹3劑和藥酒,效果更好。
(19)點傷海底穴治方臀部、椎下為海底穴。被點傷者,13味主藥加引經藥大黃、月石、木瓜各6克,水煎服,繼服奪命丹3劑。
(20)點傷鶴口穴治方兩腿骨盡處為鶴口穴。點重傷者,服用13味主方,加引經藥薏仁、木瓜各3克,牛膝4。5克,水煎服?;蚍伧M紫金丹4劑。如不愈,為難治。
(21)點傷涌泉穴治方腳底中心為涌泉穴。點重傷者,急用13味主方,加引經藥木瓜、川牛膝各6克,水煎服。若腎傷者,加用參三七6克,益智仁6克。
按:以上21穴,受傷重者難治,輕者可救。輕者始不知其疼,而后發病不治。凡多服藥不見效,為有內傷,不可輕心,須注意按時服藥。各穴道受損者,以13味主方為主,臨癥加減用之。
(22)點傷華蓋穴治方華蓋穴在心口上,屬肺經。受傷重者,血迷心竅,而致昏暈。急用溫化藥為妙,以防心血瘀滯不通。用引經藥加枳殼6克、良姜6克,同13味藥共煎服,并用陳酒沖服七厘散0.6克。
(23)點傷肺底穴救治方肺底穴在背部第3胸椎旁向外2寸1分即是,左右一樣。被點傷時,急取13味主方,加引經藥桑白皮6克,水煎服。再服七厘散0.45克,紫金丹3劑。
(24)點傷正氣穴治方左側乳上1寸3分,為正氣穴,屬肝經。被點傷者,加引經藥乳香6克、青皮6克,同13味主方水煎服。或服七厘散0.9克,奪命丹2劑。如傷輕則不必服藥。
(25)點傷氣海穴治方臍下1寸5分為氣海穴。被點傷者以木香6克、廣陳皮6克,同13味主方煎服?;蚍呃迳?.75克,奪命丹3劑。
(26)點傷上血海乳穴治方右乳上寸3分上血海乳穴,屬肺經。被點傷者,13味主方,加引經藥廣木香6克、玄胡索6克,水煎服。另服用七厘散0.6克,或奪命丹3劑。(27)點傷正血海穴治方右乳下1寸3分為正血海穴,屬肺經。被點者吐血,用劉寄奴6克、蒲黃6克,同13味藥煎服。再服七厘散0.75克,奪命丹劑。
(28)點傷下血海穴治方右乳下1寸4分為下血海穴,屬肺經。被點傷者急用13味主方,加引經藥五靈脂4.5克、蒲黃4.5克,水煎服。再服七厘散0.75克,奪命丹3劑。(29)點傷氣血二海穴治方左右乳旁下寸3分為氣血二海穴,屬心肝經。被點傷者,急用13味主方加引經藥木香4.5克,枳殼4.5克,水煎服。再服奪命丹3劑,七厘散0.9克。
(30)點傷黑虎偷心穴治方心口軟骨中為黑虎偷心穴,屬胃經。被點傷者立刻會眩暈不醒,急用13味藥主方,加引經藥肉桂3克,炒紫丁香1.8克,水煎服,或服用七厘散劑,奪命丹3劑,后服地鱉紫金丹2。3劑,有效。
(31)點傷藿肺穴治方心中下寸3分為藿肺穴,屬心經。被點者會立刻昏暈不醒。此時點按右邊傍肺底穴下半分處,即可還醒,故名還魂穴。受傷者用引經藥桔梗3克,川貝4·5克,與13味主方同煎服7劑。另服奪命丹3劑,再取七厘散0.75克,次服紫金丹3劑。
(32)點傷翻肚穴治方心口中偏左寸3分為翻肚穴,屬肚經。被點者引藥草豆蔻3克、木香3克、巴豆霜2.4克,與13味藥主方同煎服。又服七厘散0.9克,次服奪命丹3劑、加減13味湯藥2劑,繼服地鱉紫金丹3劑。再配合外用藥治之。
(33)點傷腹結穴治方腹結穴屬小腸脾二經。被點致傷時,引經藥桃仁4.5克,元胡4·5克,同13味藥主方煎服。另外取七厘散0.9克,奪命丹1劑同服之。
(34)點傷痰門穴治方癥狀:口噤不開,牙關緊閉,兩目上視,為氣厥之癥。先服奪命丹,若傷其身體上部者可再服紫金丹。有瘀血者,加紅花、赤芍、桃仁、枳殼各6克煎服。(35)點傷血膝穴治方虎骨6克、川斷6克、牛膝6克、木瓜6克、當歸尾4.5克、桂枝3克、骨碎補6克、杜仲6克,水煎后加童便半杯內服,每日2次。
