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多肌痛癥狀及治療是什么
風濕性多肌痛是以四肢近端的肌肉疼痛伴晨僵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尤以肩胛帶肌、骨盆帶肌、頸肌疼痛和僵硬感最為突出。通常發生在50歲以上,上肢近端發生彌漫性疼痛較下肢為多,伴全身乏力、低熱、消瘦、失眠,患者不能道出疼痛是來源于肌肉還是關節,無肌無力和肌萎縮。血清肌酶水平、肌電圖及肌肉活檢正常。血沉和(或)C反應蛋白升高。治療的原則是控制癥狀,恢復關節功能,預防復發,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有效,日常生活方面及飲食也要注意。30%至50%的巨細胞動脈炎合并風濕性多肌痛,兩種合并時較難鑒別。在出現頭痛、視覺異常、顳動脈怒張、搏動增強或減弱并伴有觸痛、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反應不佳時,均需進一步做顳動脈造影、超聲、活檢等明確有無巨細胞動脈炎。風濕性多肌痛無持續性小關節滑膜炎(雖有關節腫脹),無侵襲或破壞性病變,類風濕因子、抗環瓜氨酸肽抗體等自身抗體陰性及無類風濕結節等,據此可以與類風濕關節炎鑒別;風濕性多肌痛以肌酶、肌電圖和肌活檢正常及肌痛甚于肌無力的臨床特征而不同于多發性肌炎;甲狀腺功能減退可有肌痛表現,但甲狀腺功能檢查應異常,血清肌酶升高;風濕性多肌痛無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可與骨髓瘤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