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切存在,于心性角度視之,皆為心性之創(chuàng)造,皆為心性之伸展,皆為心性之具體化。故心性為天地之大本,為天地之超越的本體,為天地一切之源頭與歸宿。
在佛家,心性顯化為后天的心意,則為“感而遂通天下”的般若智慧;顯化為身軀,則為金剛光明身;顯化為客體化的世界,則為佛國凈土。
在儒家,心性顯化為后天的心意,則為先驗智慧(圣智、德智、良知);顯化為身,則為“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的變化之身,則為睟面盎背的德潤之身,則為“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身”,則為“仁者壽”之“長壽身”;顯化為家,則為家和;顯化為國,則為仁義之國、親民之國;顯化為客體化的天下,則為道德世界、大同世界、文明世界、至善世界。
從心性角度看來,一切存在都是主體存在,都是生命存在,都是真善美(或其中之一)的全體顯化。心外無物,心體外無客觀存在之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心體之呈現(xiàn),因而一切事物,都是心體內(nèi)之存在,都是心體之創(chuàng)造或曰心體之具體化;性外無理,性涵一切存在之理(非指經(jīng)驗世界的形構(gòu)之理和經(jīng)驗知識,存在之理是指事物存在的先天之理、超越之理、所以然之理、形而上之理、主體性真理),此謂之“性理”,又名“理性”。
西方也常言“理性(Rationality)”一詞,此“理性”是指合理性(即合乎邏輯的推理)和合理的行為。故西方所言之“理性”實是指掌握感性(即生物性的本能和沖動)勿令其逾出規(guī)范的自控之能力,以及歸納、整理、提煉、綜合、邏輯推演由感官所獲得的信息與知識的精神之功能。由此能力加功能構(gòu)成的“Rationality”一詞,最恰當(dāng)?shù)姆g應(yīng)是“知性”,而不是“理性”。
理性一詞在中文里的含義是:性體內(nèi)所涵的一切事物之先天的根據(jù)和超越的所以然。理性即性理,是由性體之自律、自明、自在、自發(fā)、自生、自足等屬性之具體化,而呈現(xiàn)出來的事物存在之法則和根據(jù)。由是而知,真正的理性化世界、理性化人生、理性化智慧在東方傳統(tǒng)文化里,在《大學(xué)》的三綱八目里。“格物”……→“平天下”的整個過程,皆是理性或曰性理顯化其自己之過程,皆是理性化之過程,皆是理性呈現(xiàn)其自己之過程。
格物致知到治國平天下的過程,是一個從本體(心體性體)到現(xiàn)象(天地萬有)的過程。這個過程,哲學(xué)上稱之為“本體-宇宙論”,宇宙萬有是本體的顯現(xiàn)化和具體化,本體是宇宙的內(nèi)涵和超越的根據(jù)。本體—宇宙論又名“本體-宇宙觀”,有什么樣的心性觀,就有什么樣的宇宙觀,以及相應(yīng)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什么樣的宇宙觀,就有什么樣的心性觀,以及相應(yīng)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性體的無限性決定了宇宙的無限性,決定了創(chuàng)造的無限性,決定了其呈現(xiàn)的樣態(tài)之無限性。性體的絕對性,決定了性體之主體性,決定了性體之生命性。站在性體角度,性體的自覺性,即性體轉(zhuǎn)化為心體。心體即生命,故心性之所在,即生命之所在。
心體性體顯化而為宇宙,這個宇宙(天地萬物)究竟而言,只是心性之自己,因心性即生命,故而宇宙即生命之自己。
心性全體呈現(xiàn)為道德律(道德的絕對命令和道德的創(chuàng)生不已)和倫理法則(人之為人所必須遵守的無上命令),因心性內(nèi)涵之諸屬性呈現(xiàn)(具體化)而為宇宙法則,故道德法則即是宇宙法則,道德秩序即是宇宙秩序。此為儒學(xué)之靈魂,此為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孔孟,直至于今日,千古以來圣賢以心傳心之道統(tǒng)血脈,此為中國乃至東方傳統(tǒng)文化之核心,此是東方人對世界文明的最大貢獻(xiàn),此是東方文明最為不朽之價值所在;此亦為東方文明中最難為世人所體悟與契入之處。
摘自潘麟導(dǎo)師著作《〈大學(xué)〉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