(36)點傷血池穴治方牛膝4.5克、歸尾4.5克、肉桂4.5克、川芎3.9克、金銀花3克、石斛3克、骨碎補4.5克、虎骨4.5克、川斷4.5克。以上諸味藥,取水酒各半煎湯,連服10劑可愈。
(37)點傷七坎穴治方肉桂6克、神曲9克、當歸6克、紅花9克、枳殼3克、寸冬3克、橘紅9克、龍骨9克、沉香1.5克、三棱4.5克、莪術6克、生姜3克、生甘草6克。
以上13味藥,加入水酒各半煎服。
(38)點傷神關穴治方生地9克、三七3克、血竭3克、茯苓6克、赤芍9克、當歸尾6克、陳皮9克、甘草1.5克,蔥白3段。
以上諸藥加水酒各半,煎服。
(39)點傷命宮穴治方沙參9克、當歸6克、紅花3克、枳殼3克、菟絲子9克、厚樸3克、血竭6克、細辛1.6克、麥冬6克、五靈脂9克、自然銅(醋淬7次)6克、七厘散1.5克、生姜2片,取童便1杯,水酒煎服。
(40)點傷天突穴治方當歸6克、川芎9克、白芍4.5克、天麻1.5克、白芷3克、肉桂3克、三七6克、甘草1.5克、尋骨風6克。
以上9味藥,共研細末,用酒沖服。每日兩次,每次3。6克。
(41)點傷尾閭穴治方車前子4.5克、麻黃4.5克,防風、紅花、桃仁、赤芍各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42)點傷小肚旁穴方用紫金丹2劑,再煎茵陳湯服之。
(43)點傷風頭穴治方茄皮6克、紅花3克、木香3克、甘草1.5克、桑寄生9克、干葛4.5克,虎骨9克、肉桂3克、木通3克、法半夏4.5克、地鱉蟲9克、穿山甲9克、制乳香9克、制沒藥9克、破故紙9克、蔥白3段。
以上諸藥,加水酒各半,煎服。
(44)點傷腎俞穴治方生地9克、黃柏6克、烏藥6克、牡蠣9克、故紙9克、元胡9克、小茴香3克、澤蘭4.5克、紅花3克、蘇木9克、紫草9克、制乳香9克、木瓜3克、杜仲9克、甘草1.5克。
水煎服,每日2次,加童便半杯兌服。
(45)點傷風尾穴治方羌活3克、烏藥3克、制半夏4.5克、紅花3克、乳鐘石9克、血竭9克、檳榔4.5克、木香3克、小茴香3克、故紙9克、丹皮4.5克、木通3克、桃仁9克、胡椒3克、生姜2片、童便1杯。
以上藥加水酒各半,煎服。
(46)點傷天平穴治方血竭6克、虎骨6克、三七3克、甘草1.5克、人中白3克、山羊血3克、自然銅(醋煅)6克、灶心土12克,水煎服。
(47)點傷風門穴治方桔梗3克、丹皮4.5克、紅花3克、木通3克、故紙9克、木瓜3克、三七6克、大茴香3克、獨活3克、肉桂3克、甘草1.5克、乳香(去油)4.5克,沒藥(去油)4.5克、茯苓9克,灶心土30克。
以上藥加水酒各半煎服。若不愈,再服下方。
滑石12克、朱砂3克、龍骨9克、烏藥3克、人中白6克、茯神9克、秦艽4.5克、甘草1.5克、續斷6克、紫荊皮4.5克、紅棗3枚、蓮子7粒,川樸3克,水煎服。
(48)點傷百會穴治方川芎9克、當歸15克、赤芍9克、升麻4.5克、防風9克、橘紅9克、荊芥6克、肉桂2.4克、川芎6克、甘草4.5克。
以上10味藥加入水酒各半煎服。若加適量童便,療效更佳。
(49)點傷洪堂穴治方川大黃2.4克、茅節(炭)1.5克、金鈴子3克。以上3味藥共為細末,陳酒送服。
又一方:靈仙3克、桂枝6克、) 99克、川斷9克、桃仁9克、陳皮2.4克、甘草1.5克、當歸16.5克。
以上諸藥加水煎后,用酒沖服。
(50)點傷肩窩、斛池穴治方蘇木心4.5克、木瓜炭4.5克、毛竹節(灰)4.5克、當歸身1.5克、升麻4.5克、川芎9克。
