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葉圣陶刻)
你們看,它是不是“萌翻了”?!與這方印一同出現在金石君視野中還有一本印譜,這本印譜的封面是錢君匋先生題簽的書名,扉頁有俞平伯的楷書題簽:“圣翁篆痕”字樣……
這看似很“普通”的一本印譜,卻讓金石君以為:篆刻藝術是“萬能”的,它可以成為眾多藝術領域的引路人。為什么這么說?我們先從這本《葉圣陶篆刻》印譜說起……
一、《葉圣陶篆刻》里的篆刻理論
由《葉圣陶篆刻》印譜名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此印譜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刻的印章作品集。但是,在絕大部分人印象中,包括金石君自己,只是知曉葉圣陶是位文學家、作家、教育家等等頭銜,但卻并不熟知其印人身份。
不僅如此,葉圣陶先生還對篆刻技法頗有研究,在《葉圣陶篆刻》印譜的序言中,我們能看到葉圣陶先生自己手書的序言,他在序言中這樣說道:
“印之平面大抵不盈方寸,為白為朱 ,罔非執刀雕鑿,去所不需而存其所需。自非不為,為則童子猶能之。然局勢之疏密、筆畫之曲直、刀鋒之勁弱,相去幾微之間而工拙懸殊,美丑彰然。故以藝事言,雖奏刀終身未必定臻佳境也。”
這段話雖寥寥數語,但是言簡意賅,并且從篆刻章法、筆法、刀法方面道出了作為雕蟲小技的治印藝事,看似尋常,實際上蘊含了博大精深的道理。那么,葉圣陶先生是從何時開始接觸并喜歡上篆刻的呢?
二、教育前輩如何愛上篆刻?
△葉圣陶
葉圣陶,原名葉紹鈞,1894年出生于蘇州吳縣,是我國文藝界、教育界的老前輩,他為人敦厚,彬彬有禮。著名詩人臧克家曾經說過:“溫、良、恭、儉、讓這五個大字是做人的一種美德,我覺得葉老身上兼而有之。”
葉圣陶是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等職,他的教育思想對中國特色現代教育理論作出了具有獨創性、系統性的重要貢獻,并發展、創新了中國現代教育教學理論。
△葉圣陶著《稻草人》初版封面
葉圣陶還是個著名作家。他推出了中國第一個童話故事《稻草人》,當年,這部兒童讀物在許多青少年當中受到了很大歡迎。
當然,葉圣陶也是個文學出版家,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葉圣陶在出版領域提倡使用白話文。他的雜志和報紙大多都使用白話文,這極大地方便了讀者的閱讀,這也促進了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
……或許,這些“常識”大家都能如數家珍一樣講出來,但如前所說,您或許不知道他印人的身份。
△葉圣陶(葉圣陶刻)
據有關資料記載,葉圣陶十三歲至十七歲均在草橋中學讀書,當時,著名印社南社名宿胡石予掌教該校,葉圣陶受其熏陶后開始喜歡上篆刻,而后在青年時期也一直多有刻印。
二、《葉圣陶篆刻》印譜為誰所刻?
