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1·4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
【譯文】
孔子說:“顏回不是對我有幫助的人,他對我說的話沒有不心悅誠服的。”
【評析】
顏回是孔子得意門生之一,在孔子面前始終是服服貼貼、畢恭畢敬的,對于孔子的學說深信不疑、全面接受。所以,孔子多次贊揚顏回。這里,孔子說顏回“非助我者”,并不是責備顏回,而是在得意地贊許他。
【原文】
11·5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1)于其父母昆(2)弟之言。”
【注釋】
(1)間:非難、批評、挑剔。
(2)昆:哥哥,兄長。
【譯文】
孔子說:“閔子騫真是孝順呀!人們對于他的父母兄弟稱贊他的話,沒有什么異議。”
【原文】
11·6 南容三復白圭(1),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釋】
(1)白圭:白圭指《詩經·大雅·抑之》的詩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蘭之玷,不可為也”意思是白玉上的污點還可以磨掉,我們言論中有毛病,就無法挽回了。這是告誡人們要謹慎自己的言語。
【譯文】
南容反復誦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為也。”的詩句。孔子把侄女嫁給了他。
【評析】
儒家從孔子開始,極力提倡“慎言”,不該說的話絕對不說。因為,白玉被玷污了,還可以把它磨去,而說錯了的話,則無法挽回。希望人們言語要謹慎。這里,孔子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南容,表明他很欣賞南容的慎言。
【原文】
11·7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譯文】
季康子問孔子:“你的學生中誰是好學的?”孔子回答說:“有一個叫顏回的學生很好學,不幸短命死了。現在再也沒有像他那樣的了。”
【原文】
11·8 顏淵死,顏路(1)請子之車以為之槨(2)。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3)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4),不可徒行也。”
【注釋】
(1)顏路:“顏無繇(yóu),字路,顏淵的父親,也是孔子的學生,生于公元前545年。
(2)槨:音guǒ,古人所用棺材,內為棺,外為槨。
(3)鯉:孔子的兒子,字伯魯,死時50歲,孔子70歲。
(4)從大夫之后:跟隨在大夫們的后面,意即當過大夫。孔子在魯國曾任司寇,是大夫一級的官員。
【譯文】
顏淵死了,(他的父親)顏路請求孔子賣掉車子,給顏淵買個外槨。孔子說:“(雖然顏淵和鯉)一個有才一個無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兒子。孔鯉死的時候,也是有棺無槨。我沒有賣掉自己的車子步行而給他買槨。因為我還跟隨在大夫之后,是不可以步行的。”
【評析】
顏淵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孔子多次高度稱贊顏淵,認為他有很好的品德,又好學上進。顏淵死了,他的父親顏路請孔子賣掉自己的車子,給顏淵買槨。盡管孔子十分悲痛,但他卻不愿意賣掉車子。因為他曾經擔任過大夫一級的官員,而大夫必須有自己的車子,不能步行,否則就違背了禮的規(guī)定。這一章反映了孔子對禮的嚴謹態(tài)度。
【原文】
11·9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譯文】
顏淵死了,孔子說:“唉!是老天爺真要我的命呀!是老天爺真要我的命呀!”
【原文】
11·10 顏淵死,子哭之慟(1)。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2)人之為慟而誰為?”
【注釋】
(1)慟:哀傷過度,過于悲痛。
(2)夫:音fú,指示代詞,此處指顏淵。
【譯文】
顏淵死了,孔子哭得極其悲痛。跟隨孔子的人說:“您悲痛過度了!”孔子說:“是太悲傷過度了嗎?我不為這個人悲傷過度,又為誰呢?”
【原文】
11·11 顏淵死,門人欲厚葬(1)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2)。非我也,夫(3)二三子也。”
【注釋】
(1)厚葬:隆重地安葬。
(2)予不得視猶子也:我不能把他當親生兒子一樣看待。
(3)夫:語助詞。
【譯文】
顏淵死了,孔子的學生們想要隆重地安葬他。孔子說:“不能這樣做。”學生們仍然隆重地安葬了他。孔子說:“顏回把我當父親一樣看待,我卻不能把他當親生兒子一樣看待。這不是我的過錯,是那些學生們干的呀。”
【評析】
孔子說:“予不得視猶子也”,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能像對待自己親生的兒子那樣,按照禮的規(guī)定,對他予以安葬。他的學生仍隆重地埋葬了顏淵,孔子說,這不是自己的過錯,而是學生們做的。這仍是表明孔子遵從禮的原則,即使是在厚葬顏淵的問題上,仍是如此。
【原文】
11·12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譯文】
季路問怎樣去事奉鬼神。孔子說:“沒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鬼呢?”季路說:“請問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說:“還不知道活著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評析】
孔子這里講的“事人”,指事奉君父。在君父活著的時候,如果不能盡忠盡孝,君父死后也就談不上孝敬鬼神,他希望人們能夠忠君孝父。本章表明了孔子在鬼神、生死問題上的基本態(tài)度,他不信鬼神,也不把注意力放在來世,或死后的情形上,在君父生前要盡忠盡孝,至于對待鬼神就不必多提了。這一章為他所說的“敬鬼神而遠之”做了注腳。
【原文】
11·13 閔子侍側,訚訚(1)如也;子路,行行(2)如也;冉有、子貢,侃侃(3)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注釋】
(1)訚訚:音yín,和顏悅色的樣子。
(2)行行:音hàng,剛強的樣子。
(3)侃侃:說話理直氣壯。
【譯文】
閔子騫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悅而溫順的樣子;子路是一副剛強的樣子;冉有、子貢是溫和快樂的樣子。孔子高興了。但孔子又說:“像仲由這樣,只怕不得好死吧!”
【評析】
子路這個人有勇無謀,盡管他非常剛強。孔子一方面為他的這些學生各有特長而高興,但又擔心子路,惟恐他不會有好的結果。師之愛生,人之常情。孔子的這種擔心,就說明了這一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