以上諸藥共研細末,用黃酒送服。
(51)點傷命脈穴治方歸尾15克、紫革7.5克、蘇木7.5克、紅花7.5克、肉桂3克、陳皮6克、枳殼6克、石斛6克、甘草6克、童便杯。
以上藥加陳酒煎服,連服3劑。
(52)點傷脈宗穴治方歸尾9克、)新6克、桃仁9克、枳殼6.9克、劉寄奴6克、紅花9克、甘草6克、藕節9克、骨碎補9克、山羊血0.9克(沖服)。
以上10味藥,水酒各半煎服。
(53)點傷痰凸穴治方當歸15克、;11壹59克、紅花9克、大麩皮6克、骨碎補6克、荊芥6克、杏仁4.5克、紫草6克、蘇葉6克、木耳灰4.5克、燈芯0.9克(沖服)。
上藥加水酒各半煎服。
(54)點傷玄機穴治方胡猻竹根、錦醬樹根、連根獅子頭草、槿漆樹根(去心)、天僑麥根(去皮)各3克。
上藥用陳酒煎服。如嘔吐生姜汁匙,開水沖后溫服。忌油膩生冷食物。
(55)點傷鎖心穴治方大黃4.5克、毛竹節(炭)3克、郁金1.2克、千年見(灰)2·4克、松節(炭)3克。
上藥共研成細末為散,用酒沖服。然后再服湯藥;桃仁7粒、紅花2.4克、白芥子3克、陳皮6克、枳殼6克、羌活6克、歸尾9克、肉桂4.5克、蘇木4.5克、赤芍9克、甘草6克。加水、酒各半煎服。
(56)點傷肺苗穴治方歸尾9.6克、紅花9克、陳皮2.4克、杏仁2.4克、白芥子9克、沒藥(去油)4.5克、獨活4.5克、石斛6克、甘草6克、蘇葉6克、燈芯草3克,加陳酒煎服。
(57)點傷腕心穴治方歸尾9克、陳皮6克、;斤6克、白芥子6克、大黃6克、枳殼2.4克、紅花9克、羌活4.5克、黃白4.5克、大甘草6克、小薊4.5克、燈芯草3克,加水酒各半煎服。
(58)g橢威靈仙6克、川斷3克、狗脊3克、當歸3克、虎骨4.5克、桃仁0.6克、淡竹葉1.2克、蘇葉1.5克、防風1.5克、千姜1.5克。
以上諸藥加水酒各半煎服,連服3劑。
(59)點傷攢心穴治方大黃3克、歸尾9克、川芎10.5克、赤芍10.5克、羌活3克、胡6克、紅花3克、陳皮3克、桔梗6克、甘草6克。以卜藥水酒各半煎服。
(60)點傷肺俞穴治方杏仁7.5克、陳皮7.5克、降香3克、蘇葉6克、當歸5克、骨碎補6克、白芥子6克、升麻1.5克、甘草6克。
藥加水酒各半、煎服,連服3日。
(61)點傷食倉穴治方山羊血9克、當歸15克、紫草9克、骨碎補6克、白芥子6克、大黃6克、羌活1.5克、枳殼3克、石斛9克、乳香(去油)3克、甘草6克、燈芯草0.9克,水酒各半煎服。
(62)點傷血倉穴治方當歸3克、續斷3克、生地3克、紅花1.5克、陳皮1.5克、白芥子1.5克、羌活2.4克、赤芍2.4克、甘草0.6克。
以上藥加入水酒各半煎服。
(63)點傷膽疸穴治方當歸9克、桃仁10粒、橘紅4.5克、甘草3克、燈芯草0.6克,煎湯溫服。
(64)點傷幽門穴治方肉桂3克、歸身9克、紫丁香1.5克、降香1.5克、陳皮2.4克、蘇子7.5克、甘草6克、燈芯草0.6克,陳醋、水各半煎服,連服4劑。
(65)點傷痰寧穴治方蘇葉6克、荊芥6克、良姜3克、羌活2.4克、當歸15克、碴;1.5克、砂仁4.5克、紅花4.5克、枳殼3克、甘草6克。
以上各藥加水酒各半煎服。
(66)點傷肝經穴治方藕節16.5克、肉桂3克、烏藥6克、川斷6克、白芥子6克、乳香(去油)3克、當歸9克、劉寄奴2.4克、木耳炭1.5克、甘草4.5克。
以上藥加水酒各半煎服,連服3劑。
(67)點傷脈宗下穴治方金鈴子12克、毛竹節(炭)1.5克、千年見(灰)1.5克、蘇木心15克、白地龍4.5克,加13味主方。
以上各藥共研末為散劑,用陳酒沖服。
