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鐵盧戰役是拿破侖一世的最后一戰。于1815年6月18日,由法軍對英普軍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決戰。由于種種原因,英普軍獲得了決定性勝利。這次戰役結束了拿破侖帝國。后世形容遭遇了慘敗。滑鐵盧戰役后,拿破侖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島。1815年拿破侖率舊部逃離厄爾巴島,重返巴黎。英國、普魯士、奧地利等國結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分頭包圍法國。威靈頓公爵和布呂歇爾指揮的英普聯軍集結在法國東北邊境。拿破侖乘反法同盟的軍隊尚未集結完成先發制人,6月16日率領12萬法軍主力在里尼之戰擊敗布呂歇爾將軍率領的普軍,隨后派遣格魯希元帥帶領3萬3千名法軍追擊逃跑的普軍,自己則趕到比利時布魯塞爾以南的滑鐵盧,與威靈頓公爵率領的英軍對峙。但是格魯希未能按命令消滅逃跑的普軍,反而讓普軍擺脫了追蹤。布呂歇爾花了一個上午重整軍隊,馬不停蹄地奔赴滑鐵盧。為等待地面干燥,法軍于6月18日午后才向英軍發起進攻。戰役中法軍的優勢騎兵不斷沖擊英軍的方陣,晚6時正當拿破侖將要宣布獲勝之刻,布呂歇爾率領的普軍趕到并猛攻法軍右翼。晚9時,法軍被普軍突破而崩潰。
戰爭背景
英、普、奧等組成的第六次反法聯盟,終于打敗了拿破侖,拿破侖被迫退位,被放逐到他的領地厄爾巴島上,波旁王朝復辟。 但拿破侖并不甘心自己的這次失敗,他仍然在關心著時局的發展。1815年初,反法聯盟在維也納開會,由于分贓不均而大吵大鬧,以至于劍拔弩張、橫刀相向。同時,法國人民由于封建貴族的殘酷統治,越來越不滿意波旁王朝的統治而更加懷念拿破侖時代。
拿破侖見時機已成熟,便決定東山再起。1815年2月26日夜,拿破侖率領1050名官兵,分乘6艘小船,巧妙躲過監視厄爾巴島的波旁王朝皇家軍艦,經過三天三夜的航行,于3月1日抵達法國南岸儒昂灣。士兵們在拿破侖的鼓舞下,熱血沸騰。部隊開始進軍巴黎。沿途所到,不少人歡呼雀躍。波旁王朝派出的阻擊部隊,因多是拿破侖舊部,所以紛紛歸附,這樣到3月12日,拿破侖未放一槍一彈,順利進入巴黎。此時,他的部隊已發展到1.5萬人。路易十八看到大勢已去,倉皇逃出巴黎。3月19日,拿破侖在萬民歡騰聲中,重登王位。正在維也納開會的反法聯盟各國首腦,驚恐萬狀,立刻停止爭吵,并馬上擬定了臨時宣言,稱拿破侖是世界和平的擾亂者和敵人,他“不受法律保護”,與此同時,他們迅速集結兵力,到3月25日,英、俄、普、奧、荷、比等國結成的第七次反法聯盟,并有重兵70萬。聯軍準備分頭進攻巴黎:巴克雷指揮17萬俄軍和25萬奧軍集結在萊茵河方面,向洛林和阿爾薩斯推進;弗里蒙指揮奧——撒丁聯軍6萬,集結于法意邊境,準備隨時向法進軍;普魯士的布呂歇耳元帥率12萬普軍、300門大炮在沙羅瓦和列日之間集結;英國的威靈頓將軍指揮一支由英、德、荷、比人組成的混合部隊約10萬人、200門大炮,駐扎在布魯塞爾和蒙斯之間。另外,聯軍還有一支30萬人的預備隊。聯軍約定在6月20日左右開始行動。 法軍方面,拿破侖也在加緊備戰,到6月上旬,已有18萬人集結在鷹旗之下。 6park.com
