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支架手術又稱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是臨床治療冠心病的最常用手段之一。
由于冠脈血管狹窄,就會影響人體的正常供血, 從而誘發心肌梗塞,危及生命。
放支架的核心目的是為了改善供血,讓冠心病病人能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經過臨床20多年的發展,支架手術已經是很成熟的一門手術了,并且對冠臟動脈狹窄所引起的部分不適癥狀,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其實,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除了常規的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還需考慮患者的癥狀,病史變化,心電圖、心臟超聲、運動平板等輔助檢查信息,造影中冠脈血流動力學情況,病變的位置和長度,分叉的情況,斑塊的穩定性等諸多信息,必要時還要在術中安排血管內超聲、冠脈血流儲備等檢查進一步明確有無植入的指征。
一般有經驗的醫生,在植入支架時反而會非常謹慎,如果他認為這個支架可裝可不裝,往往會勸病人先嘗試調整藥物,如果癥狀控制不了才考慮植入支架。
因此,希望你們不要再簡單的把冠狀動脈狹窄程度作為支架植入的唯一標準,僅僅憑這個無法讓最專業的介入醫生幫你們做出正確的解答。
要么信任你的主管醫生,根據他的建議來做,要么重新換個醫院,換個你信任的醫生。
當然,對于有嚴重的冠脈狹窄的病人來說,雖然單純服藥可以減輕癥狀,但想讓已經狹窄的血管重新變得通暢是不可能的。
目前,要想冠狀動脈狹窄快速恢復的只有兩種方法:支架介入和冠脈搭橋。
由于冠脈搭橋治療對身體有一定的創傷,且風險較大,因此,對于大部分冠心病患者來說首選支架介入更好。
一般心臟支架手術適宜病人的年齡是30-65歲,歲數太大,風險也會更高,醫生一般不建議手術。
此外,如果有其他嚴重合并癥也不建議手術,比如,嚴重的高血壓,糖尿病,肝腎功能衰竭,合并其他類型的心臟病等,這些也不建議手術。
心臟支架手術是將球囊導管通過血管穿刺置入狹窄的血管,在體外將球囊加壓膨脹,撐開狹窄的血管壁,使病變血管恢復暢通,以預防冠狀動脈急性閉塞的治療。
從心臟支架手術字面解釋,我們就可以知道心臟支架手術并不是把原來狹窄的血管修復好了,而是通過導管球囊植入讓病變血管恢復通暢,簡單來說就是在狹窄血管中開了一條通道,讓血流暢通起來。
因此,冠脈支架手術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血管狹窄的問題,只能算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急救措施,所以不存在一勞永逸的問題,后期的術后護理同樣重要。
由于冠心病本身就是一種慢性病,因此,冠心病患者需要做好長期用藥的準備,維持血管潔凈,避免發生粥樣硬化,從而引發血栓。
一方面,心臟支架一般只用于處理血管內個別堵塞程度最嚴重的地方,但是血管內出現狹窄的部位可能遠遠不止一兩個。
因此,在后期生活中,如果你不避免誘發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吸煙、飲酒、暴飲暴食、肥胖或超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血管內的病變還會繼續發展,新的狹窄還會繼續出現。
另一方面,在手術過程中,血管壁被摩擦、球囊擴張、擠壓,會有撕裂和損傷,破壞了血管內皮的完整性,這容易導致局部血栓形成。在炎癥刺激下,血管平滑肌細胞的過度增殖與遷移也可能導致血管內再狹窄。
當然,隨著支架材料越來越先進,特別是第三代藥物支架的應用,再狹窄的發生率也越來越低。
冠心病患者應該嚴格控制血壓、血脂、血糖,戒煙戒酒,控制好體重,堅持鍛煉,規律作息。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系我們(郵箱:guikequan@hmk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