(68)點傷食結穴治方大黃9克、谷芽9克、莪術3克、陳皮6克、川芎6克、桃仁6克、山楂肉9克、石斛9克、當歸15克、白芥子2.4克、甘草6克、虎骨3克。
以上各味藥加陳酒煎服。
(69)點傷海角穴治方59克、陳皮9克、砂仁3克、白芷10.5克、當歸16.5克、大黃6克、甘草6克。
以上藥加陳酒、童便煎服,連服3劑。
(70)點傷頭額前穴治方此穴屬心經,打得者出血不止,若見風發腫者3~5 1死。方藥:川羌、川芎、防風各3克加13味主方水煎內服。再用奪命丹3劑愈。
(71)點傷枕骨穴治方此穴系督脈,一身之主,打得者多則7 1,少則1日死。用13味主方加當歸、川芎各3克煎汁,沖七厘散0.9克服,再服奪命丹1.5克。
(72)點傷厥陰穴治方用13味主方加生地、川芎、當歸各3克煎服,仍沖七厘散0.9克,再服奪命丹3劑。
(73)點傷巨厥穴治方用13味藥主方加桔梗2.4克、川貝3克同煎兩服,再用奪命丹3-5劑。
(74)點傷中極穴治方用13味藥主方加莪術、生大黃各3克同煎,沖七厘散0.45克服,再用紫金丹2劑。
(75)點傷左鷹窗穴治方用13味藥主方加青皮、乳香各3克同煎沖七厘散0.9克,再用奪命丹3劑。
(76)點傷右鷹窗穴治方用13味藥主方加木香0.45克同煎沖七厘散0.3克。
(77)點傷左乳根穴治方用13味藥主方加郁金、劉寄奴各0.45克同煎,沖七厘散0.4克服,再用奪命丹2劑。
(78)點傷右乳根穴治方用13味藥主方加百部、桑白皮各3克同煎,沖七厘散0.45克服,再服紫金丹3劑。
(79)點傷左期門穴治方用13味藥主方加木香、廣皮4.5克同煎,沖七厘散0.9克,每服1.5克再用奪命丹3劑。
(80)點傷右期門穴治方用13味藥主方加五靈脂0.45克、蒲黃0.3克同煎,沖七厘散0.75克,再用奪命丹3劑。
(81)點傷左商曲穴治方用13味藥主方加羌活、五加皮各0.3克同煎,沖七厘散0.75克,再用奪命丹3劑。
(82)點傷右商曲穴治方用13味藥主方加柴胡、當歸各3克同煎,沖七厘散0.75克,再用奪命丹3劑。
(83)點傷左章門穴治方用13味藥主方加歸尾、蘇木各3克同煎,沖七厘散0.75克,再用紫金丹3.5劑。
(84)點傷右章門穴治方用13味藥主方加五靈脂4.5克、砂仁0.3克同煎,沖七里散0.75克,再用紫金丹3.5劑。
(85)點傷左腹結穴治方用13味藥主方加蒲黃二錢、生菲子3克同煎,沖七厘散0.75克服,再用紫金丹3劑。
(86)點傷右腹結穴治方用13味藥主方加丹皮、紅花各0.3克同煎,沖七厘散0.75克服。
(87)點傷志室穴治方用13味藥主方加桃仁、菟絲子各3克同煎服,再用奪命丹3劑。(88)點傷氣海俞穴治方用13味藥主方加補骨脂4.5克、烏藥6克同煎服,再用紫金丹2劑。
(89)點傷鶴口下穴治方用13味藥主方加牛膝、苡仁各3克同煎服,再用紫金丹3劑。(90)點傷大關穴治方用紅花6克、當歸9克、劉寄奴4.5克、赤芍6克、陳皮4.5克、蘇木6克、續斷6克、川芎6克、威靈仙4.5克、乳香4.5克、沒藥4.5克,同煎服
(91)點傷頂門穴治方當歸9克、紅花6克、威靈仙6克、枳殼4.5克、烏藥4.5克、陳皮4.5克、赤芍6克、澤蘭6克、五加皮6克,同煎服。
(92)點傷天星穴(又名風府穴)治方澤蘭6克、紅花6克、歸尾9克、三棱3克、川芎6克、桃仁6克、川斷6克、烏藥4.5克、陳皮6克、蓬術6克、五加皮4.5克、骨碎補4.5克、蘇木4.5克、赤芍6克、姜黃3克、紫蘇3克、木香3克,同煎服。
