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古典的浪漫主義藝術 ­­——唐代書法大師懷素及其草書藝術賞析

古典的浪漫主義藝術

--——唐代書法大師懷素及其草書藝術賞析

◎ 劉廠軍(河北省書畫藝術研究會)

【主題摘要】:

懷素大師是中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書法家之一,其草書被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和張旭齊名。后世稱“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他詩書雙修,與李白、杜甫、蘇渙等詩人交往甚密。好飲酒,每當飲酒興起,不分墻壁、衣物、器皿,任意揮寫,時人謂之“醉僧”。他的草書,出于張芝、張旭。自幼聰明好學,因無錢買紙練字,就在寺旁空地種下許多芭蕉,以蕉葉代紙練字,因名其庵為“綠天庵”。長期勤學精研苦練,禿筆成堆,埋于山下,名曰“筆冢”。旁有小池,常洗硯水變黑,名為“墨池”。 流傳至今的作品有《自敘帖》、《藏真律公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食魚帖》、《圣母帖》、《論書帖》等。

【關鍵詞】:

懷素 “狂草” 草書藝術 賞析

【正文】:

懷素是中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書法家之一,其草書被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和張旭齊名,后世有“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之稱。他的草書,出于張芝、張旭,是張旭之后最重要的“狂草”代表書家。懷素繼承張旭又有所發展,稱 “以狂繼顛”。懷素的草書精妙絕倫,若行云流水,獨樹一幟。可以說是古典的浪漫主義藝術,所以對當時與后世書法界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懷素大師其人

1、少年為僧。懷素(725-785年,一作737-799年),我國唐代著名書法家。俗姓錢,字藏真,湖南零陵郡人。懷素10歲時到零陵縣城河西20華里之外的“書堂寺”為僧,后到東門外的“綠天庵”為僧。因其出家為僧,書史上又稱“零陵僧”或“釋長沙”。據《高僧傳》記載,懷素的曾祖父錢岳,唐高宗時做過緯州曲沃縣令,祖父錢徽任延州廣武縣令,父親錢強做過左衛長史。唐代著名的茶學專家,被譽為“茶仙、茶圣”的陸羽《懷素別傳》說:懷素的伯祖父釋惠融也是一個書法家,他學歐陽詢的書法幾乎可以亂真,因此二人又有“大錢師,小錢師”小錢師稱號。按照他的家世與門第,也算是滿門書香。

2、苦學書法。懷素自幼對書法興趣濃厚,經禪之余,勤學書法。因無錢買紙練字,就在寺旁空地種下許多芭蕉,以蕉葉代紙練字,因名其庵為“綠天庵”(在今永州芝山區高山寺后側)。經長期勤學精研苦練,禿筆成堆,埋于山下,名曰“筆冢”。旁有小池,常洗硯水變黑,名為“墨池”。懷素虛心好學,曾周游各地,拜訪名師,得到顏真卿、韋陟等書法家的指點與鼓勵。他酷愛草書,師承“草圣”張旭,并有所創新,風格獨特,大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之勢。

3、成就頗豐。懷素在長安書法屆可謂聲譽頗高,贊頌他草書的有37首詩作。作品有《自敘帖》、《苦筍帖》、《食魚帖》、《圣母帖》、《論書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四十二章經》、《千字文》、《藏真帖》、《律公帖》、《七帖》、《北亭草筆》等等。其中《食魚帖》極為瘦削,骨力強健,謹嚴沉著。而《自敘帖》其書由于與書《食魚帖》時心情不同,風韻蕩漾。真是各盡其妙。米芾《海岳書評》:“懷素如壯士撥劍,神采動人,而回旋進退,莫不中節。”唐代詩人多有贊頌,如李白的《草書歌行》,竇臮(jì)、任華所作的《懷素上人草書歌》,等等。

4、永恒紀念。為紀念懷素,在今永州市零陵區瀟湘中路建有“懷素公園”。 建于1992年,占地面積為120畝,其中水體面積約30畝。公園里有古跡“綠天庵”,是懷素出家修行,種蕉練字的地方。據零陵縣志記載:綠天庵清咸豐壬子年毀于兵,同治壬戍年郡守陽翰主持重建。有正殿一座,上為種蕉亭,左為醉僧樓,有懷素塑像。庵后一處刻有“硯泉”二字,是懷素磨墨取水的地方。右角有“筆冢”塔,懷素寫禿了的筆都埋于此。庵正北70余步有“墨池”,是懷素洗硯處。1992年由中國書法家協會、湖南省書法家協會與原縣級永州市聯合舉辦了92’懷素書藝研討會暨草行書作品展共收到各地書法愛好者來稿和作品5000余件,入選參展的精品共224件。全國政協副主席程思遠做了“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繼承懷素草書藝術”的題詞,赴樸初、沈鵬、劉藝、王景芬、顏家龍等書法大家都曾在此留下了墨跡。

