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璐
為什么你找不到想要的做愛感?
我們中太多人每天啪啪啪時產生了某種歪斜的認知——為什么我們老是找不到我們想要的真愛/做愛感受?
男性有一種“性只是生理所需”的傾向假設,所以不管是誰(或者跟什么東西)他們都可以啪啪啪(腦補泰迪畫面)。而女性他們卻傾向另一種設定,她們的性只提供給一段親密關系/或一個愛人。但,我在這要提出的是,這兩個設定都很瞎扯,因為這些設定,經常會讓很多人陷入到他們尷尬的或有問題的性關系當中。
你問我為什么?好吧,我需要通過心理需求來解釋了。
性是為了滿足心理需求的策略
不管是誰,全世界的人都具備基本的心理需求。如果我們不直面我們真實存在的心理需求,那么我們更多體會到的是痛苦感和矛盾感。
心理學家對于心理需求有一套成熟的研究成果,但是你把心理需求縮小了范圍,便會得出以下4種基本需求:(1)安全、(2)自尊、(3)自主性、(4)連接關系。
如果要成為快樂、穩定的個體,我們需要始終如一的滿足上述4種需求。如果我們沒有滿足的話,我們的意識將會開始扭正其思維模式,使其得到滿足,甚至不惜讓我們的精神世界紊亂或心理出現問題而作為代價。
這么說吧,若其中一個需求從未讓他本身的自主性得到滿足的話,所有需求都會陷入一種病態的互相依賴狀態。
對許多人來說,害羞、恐懼、痛苦、憤怒等都是正常的情緒,然而病態互相依賴癥患者感受會特別的激烈,因此時常處于焦慮、不理性、情緒失調的精神狀態,或某種無助感當中。
我們追求心理需求的最高境界,會為之謀劃心理和社會策略來滿足那些需求。某些策略,怎么說,它會有些抽象,而下面闡述的內容會比較容易理解些。
舉個例子,體育活動需要滿足我們在連接關系中的心理需求,如果我們贏了,那么我們就會得到尊重。一個健康的家庭環境能滿足我們的關系連接、自尊和安全需求。學習武術能滿足我們的安全需求和自尊需求。數學成績優良使我們得到老師們良好的印象,可以滿足我們的自尊需求。
所以,這有一個很顯然的事實:
性——是我們為了滿足我們的心理需求而產生的戰略性動作,而非它自己自發形成的。
你不會因為性生活不足而死去
這話從何而來?因為并沒有證據表明單身或者無性戀會打從心里或身體的不健康。你甚至不會因為沒有足夠的性生活而死去。實際上,因為“性”的錯誤理解,導致現在大多數人存在很多的心理健康風險。換句話說,現在存在很多沒有性生活的人,但他們的心理和健康都非常的平衡。
那么,我在這要說的,并非是我們不應該有性愛(而且我非常反對這樣的說法)。事實上,“性”的感覺非常美妙。“性”甚至是非凡的。“性”能讓我們感到快樂和健康。我所指出的點在于,性并非是生理/心理需求那么簡單,它的作用已經超出了這些簡單概念。
從另一個方面出發,如果心理需求長時間未得到滿足,它肯定會讓我們精神崩潰甚至會得嚴重的精神疾病。人們通常會從他們的神經癥中、幻覺中甚至毒癮中獲得他們的心理需求。研究表明,社會孤立群體比酒精成癮群體或煙癮群體更加有害。抑郁和壓力會和各種各樣可怕的物理因素掛鉤。
沒人會因為他們的淫蕩而自殺。他們喜愛性事都是因為缺乏連接關系和自尊造成。
性需求是為了滿足心理需求而做出的戰略性行動,這樣的說法可能對于很多人來說很怪,因為“性”看起來的確只是簡單的生理需求,因為生理內驅力而產生的,它就像我們需要吃東西、睡覺一樣。但是,并不單單像睡覺和吃東西那么簡單,如果你沒了性你仍然能活著,也不會因為沒了性你就會感覺人生糟糕至極。
而事實就是,作為人類,我們確實是進化了我們的需求,把“性”發展至我們的精神需求里,而并非我們的生理需求當中。
性愛中,女性感受連接,而男性獲得自尊?