戰場潰敗
拿破侖認真地進行了分析,他決定要化被動為主動,以攻為守。他認為威脅最大的是比利時方面的英普軍隊,所以要集中主要兵力對付,而萊茵河、意大利方面的聯軍,只要派少量兵力進行牽制就行了。同時他還決定,要趁聯軍尚未會齊的時
候,爭取戰機,率先擊潰英普聯軍,打敗了威靈頓和布呂歇耳這兩個老將,其他聯軍便好應付了。
計劃已定,拿破侖便于6月12日派12.5萬法軍(其中有近衛軍2萬人)、火炮300門,悄悄移動到比利時邊境,駐扎到離普軍只隔一片密林的地方。展開了戰斗。
滑鐵盧位于比利時南部,離首都布魯塞爾不遠。英軍駐 在一個山崗,由威靈頓率領,法軍則由拿破侖親自指揮。
清晨下起滂沱大雨。上午11時30分,天氣轉晴,拿破侖下令出擊。法軍越過低洼地帶,向英軍駐 的山崗奮勇沖去。英軍頑強抵抗,炮彈像驟雨般落在法軍的陣地,法軍死傷慘重,不得不撤兵。下午1時,法軍第二次進攻英軍陣地,還是無法得逞。拿破侖正伺機發動第三次規模更大的攻勢時,用望遠鏡向四周瞭望,偵察敵情。他突然看見東邊遠處黑壓壓的一片。
拿破侖自以為兵員充足,有恃無恐。在他的指揮下,80門大炮同時瞄準?英軍的陣地進行炮轟。法國騎兵浩浩蕩蕩地登上了英軍駐 的山崗,拿破侖信心十足,以為勝利在握,哪知道槍聲突然大作,埋伏在四周的英軍將法軍團團圍困,法軍措手不及,傷亡無數,只好向後撤退。按照拿破侖一貫的作戰策略,先是用大炮猛轟,然後派騎兵沖鋒,最後才由步兵出擊。而這一天,騎兵沖鋒之後,卻沒有步兵支援,原來法國步兵都在右翼抵御普魯士三個兵團的進攻,無法突圍。
下午6時,拿破侖孤注一擲,把最後的4000名近衛軍都調入進攻的行列,成敗就決定在這一次了。他把兵士排成70人一隊,爬上陡坡,拼死向前沖去。當他們離開英軍防線不到60步時,威靈頓突然站起來大聲疾呼:“全線出擊!”英軍的後備隊排山倒海般地向法軍撲去。拿破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的部隊已經全部用上了,再也派不出一兵一卒,只好眼巴巴地看自己的士兵任人宰割。拿破侖拿望遠鏡,目睹這慘痛的一幕,無奈地嘆了一口氣說:“一切都完了!”晚上9時,明月東升,普軍突破法軍防線,拿破侖的部隊亂成一團,無法堅持下去,只得四處潰逃。拿破侖淚流滿面,臉色蒼白,帶了一萬名殘兵退回巴黎,從此結束了他的戎馬生涯。 6park.com
失敗原因
綜合評論
滑鐵盧戰役是戰爭史上的著名戰役,最終決定了拿破侖及其帝國的命運,對歐洲有著深遠的影響。
對拿破侖在滑鐵盧戰役的失敗原因,歷來眾說紛紜。勝利者威靈頓公爵認為,拿破侖采取戰略上的進攻,是其失敗的主因,拿破侖應等待聯軍侵入法國,時日一久必因糧食缺乏而自行崩潰。不知道他如此說,動機何在,聯軍會自行崩潰嗎?在1814年侵入法國的聯軍也沒有崩潰啊!