5、高度評價。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無不對懷素草書的藝術成就贊不絕口。大詩人李白曾這樣贊美:“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山中兔……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字大如斗。恍恍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如楚漢相攻戰。”歷代的書法鑒賞家的評論就更多了,可以說幾乎沒哪一本書法史著不提到他的。唐·呂總《續書評》稱:“懷素草書,援毫掣電,隨手萬變。”米芾《海岳書評》道:“懷素書如壯士拔劍,神采動人,而回旋進退,莫不中節。”宋·岑宗旦《書評》也形容:“懷素閑逸,故翩翩如真仙。”

6、珍跡傳世。流傳至今的懷素草書作品有《自敘帖》、《藏真帖》、《律公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食魚帖》、《圣母帖》、《論書帖》等。這些作品都充滿著強烈的律動,一任情感的波瀾驅使,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懷素性格率真,不拘小節,曾一日九醉,時人呼為“醉僧”。每因酒后小豁胸中之氣,解除了紅塵的束縛,增加了書寫的神秘沖動,具有更強的靈感輻射,其作品必定是一氣呵成,線條猶如黑色的精靈,穿梭自如,令人目不暇接,蕩氣回腸。但懷素草書中的非理性色彩,并不排除理性的觀照。倘若書寫純粹是非理性的,那么等于將懷素歸入白癡、瘋子一類。古人有云:“懷素書所以妙者,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終不離魏晉法度故也。”因此,懷素的草書飄逸超群,豐神照人,其中傳達出來的熾情狀態,比那些取悅一時一事、時時制約自己的書法作品,無疑更具非凡的氣度。熾情狀態對于駕馭變幻莫測、兔起鶻落的草書線條而言,自然更有張力。在熾情狀態下噴礴而出的作品,形章如卷席,煙云滿紙,仿佛是劃破長空的鳴鏑,又象是狂奔直下的激流難以阻遏……

7、詩書雙修。他不僅是書法大師,也是一個詩人,與李白、杜甫、蘇渙等詩人都有交往。好飲酒,每當飲酒興起,不分墻壁、衣物、器皿,任意揮寫,時人謂之“醉僧”。唐代文獻中有關懷素的記載甚多。“運筆迅速,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隨手萬變,而法度具備”。王公名流也都愛結交這個狂僧。唐任華有詩寫道: “狂僧前日動京華,朝騎王公大人馬,暮宿王公大人家。誰不造素屏,誰不涂粉壁。粉壁搖晴光,素屏凝曉霜。待君揮灑兮不可彌忘,駿馬迎來坐堂中,金盤盛酒竹葉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之后始顛狂……”前人評其狂草繼承張旭又有新的發展,謂“以狂繼顛”,并稱“顛張醉素”。唐·呂總《讀書評》中說:“懷素草書,援毫掣電,隨手萬變。”宋·朱長文《續書斷》列懷素書為妙品,評論說:“如壯士拔劍,神彩動人。”

懷素晚年在四川成都寶國寺修行。他是“東塔律宗”的律師。與法礪律師的“相部律宗”、道宣律師的“南山律宗”鼎立為三大律師。

二、懷素作品的藝術特點

欣賞懷素的草書首先就是要把握整體氣勢,領悟其意境美和朦朧美。懷素的書法主要是線條的表現。當代美學家金學智在《書法與中國藝術的性格》中寫道:“中國書法是最典型的線條藝術。” “字與字之間乃至筆畫與筆畫之間,都離不開虛實相生的線條之流。” “線最凝練的裝飾語言,既是對自然物形的提煉概括,也是設計圖形時用的標記。荷加斯就總結出S形線條最美。”書法特別是草書主要就是對線條的運用,而在懷素的草書中S形線條用得就最多,纏繞動蕩之勢有一種飛動的朦朧美。董其昌說,“攤燭下作畫,正如隔簾看月,隔水看花”,妙就妙在“隔”字,它在美感上起了重要的作用;“花看半開,酒飲微醉”,妙就妙在“半”字,它隱約著神秘,透射著玄妙,展現了撲朔迷離的朦朧美。