知道了葉老是什么時期開始刻印的,那《葉圣陶篆刻》這本印譜究競是葉圣陶為何人所刻? 成書又是何時呢?好在這一切葉老都在這本印譜的序言中有所交代:
“此冊所收皆老友王伯祥先生屬刻,時在一九一七年,青年好弄,全未入門,一無可觀,迨后棄置,自無進境。近 者伯翁謝世,攬此則懷舊傷逝,莫能自制。而辛之先生收藏此冊,幸恕不恭,未免近于嗜痂矣!一九七七年十月,葉圣陶。”
△碧莊藏書(葉圣陶刻)
其文提到的王伯祥則是葉圣陶的同窗好友,當年在草橋中學就讀時,兩人就是好哥倆,經常在一起辦詩社,組織社 友吟詩、聯詩、填詞、對對子,創辦《學藝日刊》、生生農場、利群書店、博覽室,建造禮堂、戲臺、音樂室、篆 刻室等等。
1907年,從葉圣陶和王伯祥兩人都考入草橋中學相識算起,直到1975年12月30日王伯祥謝世,足足有六十八九個年頭。他倆的交誼,不僅始終沒有間斷過,應該說是極不一般,而且是老而彌堅。這樣的友誼,葉圣陶為其刻印也絲毫不為過了。
三、葉圣陶豐富的篆刻創作經驗
葉圣陶青少年時期的篆刻實踐是豐富多彩的,譬如上文提及的創辦篆刻室等等,這也為其走入正途的傳世篆刻作品奠定了一定的堅實基礎。葉圣陶曾“言”(手稿):
“余在中學時嘗隨同學刻印……及抵甪直,觀某氏所藏文三橋印譜,思欲仿效之,乃于業余時間復事奏刀,凡以印章石來囑托者無不應。其時伯祥輒在旁諦視,商量于布局之先,評議于終刀之后,且出所有印章石俾余刻之,刻何字何語,作何形式,多所授意,故為伯祥刻者特多。”
△1909版《古史辨》
又如他的中學同窗、近代史學大家顧頡剛在《古史辨》第一冊序中說:“葉圣陶是‘一個富于文藝天才的人,詩詞篆刻無一不能。’”“葉圣陶的學生皇甫墀也曾回憶說:‘葉老喜篆刻,各班的篆刻課均由葉老擔任。葉老教學生刻圖章印記,刻竹板玉書,刻詩文互贈,刻花鳥共娛。’”
由此可以看出,葉圣陶青年時期是刻過大量印章的。盡管葉圣陶1914年5月30日在其日記中有“誓‘弗復治印’”的想法,后來沒有再花更多的精力放在篆刻學習上,但據有關資料記載其依然會偶一為之,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偶爾拿出來練練手。
△癡虎(葉圣陶刻)
既然葉圣陶先生曾刻過些許篆刻作品,那么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稱他為印人?!雖然治印之道從來就不是葉圣陶的“稻粱謀”,但學習篆刻或許對他鑒識、閱歷和國學造詣等都有著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
四、篆刻的萬能性?!
著名篆刻家蘇金海先生曾在其文《齊白石·丁二仲·經亨頤·簡經綸·來楚生印風》中提到,中國現代篆刻家可以分為5種類型,即學者型、全能型、書家型、畫家型、單一型。那么,我們不難得出結論,葉圣陶先生就是學者型印人,屬于文人篆刻家。
△王(押)(葉圣陶刻)
當然,在葉圣陶先生的那個年代,不止于他,還有諸如馬公愚、郁達夫、聞一多、豐子愷等一大批的文人篆刻家。他們也都喜歡篆刻,學習篆刻。
“方寸之地,氣象萬千”。篆刻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它是集書法、繪畫、雕刻于一體,旁及古文字學、歷史、文學和美學等多種學科。不是有那么句話嗎?!“書法家未必是篆刻家,而篆刻家必定是書法家。”其實仔細想想,還是有些道理的。
而且至清代以來,西泠八家、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等篆刻家都是書畫家;許多現當代著名學者,如古文字學家容庚、羅福頤等,考古學家馬衡、李亞農等,文學家瞿秋白、聞一多等,都精于篆刻。書畫家傅抱石、沙孟海、方去疾等,都是從學習篆刻起步,進而走向更廣闊的藝術創作天地的,而葉圣陶先生也是其中之一。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下葉圣陶先生所刻的其它印作(文末思考題,等您一起來腦洞大開)。
△王君
△尊洨長壽
△十二宜齋長物
△十二宜齋(葉圣陶刻)
△卅六鴛鴦同命鳥
△姬稷未胄
△浩歌空今古
△鴻庵心賞
△王氏懷仁曾閱
△王氏十二宜齋藏
△唯庚寅吾以降
△胸懷浩落
△葉氏兆言
△葉小沫
△著意便不佳
△王氏碧莊所藏圖籍印譜金石書畫記
思考問題
葉圣陶為何有誓“弗復治印”的想法
由上文可知,葉圣陶先生在青年時期有著非常豐富的篆刻創作經驗,不僅自己刻,辦篆刻室,而且還教學生篆刻。但是,葉圣陶20歲在其日記里卻說到:誓“弗復治印”(發誓不再刻印),您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歡迎印友們留言討論,我們會在所有留言的印友中隨機抽取一名幸運印友,贈送其一份神秘小禮品。 上周問答有獎的中獎印友是:終南山房。請中獎的印友聯系金石印坊客服(微信號:jinshiyinfang)領取獎品。
90%讀者會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