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稱《比丘慧成為亡父洛川刺史始平公造像記》。孟達文,朱義章書。北魏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九月刻。在河南洛陽龍門山古陽洞北壁。龍門造像名品之一。清乾隆年間為錢塘黃小松訪得后,始顯于世??瑫栁?。十行,行二十字。有方界格。題額楷書六字并陽文凸起,亦有方界格,為北魏石刻中所罕見。雖題有撰文,書丹姓氏,但無傳不詳。書法具有風骨,雄重遒密,于端謹中出以飄逸。具有龍震虎威之勢,為北魏造像記之上品。
康有為《廣藝舟雙揖》列為〖能品上〗,并云:〖編臨諸品,終于《始平公》極意疏蕩,骨格成,體形定,得其勢雄力厚,一生無靡弱之病。〗楊守敬《平碑記》云:〖《始平公》以寬博勝?!?/strong>
初拓本未經鏟底,無字處皆露細麻點,字畫鋒棱宛然,〖公〗字未損末點,〖昌〗字未泐,〖鳥〗字四點齊。道光時,石經挖鑿,字畫鋒棱大不如前。彌來已損十五、六字矣。
此碑字用筆茁實渾厚,棱角畢見,刀鋒筆鋒合一難分,可謂方筆之極軌。雖有界格為限,但字之大小倚正并不受拘束,極意肆宕。就每字觀之,雄峻雄茂,氣豪神強;然就整體觀之,則又樸雅秀整,娼娟可愛。這種個體與整體有不同觀感的妙處,應該是藝術上值得探索的重要課題。
學習《始平公》,務須注意用筆,要學習露鋒、鋪毫和斂鋒。要著意粗筆畫與細筆畫的間插。學習北魏諸造像先從此開始,然后再向纖巧清麗方面去追求,是一條便捷而易奏效的學程。
釋文:《始平公造像記》
夫靈蹤□啟。則攀宗靡尋。容像不陳。則崇之必□。是以真顏□於上齡。遺形敷於下葉。暨於大代。茲功厥作。比丘慧成。自以影濯玄流。邀逢昌運。率渴誠心。為國造石窟寺。誠糸答皇恩。有資來業。父使持節光祿大夫洛州刺史始平公。奄焉薨放。仰慈顏。以摧躬□。匪烏在□。遂為亡父造石像一區。願亡父神飛三智。五周十地?!跣?。則萬有斯明。震慧嚮。則大千斯瞭。元世師僧。父母眷屬。鳳翥道場。鸞騰兜率。若悟洛人間。三槐獨秀。九蕀雲敷。五有群生。咸同斯願。太和廿二年九月十四日訖。朱義章書。孟達文。
《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記》
《始平公造像記》本是附屬於佛龕的題記,全稱為《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題記》,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刻於河南洛陽龍門古陽洞北壁。題記由達撰文,朱義章楷書。
龍門二十品之比丘惠成造像記——造像龕位于古陽洞敗筆第二層最外側,是比丘惠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龕。龕高240厘米,寬185厘米,深46厘米。圓券尖楣龕形,拱楣內側刻十一童子牽花繩,二童子間凸刻蓮花,淺浮雕莖葉。拱系雕刻時另刻裝補,現已無存。造像龕兩側的龕柱,由忍冬紋,兩個翹首的龍頭及兩個足踏地鬼的四臂天王代替。
龕內主佛結跏趺坐,佛兩側二菩薩脅侍。
此龕完成時間有太和十二年和二十二年兩種不同意見。造像記在龕的右側,高130厘米,寬40厘米。此造像記是龍門二十品中唯一的陽刻作品,而且署有孟達撰文,朱義章書寫。碑文字跡方重,雄強厚密。
康有為稱龍門石刻“皆雄峻偉茂,極意發宕,方筆之極規也”。而《始平公造像》又是龍門石刻中的代表作。
現代書家費聲騫評《始平公造像記》:“書法具風骨神氣,端謹莊嚴中又有寬博飄逸之趣。近代書寫榜書大字的北魏體書家,大多取法于此。”
傳世的河南龍門造像題記拓片有《四品》、《十品》、《十品》、《五百品》,乃至《龍門會山》等等。最為有名的是《龍門二品》,基本代表了北魏書法風格。其中《始平公造像記》、《孫秋生造像記》、《楊大眼造像記》和《魏靈藏造像記》是龍門造像記中字數較多、書法最精者,因此被稱之為“龍門四品”。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中說:“龍門造像自為一體,意象相近,皆雄峻偉茂,假意發宕,方筆之極軌也。”
《始平公造像記》,全稱“比丘慧成為亡父洛川刺史始平公造像記》,朱義章傳,刻于北魏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魏碑人都鐫刻陰文,而此造像銘記卻為陽文楷書,共10行,每行20寧,而且有橫峰筆直的棋子格劃出方界,是北魏刻百中罕見的一種?!稄V藝舟雙楫》將此碑列為“能上品”,是方筆魏碑的極則。其用筆方折峻整、棱角分明,起筆處折鋒頓筆,收筆處頓筆藏鋒,筆力渾厚,所有點畫均寬厚肥壯而不呆板;結字伸縮有變,字勢風骨凜凜,一派魁偉雄姿。包世臣評之為“具龍威虎震之規”,康有為也說:“得其坍雄力厚,一牛無靡弱之病。”啟功先生有詩贊云:“題記龍門字勢雄,就中尤數始平公。學書別有觀碑法,透過刀鋒看筆鋒?!睂嵲谥档猛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