1、氣韻生動,神采飛揚。在懷素的狂草作品中,常常是“唯觀神采,不見五官”,滿紙云煙而不知所云,但是卻能感到濃郁的筆墨氣息撲面而來,給人一種氣勢磅礴的藝術享受。南朝·齊·書法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提出:“書道之妙,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指出書法作品當以建立在運筆結體基礎上的神采美為上。“所謂書法的神采,就是通過點畫結體形式被對象化了的創造者的精神、風采”。在《懷素狂草四十二章經》中,那種飛動險絕、變化無窮的筆墨形象,引發無限的聯想,如“舞”一般。“‘舞’是中國一切藝術境界的典型。中國的書法、畫法都趨向飛舞”。懷素在《自敘帖》中的用筆和點畫也是鋼筋鐵骨,如驟風狂雨,揮灑自如。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竇臮(jì)《懷素上人草書歌》形容懷素狂草“涵物為動鬼神泣,狂風入林花亂起。殊形怪狀不易說,就中驚躁尤枯絕”。 唐代文學家任華《懷素上人草書歌》:“會若長鯨潑刺動海島,欲若長蛇戌律透深草。回環繚繞相拘連,千變萬化在眼前。飄風驟雨相擊射,速祿颯拉動檐隙。擲華山巨石以為點,掣衡山陣云以為畫。”唐代著名詩人孟郊《送草書獻上人歸廬山》道:“狂僧不為酒,狂筆自通天。……手中飛黑電,象外瀉玄泉。萬物隨指顧,三光為回旋……”懷素的草書就是把握住了“神采”,縱貫整體,不拘泥于某個局部,所以表現出來的就是整篇氣勢磅礴、酣暢淋漓,神采奕奕、意境深遠。

2、纏繞回旋,連綿不斷。梁武帝蕭衍在《草書狀》中描述其書“疾若驚蛇之失道,遲若淥水之徘徊”,反映的是他的書寫速度;“……婀娜如削弱柳,聳拔如裊長松,婆娑而飛舞鳳,婉轉而起蟠龍”,反映的則是書韻,展現在書寫過程中的連綿纏繞的動勢。“熟能生巧”、“手為心畫”,懷素在揮手之間流露著嫻熟的草法技巧。在欣賞他的狂草作品中,欣賞者往往會隨著懷素的筆觸感受它的藝術魅力。有時又似乎能看見他的痕跡,似在懷素書寫現場,親眼目觀。

3、節奏明快,氣勢恢弘。在懷素的傳世書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作品的感染力主要是線條和點畫通過墨色濃淡、枯濕甜潤、時疾時緩表現出來的。有時一個點畫可能漲為一個濃濃的墨塊;有時幾個連筆可能縮成一個符號化的圖形,有時一個線條可能寫成類似枯柴的飛白;有時方筆起筆,有時圓筆起筆,有藏有露,有圓有方,有粗有細,有大有小,有黑有白,有長有短,質感凝重,對比強烈。引帶雖如游絲縈繞,卻飄逸而不浮;若云行雨施,然流走而不滑。沉著痛快,筆法精妙。排列上參差錯落,攲正相生,筆勢動蕩,儀態萬千。行與行之間相互避讓,左右飛動;字與字之間連綿不斷,顧盼生情。有時上字之末為下字之始,有時數字相連,氣勢不斷。猶如欣賞一首音樂,有時如萬馬奔騰,有時似小橋流水,有時又戛然而止,流離頓挫,激揚浩蕩,縱橫跳躍,回旋低昂。書寫時有的一氣呵成,忽大忽小,時快時慢,筆力雄強,氣勢開闊,風神瀟灑,險峻跌宕,表現出嫻熟的草法、富于節奏的韻律和連綿不斷的恢弘氣勢。

4、使轉絞連,神秘莫測。懷素草書筆畫粗細雖然變化不大,對比不夠強烈,但使轉絞連,瘦勁有力,氣韻生動,顧盼生情。故臨寫時用硬毫在熟紙或絹上表現效果會好一些。其《自敘帖》,筆意縱橫,神秘莫測,氣勢恢弘,境界升騰,不知其所止,亦不可望其項背。清·乾隆題:“藏真字畫豪邁中有淳穆之奇,此其所以神也。”《圣母帖》用筆勻整潔凈,筆道沒有大的起伏,極力使線條圓潤,將筆力裹住。我國著名文字訓詁學家、史學家、文學批評家、書法家、書法評論家馬宗霍在《書林藻鑒》中引項元汴語也說,懷素“字字飛動,圓轉之妙,宛若有神”。黃庭堅《山谷論書》:“寺僧懷素草工瘦,而長史草工肥,瘦硬易作,肥勁難得也。” 明末清初大書法家宋曹在《書法約言》中寫道:“顛喜肥,素喜瘦;瘦勁易,肥勁難,務使肥瘦得宜、骨肉相間,如印泥、畫沙,起伏隨勢。筆正則鋒藏,筆偃則鋒側。草書時用側鋒而神奇出焉。”懷素草書表現出來的是輕靈倏忽,暴風驟雨,瞬息萬變。