(93)點傷耳后穴(又名瘼脈穴)治方用川芎6克、薄荷4.5克、姜黃3克、當歸9克、澤蘭6克、五加皮4.5克、烏藥4.5克、莪術3克、三棱3克、肉桂1.5克、陳皮4.5克、骨碎補3克,同煎服。
(94)點傷心井穴(又名鳩尾穴)治方木香4.5克、制半夏6克、澤蘭6克、紅花6克、當歸9克、陳皮6克、骨碎補6克、二花9克、赤芍6克、烏藥4.5克、肉桂1.5克、石斛6克,同煎服。
(95)點傷氣舍穴治方紅花6克、烏藥4.5克、藿香6克、石斛6克、姜黃3克、當歸9 克、陳皮6克、五加皮4.5克、丹參9克、赤芍6克、,斷6克,同煎服。
(96)點傷開氣穴治方澤蘭、枳殼、紅花、烏藥、生地各6克、丹參9克、陳皮4.5克、木通3克、赤芍4.5克、續斷4.5克、木香3克,同煎服。
(97)點傷轉喉穴治方生地6克、赤芍6克、青黛1.5克、桔梗4.5克、陳皮4.5克、甘草3克,同煎服。
(98)點傷泰山穴治方紅花6克、當歸9克、續斷6克、赤芍6克、元胡4.5克、烏藥3克、生地6克、丹參9克、陳皮6克、澤蘭6克、秦艽4.5克、茯神4.5克、遠志肉4.5克,同煎服。
(99)點傷對門(又名不容)穴治方木香3克、當歸9克、赤芍4.5克、澤蘭4.5克、陳皮6克、烏藥4.5克、秦艽4.5克、紅花4.5克、肉桂3克、姜黃3克、藿香6克、元胡索4.5克,同煎服。
(100)點傷扇門穴治方澤蘭4.5克、紅花6克、當歸9克、五加皮4.5克、陳皮6克、姜黃3克、川斷4.5克、威靈仙4.5克、赤芍6克,同煎服。
(101)點傷京門穴治方紅花6克、歸尾9克、川斷6克、威靈仙4.5克、赤芍6克、五加皮6克、骨碎補4.5克、陳皮4.5克、烏藥4.5克、澤蘭6克、生甘草4.5克,同煎服。(102)點傷天樞穴(又名五定穴)治方當歸9克、紅花6克、澤蘭4.5克、赤芍4.5克、五加皮4.5克、烏藥4.5克、二花6克、骨碎補6克、三棱3克、秦艽克、陳皮4.5克、桂枝3克,同煎服。
(103)點傷伯勞(又名陶道)穴治方劉寄奴3克、紅花6克、當歸4.5克、姜黃3克、五加皮4.5克、烏藥3克、續斷4.5克、川芎6克、赤芍6克、骨碎補4.5克、陳皮4.5克、銀花6克,同煎服。
(104)點傷肺使(又名肺俞)穴治方紅花6克、當歸9克、川芎4.5克、姜黃3克、三棱4.5克、莪術4.5克、肉桂3克、陳皮4.5克、威靈仙6克、烏藥4.5克、赤芍6克、五加皮6克,同煎服。
(105)點傷膏肓俞穴治方防風6克、赤芍6克、當歸9克、威靈仙4.5克、姜黃3克、陳皮4.5克、銀花6克、桔梗4.5克、肉桂3克、烏藥4.5克、柴胡4.5克,同煎服。
(106)點傷對心穴(至陽穴)治方陳皮4.5克、烏藥4.5克、骨碎補4.5克、當歸9克、紅花6克、威靈仙4.5克、姜黃3克、五加皮4.5克、肉桂3克、三棱4.5克、赤芍6克、莪術4.5克、木香3克、藿香6克,同煎服。
(107)點傷環跳穴治方歸尾9克、銀花6克、川斷6克、生地6克、骨碎補4.5克、陳皮6克、五加皮4.5克、紅花6克、木香3克、石斛6克、烏藥4.5克、牛膝6克,同煎服。(108)點傷蓋膝穴治方元胡索6克、丹皮6克、赤芍6克、續斷4.5克、歸尾9克、紅花6克、骨碎補4.5克、銀花6克、牛膝4.5克、烏藥4.5克、五加皮6克、蘇木4.5克,同煎服。(109)點傷膝眼穴治方歸尾9克、紅花6克、革薜6克、澤蘭6克、牛膝6克、五加皮6克、骨碎補6克、石斛6克、續斷4.5克、烏藥4.5克、陳皮4.5克、威靈仙4.5克,同煎服。
