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轉型農業的朋友特別的關注土地的問題,也有部分農業產業鏈上的朋友想要通過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來控制優勢農業資源。今天跟大家一同分享一下土地股份合作社的那些事,為開春布好農業發展新局勢!
什么是土地股份合作社?
土地股份合作社是農戶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合作社,把土地承包經營權變成股權,農民當上股東。入社土地由合作社統一耕種,農戶除勞動收益外,還可享受年底分紅。
土地入股合作社的出資形式主要有?
入股合作社主要有三種形式:村集體以機動地經營權折資入股、農民以承包地經營權折資入股、農戶也可以農機具折資入股。具體折資可以由社員大會和理事會共同商議決定。可以當地的土地承包租賃價格和農機具的累計折舊成本等做參考數據。
農民土地入股注意手續上的辦理?
除了合作社章程約定的入社手續辦理以外,還要與入社農戶簽訂《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入股合同》,看承包經營權身份,決定由村集體或農戶與合作社簽訂;如果是與土地經營相關的農機局入股,還要簽訂《農機具折資入股合同》。入股后,由合作社統一經營入股的全部資產,經營期限截至合同期限。簽訂合同實時,可以雙方約定期滿后如無重大政策變化,合作社可優先續簽入股合同。
土地入股合作社怎么分配?
土地入股合作社的盈余分配,一般采取“ 租金保底+ 盈余分紅+ 工資收入”的辦法進行分配的形式比較多(主要針對當地的大戶),具體分配過程中需要考慮以下內容:
1、如果有保底租金,即支付農戶、村集體的土地流轉租金,不論盈虧,按每年每畝多少斤糧食結算,農民也可以自主選擇兌現實物或現金(現金按當年當月市場行情的國家收購價計算)。
2、分配前別忘記合理提取公積金、公益金、風險金、農機具折舊費和管理費等,具體比例由成員(代表)大會確定。
3、盈余分紅,即剩余利潤按股權同比例分成,根據合作社章程及入股比例進行分紅。如果涉及的農產品經過合作社流通后對接了更有價值的渠道,一般可以與合作方協商,采取以工補農的方式,再拿出一部分加工業利潤用于村集體和農民的土地股份分紅。
值得提醒的是國家給予農民的各種政策性補貼仍歸農民,惠農的其他政策要量化到每個成員的賬戶里。
土地股份合作社發展的意義?
當前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已難以應對市場,農民增收困難。進行土地流轉,實施規模化種植已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土地股份合作社這種土地流轉形式的產生是農村發展的需要,用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不需要改變當前土地承包政策,卻可實現規模化經營,提升農業應對市場的能力,增加農民收入,并可將部分勞力從土地上徹底解放出來。促進了土地流轉、規模經營、新型職業農民等新生事物的出現,逐漸改變著農村面貌,推動著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農業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