5、援毫掣電,隨手萬變。唐·呂總《續書評》:“懷素草書,援毫掣電,隨手萬變。”他不借助于線條粗細濃淡和字形大小斜正的強烈對比,而是大量運用圓勁而富于彈性的弧形線條,在注重把握整體氣勢的情況下,讓每個形態各異的字,自然穩妥地各安其所,是一種飄逸從容、酣暢淋漓之美。但是,懷素盡管用筆飛白比較多,但由于黑白對比不強烈,線條本身的變化比線條組合的變化弱得多,懷素晚年的《小草千字文》只是節奏放慢、行氣弱化了些而已;其《藏真帖》用筆婉轉圓通,以中鋒、藏鋒為主,揮灑自如,頓挫堅實停勻,篇首端莊,逐漸激越奔放,其中“顏尚書”三字粗大,“筆法聞”三字一筆牽連,熱情奔放,此處似有張旭用筆之妙。

5、豪放超脫、瀟灑勁逸。在懷素的書作中,主要是圓筆的纏繞和描畫,表現在用筆上是持續用毛筆的中鋒在絹、素壁、屏風以及其他器物上快速揮寫,方筆的穿插較少,這主要是其性格外在表現。懷素的豪放超脫、瀟灑勁逸的風格得益于自幼出家,終身事佛,他“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醉來信手兩三行,醒來卻書書不得”的顛迷狀祝,正好說明他喜歡放縱自己,不肯與世沉浮。懷素所處時代正處于禪宗內部觀念轉換的巨變時期,禪悟的“活參”之法對懷素大草的藝術思維的影響就更大了。借助酒和禪悟,激發靈感,擺脫世俗,不拘細行,使他蔑視權貴和俗流,意氣慷慨激昂,不愿被佛門戒律和世俗陋見所左右,所以書寫時揮灑自如、帶字欲飛,下筆如流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筆端充分地表現出來。明·解縉《春雨雜述·草書》:“懷素之飛動,多有意趣。”宋·董逌( yōu)在《廣川書跋·北亭草書》中稱懷素書法:“今其書自謂真出鐘、草出旭,真字不見于世,唯草獨傳。當其手筆調和時,望神定氣,徐起而視,所向無前,故能迥出唐諸子后……”

三、懷素作品藝術特色成因

懷素留傳下來的作品比較多,《宣和書譜》載,宋代御府藏其草書有一百零一帖之多。所以,學書者在臨摹欣賞懷素的書法作品時,要多觀察分析其整體書法面貌,把握其意境氣息,掌握其用筆特點,同時還要了解其當時的書寫環境和心情,在綜合以上因素的基礎上,寫出來的作品才有可能與懷素的書法風格神韻相近或相似。

一是與其天分性格有關。 懷素草書的意境表現出來的這種朦朧美,除了其勤奮刻苦、高超的駕馭書寫能力以外,還與其天分性格有關。沈鵬先生說:“其實書法只是中國文人全部品格的一道輝光,這里既有詩琴書畫的工夫,也有三步成呤、倚馬可待的才氣。” 在韓愈看來,最終決定書法藝術的,“不在技巧,而是感情、性分、氣格的充分表露。”這也折射著懷素用狂草逸詩向后人展示了其超拔俊逸的才情。不但勤奮練字,還善于觀察,善感悟自然現象和事件景物,一寓于書。陸羽在《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中寫道:“張長史私謂彤曰:‘孤蓬自振,驚沙坐飛,余自是得奇怪。’……素曰:‘吾觀夏云多奇峰,輒常師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 ” 他將對世間的萬事萬物的感悟用在書法創作中,所以用筆千變萬化,瞬息多變。因此,懷素的書法意境美在我們臨寫過程中是最需要把握的,應追求那種“似與不似”的境界和真情的流露。