(110)點傷竹柳穴(又名交信穴)治方歸尾9克、紅花4.5克、澤蘭4.5克、赤芍6克、銀花6克、陳皮6克、續斷4.5克、牛膝6克、木瓜4.5克、威靈仙4.5克、丹皮6克、烏藥4.5克,同煎服。
(111)點傷住腳穴治方元胡索6克、歸尾9克、丹皮4.5克、赤芍6克、續斷4.5克、骨碎補6克、牛膝6克、生地6克、澤蘭6克、陳皮4.5克、五加皮6克,同煎服。
(112)點傷囟門穴治方天麻6克、白芷6克、藁木6克、羌活4.5克、木香3克、青皮4.5克、骨碎補6克、紅花6克、赤芍6克、制草烏3克、甘草4.5克,共為末,蔥引酒下1.5克。
(113)點傷腦門穴治方朱砂0.9克、瑪瑙0.5克、龍骨6克、象皮6克、鹿角膠6克、地鱉蟲4.4克、白蠟4.5克、乳香3克、沒藥3克以上諸藥共研末,用人乳調散。
(114)點傷開腔穴治方威靈仙4.5克,當歸9克,山藥9克,木通3克,虎茨4.5克,茯苓、腳樟各6克,陳皮、甘草各4.5克,木香2.4克,童便引酒共服。
(115)點傷喬空穴治方天麻6克、白芷6克、葶藶6克、秦艽4.5克、麝香0.3克、血竭4.5克、紅花6克、甘草6克,共研末酒下1.5克。
(116)點傷左眉尖穴治方五加皮6克、桂枝4.5克、柴胡4.5克、龍膽草4.5克、羌活4.5克、陳皮6克、荊芥4.5克、薄荷6.5克、甘草3克,共研末酒下。
(117)點傷右眉尖穴治方五加皮6克、桂枝3克、柴胡4.5克、龍膽草6克、細辛2.4克、五味子6克、威靈仙4.5克、木香3克、麝香0.3克,共研末酒下。
(118)點傷眼角穴治方當歸9克、茯苓9克、川芎6克、茜草6克、地鱉蟲15克、制川烏9克、青木香6克、肉桂3克、甘草3克、參三七1.5克,共研末酒下0.9克。
(119)點傷大中穴治方香附6克、桂皮3克、紅花6克、蘇梗4.5克、澤蘭4.5克、制半夏4.6克、桔梗6克、升麻6克、白芷6克、陳皮4.5克、甘草4.5克,蔥引酒燉服。
(120)點傷駕梁穴治方當歸9克、生地9克、川芎6克、白芍9克、尋骨風6克、天麻6克、白芷6克、肉桂3克、三七3克、甘草6克,共為末酒下蔥引。
(121)點傷山根穴治方當歸9克、川芎6克、細辛2.4克、生地6克、白芷6克、茯苓6克、虎骨6克、甘草4.5克,共為末蔥引酒下0.9克。
(122)點傷人中穴治方升麻6克、白芷6克、自然銅4.5克、肉桂3克、地鱉蟲4.5克、大力子6克、木香3克、冰片0.9克,蔥引酒水煎服。
(123)點傷對口下穴治方肉桂、茯苓、白芷、芩皮各3克,紅花、熟地各4.5克,枳實4.5克,木香2.4克,麝香0.6克,甘草1.5克,龍眼肉5枚,引酒煎服。
(124)點傷脈門穴治方桔梗6克、三七3克、川芎6克、木香3克、王味子6克、細辛2.4克、桂枝3克、膽草4.5克、懷牛膝4.5克、丁香0.3克、陳皮6克,共研末酒沖服。(125)點傷脊梁穴治方紅花5克,骨碎補6克,乳香4.5克,沒藥4.5克,猴骨6克,虎骨6克,劉寄奴、粟殼、龍骨、地榆、甘草各3克,胡桃殼內破片3克,木香1.6克,砂仁7粒,地鱉蟲10個,紅棗10枚,童便引酒煎服。
(126)點傷背漏穴治方當歸、狗脊、澤蘭、乳香、沒藥各4.5克,桑寄生6克,骨碎補6克,川芎6克,地榆6克,檳榔4.5克,續斷4.5克,紫蘇4.5克,秦艽6克,黑棗引酒煎服。
(127)點傷騎襠穴治方當歸9克、白芍6克、乳香4.5克、沒藥4.5克、元胡索6克、黃芪9克、升麻4.5克、熟附子4.5克、小茴香3克、茯苓6克、茯神6克、血竭3克、沉香3克、甘草6克、紅棗引煎服。
(128)點傷攔馬穴治方歸尾、丹皮各5克,五加皮、苡仁、川牛膝、懷牛膝各21克,陵麻6克,肉桂3克,共研末酒下1.5克。
