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蟲篆印是在鳥蟲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鳥蟲書最早是作為一種裝飾性的文字出現于春秋戰國時期的兵器上,秦代統一了文字后,小篆成為正統文字。漢代時,其辭賦文風華麗繁縟,與之相對應的小篆文字也追求華麗繁縟,鳥蟲文字便以小篆為基礎開始裝飾于各種器物,鳥蟲書入印在當時已成為時尚。
字:天道酬勤
然而鳥蟲篆印經過漢代的繁榮之后,隨著整個印壇進入了八代之衰,經歷了長時間的式微之后,開始復興于明清,稍有影響的有何震、汪關等。而至近現代人中為數甚少,其中鄧爾雅和方介堪是公認的流派印以來第一位鳥蟲篆印大家。其后又涌現了一批以韓天衡、吳子健為代表的上海印人,他們大膽創新,為鳥蟲篆印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漢印是古代璽印的巔峰期,也是古代鳥蟲篆印章的輝煌期。在漢代鳥蟲篆大量進入印章領域,以玉印、銅印為代表類型。漢代玉印線條裝飾呈明顯的動物圖案,但其筆畫的動物形象變形皆無損于原字的結構、筆意、向背等,精煉傳神生機盎然。而漢代銅印則很少有動物的簡化形象,其線條盤曲流動填滿整個印面。因玉印的材質與藝術價值都較高于銅印。
“張子路”印
(筆畫結構中有鳥首、尾或羽翎等形體作裝飾)
漢鳥蟲篆玉印中有些線條不是動物紋樣的形狀,但也異于普通筆畫,帶有某種具象化的特征,對這些線條加以歸納、總結,漢玉印中的這類線條有以下兩種。
漢玉印中線條的運用起到了避免線條單調的作用,而且在全是曲線的印面中顯出方筆、棱角,從而平添些許清剛氣息,玉印味隨之更為突出。
這是漢玉印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局部線條加粗在鳥蟲篆印中也常用,漢鳥蟲篆玉印中的這種用法主要是為了補空。局部粗筆,都是在筆畫間隙較大處,從而拉近筆畫間的距離。
(二)構形特點
漢鳥蟲篆玉印的篆法,裝飾性強,給人以簡明生動規矩的感受,但又富于變化,華麗、奇詭,在有限的數量內,它幾盡變化,毫無重復之嫌,令人嘆服。漢鳥蟲篆玉印因為多是兩個字,字形豎長,故其盤曲不僅要考慮美觀,且要考慮字形的彈性是否足以拉至豎長。其盤曲的位置多變,更多地照顧到豎向上的拉長,略似春秋戰國鳥蟲書的特點,既規律又充分注意縱橫協調。
這類處理在春秋戰國鳥蟲篆金文中就頗為常見,而且手法繁復。漢鳥蟲篆玉印中的盤曲也有類似的特點。比如“新”中,“親”部下三豎筆中,左右邊兩筆相對簡明,而中豎一筆反復盤曲,顯然是為了填充空間。
新成甲
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類似于“木”字結構對稱的中豎上。這一中豎左右盤曲,或加以飾筆,原本對稱的結構變得不再對稱。這種處理手法源自春秋戰國鳥蟲篆金文的余緒,也與漢玉印中求變化的因素息息相關。
4 靈活補空 繁簡互補
鳥蟲篆印在構圖上能利用簡繁的處理,體現出主次感和虛實感,這種不平均的筆畫安排,使印面疏密對比,變化多端,頓生情趣。為了保持全印的勻稱,作者對文字較繁者盡量簡化裝飾,而對筆畫較簡的字反復裝飾、盤曲,其中對留空的填補最見功力。一字中如此,在一印中也是這樣。比如“潘剛私印”一印,每一個字的盤曲補空都很合理。正因為合理,其反復盤曲才不覺過分。
潘剛私印
5 花點綴巧循規律
江浙一帶江南絲竹的“加花變奏”,即在主旋律上加上裝飾音,聽起來別具風味。漢鳥蟲篆玉印中也有類似的處理,這種處理手法未見之于春秋戰國鳥蟲篆金文。鳥蟲篆印裝飾中的旁加花飾應該慎重,不能因為創作時隨意加花飾而導致作品文字古怪,讓人無法釋讀。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漢鳥蟲篆玉印的裝飾構形是有規律可循的。
仁者壽
鳥蟲篆印自漢代一千多年的湮沒無聞,明清的式微,時至今日,終于等來了它的春天,它的創作逐漸升溫,創作群體保持上升的勢頭,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當代將青銅紋飾作為鳥蟲篆印取法的語言,不同于其他的印章取法模式,這些作品拉開了與秦漢的距離,對后人的創新有著良好的啟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