而在聯軍第一批集結65萬人,還有30萬軍隊將在秋天到達,總數有百萬之眾的情況下,法軍倉促之下,僅組織了28.4萬人的正規軍,力量如此懸殊。拿破侖變防御為進攻,以圖各個擊破敵軍、掌握主動權的計劃是非常出色的,也是有可能成功的。
拿破侖自己對科蘭庫爾說:是由于格魯希未能及時增援,而騎兵又被擊潰,以致慘敗,內伊行動也不夠積極、機智。他的話是比較符合實情的,但也是側重于人事方面的分析。
試著對各種情況進行分析,拿破侖在滑鐵盧戰役失敗有如下原因:
官兵素質
盡管拿破侖任命名將達武元帥為陸軍部長,在2個月內組織了28.4萬軍隊,且部隊中也有不少老兵,但整個部隊畢竟是倉促組建,缺乏訓練,槍械、彈藥、馬匹也十分缺乏。部隊的高、中級指揮員更是缺乏,以至格魯希這樣的平庸之輩也要獨當一面。
法軍在滑鐵盧決戰時,進攻被迫采用師縱隊,每營成三列橫隊,每師則形成正面200人,縱深24-27列的龐大方陣,行動笨拙。
兵力分散
拿破侖歷來主張集中優勢兵力。但此役卻奇怪的一開始就分散使用兵力。
在里尼之戰時,拿破侖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卻派出內伊大軍迂回普軍右翼,結果內伊突遇英軍2萬,即放棄迂回圍殲普軍的任務,被次要敵人牽制,后僅遲緩的派出1軍團,也沒能到達戰場。
在滑鐵盧決戰時,拿破侖仍未集中全部兵力,而是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由格魯希帶領去追擊去向不明的普軍,致使該部脫離戰場。
將領不稱職
內伊元帥盡管在滑鐵盧表現了非凡的勇氣,但其指揮是不力的。在里尼迂回時,不分主次,與2萬英軍糾纏,致使8萬普軍未被殲滅。
格魯希元帥卻是墨守成規,其在滑鐵盧以3.4萬的兵力,由于其之前在接到了拿破侖的命令。所以聽到滑鐵盧炮聲,卻以沒接到命令為由不回援。其部下4軍團司令吉拉爾將軍一再力諫,都被其拒絕。
在此,茨威格的記敘可以做證:"6月17日上午11時,拿破侖第一次把獨立指揮權交給格魯希元帥。拿破侖的命令是清楚的:當他自己向英軍進攻時,格魯希務必率領交給他的三分之一兵力去追擊普魯士軍。同時,他必須始終和主力部隊保持聯系。
格魯希元帥躊躇地接受了這項命令。他不習慣獨立行事。只是當他看到皇帝的天才目光,他才感到心里踏實,不假思索地應承下來。使他放心的是,大本營就在附近。只需三小時的急行軍,他的部隊便可和皇帝的部隊會合。"他基本上沒有什么責任可言,但是他就是法國復辟王朝沒落的一大罪人。
而作為總參謀長的蘇爾特元帥,也是不稱職的。第一次擔任此職的蘇爾特,盡管于18日晨及時的提醒了拿破侖調回格魯西部,也有一些好的建議,但其參謀部的組織卻是千瘡百孔。法軍在里尼、滑鐵盧一再不知敵情。在里尼,參謀部竟不知普軍右翼遠處有2萬英軍,在內伊被牽制時,也沒有及時命令其以主力投入主戰場。而6軍團竟因駐地遠,調動遲,而未能趕到。 6park.com
在滑鐵盧,參謀部既不知普軍來援,也不知格魯希的去向。
在滑鐵盧戰役中,法軍表現了極大的勇氣,卻因種種原因遭到慘敗,拿破侖的政治生命、軍事生涯就此終結。
普軍反擊
拿破侖計劃集中兵力各個擊破普英軍,法軍先于滑鐵盧決戰前兩天的,在里尼擊潰布呂歇爾的普軍。但因1軍團迷路,沒有及時趕到戰場,6軍團又距離過遠,調動太遲,致使里尼之戰成為擊潰戰,而不是預想的殲滅戰。
拿破侖也沒有在16日黃昏組織追擊普軍,而是在第二天派出格魯希元帥率3.4萬人追擊。但為時已晚,格魯希根本沒有找到普軍,反而浪費了大量兵力,卻使普軍最后與英軍會合,參加了滑鐵盧的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