(129)點傷中脘穴治方茯苓、黃芪各4.5克,朱砂、乳石、枳殼、厚樸、砂仁、白芷、破故紙、芩皮、甘草各3克,龍眼5枚,引酒燉服。
(130)點傷湛遍穴治方生地5克、蘇梗6克、桂枝4.5克、小茴香3克、細辛2.4克、麝香0.3克、茜草6克、制草烏1.5克、甘草6克,共為末酒下。
(131)點傷內廉穴治方牛膝9克、木瓜6克、苡仁6克、五加皮6克、廣皮6克、羌活4.5克、青皮4.5克、丹皮6克、桂枝7克、紅花6克、白芍15克,馬鞭草引酒下。
(132)點傷側足穴治方懷牛膝9克、歸尾9克、大黃6克、木通、五味子各6克、三七3克、細辛2.4克、車前子9克、白芷6克、紅花6克、甘草6克,馬鞭草引酒下。
(133)點傷攢竹穴治方澤蘭、紅花、草決明、歸尾、續斷、二花各9克,三棱、莪術各4.5克。
(134)點傷咽腔穴治方血竭3克,茜草6克,桔梗6克,獨活、杜仲、白術各12克,紅花、柏葉、連翹各9克,蔥引水酒煎服。
(135)點傷牙關穴治方白芷、山藥、連蒿、神曲、麥冬各9克,五味、檳榔各6克,赤茯苓6克,細辛2.4克,陳皮6克,共研末酒下。
(136)點傷咽喉穴治方麝香0.6克,馬兜鈴、青木香、半夏、山楂、元參各3克,共研末服。
(137)點傷將臺穴治方當歸、川芎、防風、尋骨風、白術各9克,黃芪15克,益母草9克,甘草6克,共研末酒下。
(138)點傷舌咽穴治方蒼術、陳皮、厚樸各9克,甘草6克,五加皮、香附各9克,砂仁6克,酒燉服。
(139)點傷童骨穴治方紅曲、自然銅各15克,乳香、沒藥各6克,地鱉蟲10個,小雞1只,糯米飯1碗,共搗爛如泥狀敷患處。
(140)點傷精靈穴治方柴胡9克、龍膽草6克、五加皮9克、桂枝6克、懷牛膝9克、羌活4.5克、細辛2.4克、五味子6克、川芎6克、木香3克、丁香0.5克、陳皮6克、紅花6克、甘草3克、地鱉蟲4.5克、虎骨6克,共研末酒下。
(141)點傷曲池穴治方五加皮6克、桂枝6克、甘草4.5克、龍膽草4.5克、柴胡6克、牛膝9克、細辛2.4克、紅花3克、生地9克、丁香0.3克、參三七3克,共研末酒下。
(142)點傷六宮穴治方生地9克,三七4.5克,血竭7克,云皮6克,茯苓、赤芍、歸尾各9克,陳皮、甘草各6克,蔥引酒煎服。
(143)點傷氣關穴治方桔梗、枳殼各6克,白芷9克,乳香、沒藥各4.5克,紅曲9克,砂仁4.5克,血竭6克,三七1.5克,自然銅1.5克,酒煎空腹服。
(144)點傷血瘦穴(又名血關穴)治方蒼術、厚樸、陳皮、甘草、木香、五加皮各3克,櫻齋、香附各4.5直.砂3直.蕉縫子3.6贏.燈芯引酒煎服。
(145)點傷掛膀穴治方大黃6克,紅花、蘇木、澤蘭、桃仁各9克,陳皮6克,歸尾9克,地鱉蟲4.5克,醋引服。
(146)點傷肚角穴治方白芍、故紙、車前、菟絲子、乳香、沒藥各3克,小茴香、地夫子、良姜、青皮西砂、枳殼各2.4克,紫草、杏仁各2克,肉桂、甘草、木香各1.5克,童便引生酒服。
(147)點傷背心穴治方生地、五味子、防風、獨活、木香各3克,乳香、沒藥各2克,共研末蔥引酒下0.9克。
(148)點傷腰眼穴治方肉桂2.4克,龍骨、郁金、棗仁、五加皮、紅花、虎骨、香防、甘草各3克,純麻、地鱉蟲各6克,酒燉服。
(149)點傷沖陽穴治方白芨根6克,川芎6克,木瓜9克,檳榔、乳香、甘草、歸尾、澤蘭各6克,青木香3克,鐵砂(制)4.5克。
(150)點傷凈瓶穴治方三七、血竭、蒼術、腳樟、紫草茸、甘草各3克,紅花、生地、苡仁各9克。
