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字體 導語:紅軍的第三次反圍剿可以體現出毛澤東用人用兵的巧妙。他用智慧巧妙地躲過了蔣介石30萬士兵的干擾,僅僅3萬人就應對了這30萬人敵軍。這篇文章就讓我們探索一下這背后的故事。
蔣介石對第三次圍剿是十分激動的。圍剿前蔣介石就發話:共產黨回贛南的時候,我們要稱他們出其不意,不給他們喘息的機會,把他們全部殲滅。
他對共產黨是恨之入骨的,發動士兵突擊前就給他們進行了非常嚴峻的訓話:你們如果把朱德和毛澤東剿滅了,就給你們一級的獎賞,任何人都能夠拿到這個獎,功勞大的還會有其他的酬勞。
毛澤東的心里很清楚,紅軍與國民黨相比較而言有許多的弱勢。如果打得贏的話,就必須打,打不贏的話就先撤退。毛澤東面對這30萬士兵用了一個戰術,那就是磨盤戰術。
所謂的磨盤戰術,就是要把敵人深深地誘導在林子里面,用熟悉的地形攻擊他們最薄弱的地方,之后再包圍,不停的誘導,由內到外,從敵人的后方出擊。敵人知道自己被包圍之后必然沒有返回的能力,他們很疲憊了,就要趁這個時機把他們全部攻下。
蔣介石與毛主席最不一樣的點就是蔣介石對眼前的利益非常看重,他得了一座城會立刻高興起來,失了一城必定會憂傷一陣子。他對一城一地的得失是十分在意的。
7月底,僅僅一周的時間,毛澤東就在他磨盤戰術的戰略思想下,把敵人耍的神出鬼沒。他們用當地的有利地形躲開蔣介石士兵的正面沖突,而是不斷的把自己的優良隊伍穿插在敵人的內部,贏得了三場戰役的勝利。
這三場大的戰役可謂是全部的勝利,這些戰役讓紅軍戰士們激起了信心。他們不僅跳出了包圍圈,還帶走了那么多的敵人。這對蔣介石來說是十分恥辱的,他也決心要與紅軍痛擊。
蔣介石料到紅軍的主力部位在黃陂,于是命令自己所有的士兵向黃陂進發。紅軍已經十分疲勞了,他們極其需要時間整頓。
紅軍的偵查人員立馬將國民黨的舉動向毛主席匯報:敵人從幾個方向分散而來。毛主席就料到蔣介石對上一次的失敗一定是十分生氣的。他這一次直接派出了30多萬的大軍,從各個地方奔涌而來。
毛澤東下達了一個命令:讓所有的士兵們在原地睡覺。戰士是十分緊張的,但還是選擇相信毛澤東。因為他帶領著戰士們得到了多次的勝利。大家與其懼怕,不如選擇休息。
所以也就發生了歷史上奇怪的一幕:國民黨準備進軍黃陂,紅軍的部隊在原地休息了整整三天。這三天是高質量的三天,這三天可謂是生死攸關的三天。
毛澤東對蔣介石的判斷是十分準確的。蔣介石決心不能再讓紅軍逃跑了。蔣介石下令讓手底下的士兵對紅軍進行緊密的搜索,要不斷的放快自己的搜索速度。他們的速度盡管快,還是給紅軍留下了三天睡大覺的時間。
毛澤東了解黃陂這一代的地形。國民黨就算追上來了,也會被地形所纏繞。地市對他們來說是更難的,他們要不斷在村莊中找方向。國民黨攜帶了大量的武器,必定會從紅軍的后方展開斗爭。
紅軍在這三天蓄勢待發,把自己的精神充足了起來。紅軍利用有利的地形,把高山全部拋在腦后,翻越大山之后,徹底地讓國民黨失去了判斷,也失去了目標。
國民黨只能望著山不斷地嘆氣。毛澤東在天亮時讓部隊們停止前進,決定用調虎離山的計謀迷惑敵軍。他派出了一部隊人讓他們在路上不斷的留下暗號,給國民黨一些吸引。又在另一方面把主力的部隊調到和他們相反的方向,找時候跳出敵人的包圍圈。
國民黨發現自己是反方向追捕時就知道圍剿決定會失敗。他們選擇了爬山和紅軍比賽奔跑的速度。只是,奔跑的路程就像一個無期徒刑一樣,盡管有生命,卻要被白白地耗死。
半個月的時間,他們也沒有看到紅軍。等到紅軍休息良好,準備充足的時候,毛澤東就知道他們最大的機會來了。毛澤東命令大部隊和敵軍展開血拼。紅軍不用被追捕,而是在后方追著敵軍打。
這時,國民黨已經被折磨得沒了脾氣,也是十分疲憊不堪的,沒有一點軍心,軍心渙散。紅軍猛追上去打敗了敵軍。蔣介石在南昌非常無奈的說道:我們十個人也不能當一個人用,我們30萬大軍也沒有把他們三萬大軍拿下來。
結語:第三次的反圍剿,毛澤東運用靈活的手段把戰略思想用到實戰中,而不是當做一個理論學習。比紅軍多十倍的敵軍也倒在他們的旗下,毛澤東的戰術可謂是十分機智的,也是十分兇猛的。這種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是戰斗中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