女性在尋求心理需求的時候很容易誤導自己,她們會利用“性事”去感受連接關系,因為他們習慣于在感情中得到自我成就感、自我滿足感和快樂感,如果是為了其它原因去做愛,女性們則不會感覺良好。
男性,從另一個方面出發,他們的性是一個身份象征——通常使用他們的性生活來與其他男性做比較。如果你是一個睡了很多女性的男人,說實話那就可以說明了你是一個十分成功的男性。因此,男性通常尋求“性事”都是為了滿足他們的自尊需求。
因為男性和女性歷來奉行對“性事”的需求都不同,他們無法相互理解,他們互相苛求對方,都是為了讓對方獲得真正的需求。
不論我們是通過“性”來彌補我們自尊的需求,還是借用“性”來彌補那段關系里面缺乏的存在感,都可能會導致你用一種消極的方式去獲得滿足,比如說吵架、冷戰、外遇。好了,一旦這些出現,童話故事將會結束。
一旦你能滿足各式各樣生命中所遇到的心理需求(健康的家庭,良好的社會交際能力,職業能力等等),那么你就可以以一種充盈而有魅力的方式去追求性行為,而不是出于極度的渴望和抓狂。
男性和女性都一樣,他們都會陷入自己的需求當中,并且會把自己的需求投射到周圍每一個人的身上。
女人認為男人冷酷粗野,因為她們其實希望的是,男性能像她們一般在連接關系上多花點功夫。而男人認為女人是極具操縱性和欺騙性的,因為他們認為女人就跟男人一樣,只是把性交當做獲取自尊的工具。
從兩者不同的出發點,我想說的是,這樣的說法都錯了喵,錯了喵,你們都錯誤的描述了那個赤裸裸地睡在你身邊的人了。
性,關乎我們對自身的感受
人類已經進化了他們的情感依附這一心理系統。這樣的進化無關于我們的文化、年齡或者種族,它發生的潛移默化。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的情感都會強烈地附屬于他人。
情感依附開始于被父母陪伴的兒童期。假設我們的父母在我們小時候對我們不理不顧,根本不管我們,情感依附的狀態將會從父母身上遺留至我們的親密關系當中(性關系)。
雖然性肯定是一個生理驅使功能,而且在某些方面,它和吃飯或排便沒什么差別,然而隨著人類的進化和演變,性交的動力與我們對自尊和連接關系的渴望已經彼此交融,難舍難分。
即便我們能夠壓制住這些心理需求,但是,這些需求會以“急需填補”或“過度補償”像暴風雨式的方式席卷而來。
這就是為什么即使是最冷酷的運動球員(熱衷于體育事業),在沒任何先兆下,最終也會出現情緒聚爆的情況。這也是為什么女性會過度被浪漫洗腦而忘了傷痛,這就是為什么在一次次失望之后我們仍會選擇繼續尋求安慰,這就是為什么你越過度看色情影片(小電影)越覺得失敗的原因。
這些都是因為當你越發想甩掉那樣的感受時,你只是一次次在提醒自己“你不夠好(自尊),所以你不會被愛(連接關系)。”
這都是關于情緒需求和心理需求的。
“性”并非像你所想的那樣,單單只是生理需求(就好比你需要吃東西才能活)。
因為 a)如果你沒了性生活,你不會死,b)當你在需要它的時候,你的情緒肯定會有較大的波動。
人類本性已經非常巧妙的使我們與這樣的方式相互連接了起來——為了戲弄我們進入到一段關系里面,人類會先考慮自身的心理需求,然后使用”性”去滿足這些心理需求。
當然,我們也可以純粹為了做愛而做愛。當我們分手了或感覺那段感情糟透了,我們也可以去發泄一下,找幾個炮友玩玩來讓我們覺得自己并不糟。但是,那只是純粹了為“性”而已。而并非為了真正目的上的“性愛(為了連接關系和自尊同時存在的性)”。
“性”關乎于我們對自身的感受。這就是我們人類的本性所需,起碼那么幾十個世紀以來都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