(151)點傷糞門穴治方歸尾9克、大黃6克、五味子6克、獨活6克、三七3克、肉桂3克、五靈脂、甘草各6克、生地9克,共研末酒下1.5克。
(152)點傷命關穴治方麝香、肉桂、參三七、木香、牡蠣、白術、青皮各9克,細辛2.4克,甘草1.5克。
(153)點傷膀胱穴治方豬苓、澤瀉、檳榔、小茴香、桔梗、青皮、杜仲、陳皮、半夏、桑寄生、良姜、甘草各4.5克,大黃2.4克,燈芯、生姜補水煎服。
(154)點傷封門穴治方故紙、桔梗、丹皮、紅花、木通、木瓜、三七、大茴香、獨活、乳香、沒藥、甘草各3克,肉桂2.4克,茯苓4.5克,灶心土引酒燉服。
(155)點傷神門穴治方蘇木、澤蘭、丹參各9克,紅花、赤芍、當歸、龍眼肉各4.5克。(156)點傷外關穴治方蘇子、柴胡、防風、木瓜、桃仁各4.5克,甘草、柴胡各3.6克。(157)點傷手三里穴治方木瓜、乳香、沒藥各4.5克,當歸、尋骨風、益母草各9克,血竭2.4克,甘草1.5克,童便引水煎兌酒服。
(158)點傷支正穴治方當歸、紫蘇、荊芥、桑寄生各7.5克,血竭2.4克,細辛1.5克,燈芯引水煎兌酒服。
(159)點傷大陵穴治方防風、白芷、桑枝各4.5克,細辛、血竭各1.5克,蔥引煎服。(160)點傷風市穴治方川羌9克、獨活6克、紅花9克、赤芍6克、桃仁6克:劉寄奴6克、自然銅6克、柴胡9克、地鱉蟲6克,童便引服。
(161)點傷三陰交穴治方獨活6克、木瓜9克、地鱉蟲6克、當歸9克、川芎6克、生地9克、紅花9克、甘草6克,煎服。
(162)點傷足三里穴治方川芎9克、木瓜9克、紫蘇9克、厚樸6克、木香3克、追地風3克、自然銅6克、生日草6克,煎服。
(163)點傷委中穴治方當歸9克、獨活6克、防風6克、川牛膝9克、木瓜6克、益母草6克、厚樸6克、山楂9克、紅曲9克、自然銅4.5克,童便引水酒煎服。
(164)點傷承山穴治方獨活9克、木香6克、細辛2.4克、當歸9克、劉寄奴6克、血竭6克、龜板9克、白花蛇6克、甘草6克,童便引水酒煎服。
(165)點傷外踝尖穴治方紅花30克、赤芍9克、三七6克、澤蘭9克、指甲花6克、甘草6克,共研末酒下0.9克。
(166)點傷內踝尖穴治方木瓜9克、當歸9克、自然銅6克、血竭6克、乳香4.5克、沒藥4.5克、益母草9克,共研末酒下0.9克。
(167)點傷鶴頂穴治方自然銅、乳香、沒藥、三七、大黃、雞爪黃連、白芷各12克,研末調香油敷。
(168)點傷尾骨上穴治方 13味藥加小茴香、桑枝各3克,煎沖服奪命丹3劑。
(169)點傷然谷穴治方桑寄生、五加皮、草薜、木瓜各7.5克,木通1.5克,甘草2.1克,水煎服。
(170)點傷曲骨穴治方紅曲9克、枳殼6克、陳皮6克、樸6克、懷山藥15克、茯苓12克、竹茹6克,水煎服。
(171)點傷大都穴治方羌活、桂枝、尋骨風各4.5克,細辛2.4克,甘草3.6克,水煎服。
(172)點傷魄戶穴治方枳殼、三棱、莪術各6克,烏藥、紅曲、良姜各3克,山楂15克,青皮6克,香附4.5克,水煎服。
(173)點傷天窗穴治方白芷、紅花各9克,砂仁、厚樸各6克,茯苓9克,木瓜4.5克,甘草3克,竹葉6克,水煎服。
(174)點傷箕門穴治方桑白皮、木瓜、劉寄奴、紅花、益母草、卷柏各9克,血竭、甘草各6克,水煎服。
(175)點傷玉枕穴治方遠志、當歸、川芎、白芷各9克,桂枝、柴胡、甘草各6克,水煎服。
(176)點傷通天穴治方升麻、當歸、白芷各9克,乳香、沒藥各4.5克,木瓜、懷牛膝各9克,甘草6克,童便引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