二是與其創作心情和環境有關。懷素往往是書寫前“意在筆先”,但隨著創作的深入,無意于佳。他喜歡借酒抒情,往往感性意識強烈、創作欲望亢奮,恍惚自如而又思維敏捷,“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是一種沉浸其中的狀態。書寫時不假思索,遇到寺廟素壁、屏風器物,揮手疾書。“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在《筆髓論·釋真》中說道:“遲速虛實,若輪扁斫輪,不疾不徐,得之于心,應之于手,口所不能言也。……既如舞袖揮拂而縈紆,又若垂藤樛盤而繚繞。蹙旋轉鋒,亦如騰猿過樹,逸蚪得水,輕兵追虜,烈火燎原。”唐代代詩人蘇渙在《贈零陵僧》中稱懷素“興來走筆如旋風,醉后耳熱心更兇”。

三是與其作風狂肆、顛迷放縱有關。懷素的狂草,是手舞之足蹈之的詮釋過程,是以手抒情的具體表現,是即興而書的瞬間展示,是寄以騁縱橫之志、托以散郁結之懷的過程,完全是灑脫、率意、汪洋恣肆之激情的壯寫,是不加掩飾的宣泄與吶喊。他“粉壁長廊數十間,興來小豁胸中氣”。作為少年和尚,當場表演,場面浩大,揮灑自如,狂姿逸態,為好僧之俗客喝彩叫好。他將這種揮灑作為一種快樂,在大家的喝彩和歡呼聲中得到滿足,他的這種滿足實際上是建立在“快樂來自一種成就感”之上的。許瑤云:“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淋漓半無墨。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后卻書書不得。”唐·任華在《懷素上人草書歌》中寫道:“一顛一狂多意氣,大叫一聲起攘臂,揮毫倏忽千萬字,有時一字兩字長丈二……” “筆下唯看激電流,字成只畏盤龍去。”狂放處,筆底風云聚散,粉壁點畫狼藉,胸中藏真氣,揮筆如流星,獲取的是大解脫,大釋放,大自在。他的草書確實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實質、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足的表現”。這種率意而為是其意在筆先的重要表現。

四是與他嗜酒豪放、不擇紙筆有關。懷素一生嗜酒如命,尤其喜歡借酒揮毫潑墨,常在醉酒中,用書法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抒發自己的真實感情。雖然懷素豪放粗狂,揮灑跌宕,但是,究其書法,筆筆皆有來路。明·文徵明題《自敘帖》:“藏真書如散僧入圣,狂怪處無一點不合規范。”元·沈右跋懷素《食魚肉帖》:“懷素書所以妙者,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終不離魏晉法度故也。”明·項元汴跋《論書帖》:“出規入矩,絕狂怪之形,其合作出,若契二王,無一筆無來源。”清·安岐《墨緣匯觀》說懷素“字字規法右軍,不做縱橫之勢”。元·鮮于樞說:“懷素守法,特多古意。”清·楊守敬《學書邇言》:“古勁純雅。”

【作者簡介】劉廠軍,回族,安徽潁上人。1969年出生,1987入伍,從軍29年。別署長軍(齋號:墨緣齋、今古書舍),師承高古,自幼與筆墨為伴,以寫字為人生至趣,至今未有倦怠之意。隸書由張遷碑入手,恭習至今,期間涉獵史晨、乙瑛、禮器等碑刻,體會其中筆意,再歸張遷,體漢簡、石門等漢碑真意,望能日漸精進。行草書由書譜入手,每日臨帖不輟。現為河北省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石家莊市書法家協會會員,石門書院副院長,永昌書畫院副院長。作品多次在軍內外參展、獲獎并被多家美術館收藏。書法理論文章《書法藝術的品讀與欣賞》、《書法作品何以“自上而下、由右向左”布局》在《中國書法報》刊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懷素《小草千字文》的藝術特色
懷素《自敘帖》的賞析與臨寫
唐代書法家懷素——以“狂草”名世,史稱“草圣”
懷素醉墨綠天庵
當代湖南書法家批評之王友智
林散之說,他的功力超過祝枝山。你同意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锦州市| 桦甸市| 绥化市| 金阳县| 嘉义县| 景泰县| 娄烦县| 惠州市| 吉林市| 乐山市| 满洲里市| 子长县| 鹤壁市| 新源县| 项城市| 祁连县| 南丹县| 大厂| 清流县| 马关县| 林口县| 柘荣县| 那坡县| 拜城县| 清水河县| 凤阳县| 化州市| 昆明市| 法库县| 越西县| 崇阳县| 邛崃市| 纳雍县| 长沙市| 霍邱县| 怀化市| 毕节市| 卫辉市| 淮滨县| 淮阳县|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