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是中醫(yī)藏象學說中一個特有的名詞,人體'五臟六腑'中六腑之一,'腑'就是容器腔。胃是一個容器腔,腸也是一個腔,三焦就是把五臟六腑都包括在里面的大腔。
正如張景岳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nèi),包羅諸臟,一腔之大腑也。'
三焦作為六腑之一,可使各個臟腑間相互協(xié)調(diào)、步調(diào)一致,同心同德地為身體服務(wù)。
現(xiàn)代人有多種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機叢雜,虛實互現(xiàn),多臟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三焦不通是現(xiàn)代人常見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頑固病的總病根!
上焦不通
就會造成經(jīng)絡(luò)淤堵,氣血凝滯,出現(xiàn)上火,高血壓、高血脂、風濕骨病、頸椎病等。
中焦不通
就會造成腰肌勞損、腰部酸痛、椎間盤突出、女性產(chǎn)后風、老寒腰及老胃腸、便秘等癥狀。
下焦不通
肝腎功能受阻,就會造成腎虛、女性氣虛血虧引起更年期綜合癥以及婦科炎癥等各種婦科雜癥。
治病的成方中有一方叫做'三仁湯'的,出自清朝吳鞠通的《溫病條辨》一書,是治療濕熱內(nèi)蘊、三焦不利和濕溫初起的鼻祖處方。
'三仁'者,是對三種種仁藥味的簡稱,指的是苦杏仁、白蔻仁和薏苡仁。三仁湯的命名也因此而來。
不過,三仁湯組方并非只有三味藥,它是由杏仁、正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葉、厚樸、生薏苡仁、半夏共8味藥組成。
吳鞠通以其治療濕溫,取其宣化暢中,清熱利濕,使氣化行而濕郁開,濕去則熱無所憑借,病即愈已。
三仁湯,通三焦之良方
《內(nèi)經(jīng)》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可見三焦具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功用。
三仁湯的思路,是從上中下三焦,把水濕往外宣,往外降。
所以三仁湯不單清利三焦?jié)駸幔悄芎芎玫匦麜橙箽鈾C,使邪氣外出。
《中藏經(jīng)》謂:'三焦通則內(nèi)外左右上下皆通也。'
方中以杏仁宣利上焦肺氣,肺氣宣發(fā),可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白蔻仁,芳香化濕,行氣調(diào)中;生薏仁滲利下焦?jié)駸幔∑榫帯?/p>
三仁合用,能宣上、暢中、滲下而具清利濕熱,宣暢三焦氣機之功。
以半夏、厚樸,辛開苦降,化濕行氣,散滿消痞為臣藥;滑石、竹葉、通草,甘寒淡滲,利濕清熱為佐藥。
三仁分入上、中、下三焦,合用協(xié)同,故能宣上、暢中、滲下,使?jié)駸嶂皬娜狗窒⑸祥l,開支河,導水下行之理,可使氣暢濕行,脾運復健,三焦通暢,諸證自除。
當然,三仁湯不止能治三焦之癥,還能治痹癥、口瘡、皮膚病等,具體施治方法和用法劑量還要因人而異。
三焦對身體臟腑來說非常重要,很多人不明其中的道理,導致投醫(yī)無門,調(diào)治無效。今天把這些中醫(yī)的知識總結(jié)出來,供大家來對照自己。如果懷疑自己證屬此類,也不要急著應(yīng)用,一定要在專業(yè)中醫(yī)師的辯證指導下,確認無誤之后再進行運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耽誤病情。畢竟,中醫(yī)講究辯證施治,一人一方,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自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