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自網(wǎng)絡 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養(yǎng)兒防老,可以說是中國人絕大部分人的想法。他們從心底里認為,孩子生多一點,等到孩子長大要是有一個能有出息,自己就晚年無憂了。
只是這樣的做法并不是百分百盈利的投資,期待幾十年后你老之后,孩子能孝順到把你放在人生第一位,無異于是一場風險極大的豪賭。
你也許會期望孩子成年后,能為你賺到足夠的晚年保障,只是你沒有想過,有出息的兒女,一般很難做到陪伴。
也許你的孩子能一直在你身邊,但那也很大程度證明了,他的收入是有限的。在成年人壓力如此大的今天,他們連自己的小家都難以照顧妥帖。
孝心能有幾分,其實是需要依托金錢的幫助的,當你兒女的收入微薄,僅夠小家生活時,你讓兒女用什么來孝順你?
晚年靠兒女養(yǎng)老,真的風險極大。一位70歲的老人說:走到生命盡頭才發(fā)現(xiàn),親情是很現(xiàn)實的。
張奶奶今年70歲了,她身體很好,因此被兒子家寄予厚望:幫他們帶孫子。
面對才3歲的孫子,張奶奶經(jīng)常會被折騰得有點勞累,只是尚且還在她的承受范圍內(nèi),便也樂在其中。當時兒子兒媳對她也很孝順,讓她感覺無比幸福。
后來,張奶奶突然生了一場病,出院后她便感覺身體大不如前了。每當帶孩子時,她經(jīng)常會感覺氣短胸悶,腰酸腿痛。
張奶奶思前想后,覺得自己的身體已經(jīng)扛不住了,于是她提出要回老家養(yǎng)老,讓兒子兒媳想辦法請人來帶孩子。
當她如愿回到老家后,卻寒了心。她的兒子兒媳十天半個月都不會打電話關心一下她,就算她明確提出想看小孫子了,讓兒子周末帶回老家給她看看,他們也是用各種借口推脫。
明明才隔著幾十公里的距離,卻偏偏像是隔了大半個中國,在她回家大半年的時間里,兒子一家從來沒有回去看過她,連問候的電話都是屈指可數(shù)。
兒子兒媳總是借口太忙,她也表面表示理解,只是她心底無比清楚,他們哪里是忙,是嫌棄自己沒用了,不能幫他們帶孩子了。
孝順的前提,是她還有利用價值,一旦沒有了,他們便再也不愿意為自己付出了。也許在他們看來,這只是看不到回報的一場投資,既然風險已達90%,不投入便不會有任何損失。
當父母兒女間的親情,淪落到要量化回報的程度,說實話真的很可悲。
張奶奶在家自己過了十個月,在這期間她種花養(yǎng)雞,雖然沒有兒子家的照顧,小日子也是過得相當滋潤。
在十個月后,兒子一家終于回家了。只是他們坐下不到半響,便開始打起張奶奶養(yǎng)老金的主意,讓她拿一點錢出來幫助他們換一個更大的房子。
張奶奶當然不愿意,經(jīng)過之前的事情,她已經(jīng)無比清楚自己手上有錢的重要性,期望兒子能有良心為自己養(yǎng)老,還不如自己手上有錢來得更安全。
更何況,她的養(yǎng)老金本就為數(shù)不多了,一旦交出去,她可能到時候連病了都沒錢上醫(yī)院治療。面對兒子家的索取,她直接拒絕了。
沒想到兒子一下子就黑了臉,拉起孫子的手就走,臨走前還不忘到抓走幾只張奶奶養(yǎng)的雞。
張奶奶因此很傷心,她覺得兒子未免太絕情,好歹她也是生他養(yǎng)他的母親,當她給不了他想要的幫助時,卻連表面的孝順都不愿意做到了。
張奶奶說,以前總是以為養(yǎng)兒防老,可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孝順父母。當你在晚年遇上孩子的不孝順,真的是生活給你帶來的最重的暴擊。
因此,真的不能把養(yǎng)老寄托在兒女身上,親情是很現(xiàn)實的,當你不能再為兒女提供幫助時,愛就會變味。
雖說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會照顧父母安度晚年,只是當你遇上這樣的事情,就是百分百的不幸。
提前籌謀自己的晚年生活計劃真的無比重要,在這個計劃里,兒女的孝順只能作為晚年幸福的點綴,而不能作為非他不可的重心。
只有這樣,晚年生活才能過得舒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