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家具樣式可以隨心選,價格也豐儉由人,不過想要找到恰好能和自家完美契合的家具,簡直比女博士找對象還難。那些倔強的縫隙,說填不滿就填不滿。不僅對空間是一種浪費,分分鐘還逼死幾百個強迫癥。
于是全屋定制就橫空出世了。設計師根據具體空間位置量身定做的家具,特別適合小戶型和奇葩戶型,狹小的空間發揮出驚人的潛力。
根據夫婦的現實需求,設計師為他們改造出香港這所日式風格的小戶型公寓。
老公寓原本的布局被全盤推翻,通過全屋定制給屋主夫婦打造了一屋多用的便利微型住宅。
將隔墻全部拆除,空間變得靈活通透。定制的一個木板模塊擔起了分割空間打造功能間的重任。
工作間、收納、廚房、衛生間、臥室全在這個模塊里。
量身定制讓家具能到邊到頂,完全不浪費空間。模塊的頂部打造成儲物空間,半透明的盒子用來收納一目了然。
定制的模塊完美地契合墻體。廚房只占據小小的空間,大理石花紋板面很美觀。
明亮采光給木材打造的家帶來滿滿靈氣,大窗臺鋪上軟墊,成為一個可以放松休憩閑坐的空間。
正對著臥床的工作間,上面有伸縮拉簾提供私人空間。
廚房后,衛生間就在模塊里,很玲瓏的空間。
對面是廚房的另一部分和餐桌。
房間雖小,餐桌并不馬虎,
點擊可見大圖
德國柏林的一所小公寓以全屋定制重新劃分了空間布局,成為了一個工作+居住模式的復合空間。
Itay Friedman Architects工作室的目標是將公寓劃分成生活和工作兩個互不干擾又集合在一起的空間。
功能性超強的T型模塊將每寸空間都用盡了,65㎡的小公寓間隔出一個客廳、一個開放式廚房、兩個廁所和一個浴室,設計師對空間分割的能力太強了。
最大的功臣當然是根據具體需求打造的T型模塊,這里集成了全屋的濕區,并將生活和工作的空間分隔開。
生活區和工作區之間封閉起來時,工作間加上一個衛生間,能滿足基本的工作需求。而且工作時也不會受到內部生活區的干擾。
生活區的墻板、門板都是定制,一體化的設計讓室內顯得很干凈利落。
打開窄門,就能通往工作區域。從另一邊看,設計成雜志架的門很好地隱藏了生活區的入口。
內部的工作間,在夜幕降臨的時候將壁床拉下來,書柜就變身舒適單人床。
工作區域還有一個獨立的小廁所,不必穿過生活區也能解決難免的內急問題,加強了工作區的獨立性。
生活區域設備齊全空間舒適。定制的墻上拉下一塊板,就成了便捷的餐桌。
公寓的客廳、臥室、工作間都有采光窗戶,沒有光線的空間則安排成衛生間,充分利用自然光線。
和簡單粗暴的改造不同,屋主想要保留前設計師留下的經典柏林特色的復古建筑風格。客廳 斑駁粗獷的背景墻就有種復古的味道,為整個空間帶來一種現代與復古融合的氣質。
生活區的臥室,和客廳一門相隔,簡單舒適。
兩個衛生間。
越是小空間,全屋定制發揮的空間越是大。根據屋主需求,A Little Design工作室將臺灣的一所22㎡的老公寓打造成一個帶廚房和落地式儲物空間舒適小窩。
在這樣小的空間里想要住得體面,實屬難事。設計師為這里量身定做了全新的空間布局,通過全屋定制將層高3.3米的公寓打造成loft風格。
整面儲物墻,讓收納變輕松。
屋主的工作性質經常出差,她需要能讓自己奔波之后能享受到熱水澡和舒適睡眠的家。
小陽臺剛好嵌入一張沙發,沙發底也是儲物的抽屜。這樣合體的設計,只有量體裁衣的全屋定制才能打造。
開放廚房能做一點簡單的料理,洗衣機也嵌在櫥柜里。
餐桌是兩條窄長桌合并,根據需要可以轉變成書桌,不管什么狀態,桌子和空間都是契合的。
廚房的對面,臥床下面就是衛生間。為了讓屋主泡個好澡,將洗衣機搬到了廚房,原有的淋浴間改造成浴缸。
到了樓上,床邊有半截護欄保障安全,無印風的床鋪安心又舒適的氛圍,合眼就能在這里入睡。
全屋定制確實好處多多,不過在國內,選擇還需謹慎。
市場尚待規范,服務不盡人意,都讓國內全屋定制受到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