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韓國的出生率降至歷史新低。
這一年,全國約有36萬新生兒,比2016年減少近5萬人,新生兒數量第一次降到40萬以下。
具體到每名女性的平均生育數量,1.07的生育率比2016年的1.17更加嚴峻,預計2050年開始,韓國人口將會出現負增長。
越來越多的年輕女性傾向于不生孩子,甚至不結婚,她們的選擇中,多多少少也有著社會條件下的無奈。
BBC的采訪中,很多女性說出了自己不生孩子的理由。
24歲的Jang Yun-hwa是一位漫畫家,互聯網的發展給畫師們帶來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同時也讓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
對 Yun-hwa來說,保持自己的愛好與事業是首要目標,而選擇生育無疑是與自己的夢想背道而馳。
“我不愿接受懷孕生娃的痛苦,更不愿因為生育而耽誤自己的職業發展。”
“或許我會后悔自己的選擇,但如今的我只想獨自生活。”
“不是融入家庭,去承擔作為妻子和母親的責任的那種生活,而是努力發展,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選擇職場還是選擇家庭的問題并不罕見,除了個人的理想與追逐,職場政策與歧視問題、社會觀念的束縛也是拒絕生育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比起讓懷孕的員工休產假,很多公司更愿意通過各種方式“迫使”女性辭職。在這種不公平的客觀條件下,很多女性更傾向于自己的職業發展。
Choi Moon-jeong是一名稅務會計,她懷孕的壓力來自自己的老板。
“一旦有了孩子,你的中心會全部放在孩子身上。”
“到那時,你還會像現在一樣全神貫注地工作嗎?”
和老板的態度轉變同來的,是刻意增加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當她選擇跟老板溝通時,換來的卻是關于她“缺乏對公司的奉獻”的批判。
“這并不罕見,‘身為女性本身’,就是限制你職業發展的最大難關。”
“一旦懷孕你就會開始陷入無盡的擔憂與焦慮,公司甚至都會通過加大工作量等,逼迫你做出離職的選擇。”
“你必須加倍努力,無論是作為職場人,還是作為一名新媽媽。”
老齡化嚴重的日本,同樣存在年輕人不愿生育的“少子化”問題。2017年,日本的新生兒數量為94萬,比上一年減少了近4萬。
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調查顯示,2005年開始,日本的人口出生數就開始低于死亡數。2015年日本女性人均生育數量為1.46人,相比正常的2.1還是低了不少。
年輕人不想生育的原因,從ガールズちゃんねる網站的評論中也能看得出來。
“即使想生育,也沒那么多錢養活,并不想讓自己孩子在苦難中長大。”
“雖然也算是個富裕的國家了,但是生活壓力那么大,和別人競爭起來也不占優勢。
自己就過的很難了,對生孩子這件事本身就很害怕啊。”
“那些有孩子,八九十歲一個人孤零零生活的人也不少吧。
作為本身就不喜歡孩子的我,實在想不到有孩子還有什么好處了。”
“我想要孩子,但是卻不敢生
總是擔心會不會生下有病的孩子、孩子以后會不會出現不上學...這些情況
而且生完之后,直到孩子上大學自己都要照顧,不自由,再加上各種花銷,想想就筋疲力盡
如果社會條件能更好點也可以,但是現在要說養孩子真的很難啊。”
日本人口研究所2010年的調查也顯示,日本夫妻選擇不生育的理由最大部分還是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花銷太大、工作不便(時間少、女性辭職成本高)、住處太小(無法負擔新房)。
育兒時心理、身體的負擔和丈夫幫助得太少,也占著很高的比例。
不穩定與不安感、有自己的目標、對生育一事沒想法沒動力...種種因素促成了當今日本少子化進程的日益加劇。很多年輕人們對生孩子一事都抱著“避之不及”的心態。
為了鼓勵年輕人生育,兩國政府也采取了各種措施。
2006~2016的十年間,韓國政府已經花費超過102萬億韓元來改善國家的生育問題。
這部分資金用來作為低收入夫婦的生育補貼、擴寬醫療福利的范圍、增加產假津貼...
二胎時父親可以獲得陪產假,如果至少有三個孩子,家庭還可以為孩子優先選擇托兒所。
2010年時,韓國甚至還推出過“家庭日”的計劃,鼓勵公司在每個月的第三個周三提前下班,幫助員工專注于“家庭情感培養”。
而未雨綢繆的日本,早從1994年開始就實施了“天使計劃”、“新天使計劃”等旨在減輕普通家庭育兒負擔的政策,借以減少國民對生育經濟壓力的擔憂。
2015年,日本政府投入少子化對策的30億日元中,甚至還包含了組織相親活動的費用,從相親來“催生”的舉動一度引起爭議。
然而從數據上看,一系列的措施似乎并沒有拉動生育率的上升。
雖然經濟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在職場中擔任更加重要的角色,但是傳統觀念里,女性的社會地位與印象依然難以扭轉。
日韓兩國根深蒂固的性別與家庭觀念,讓更多的年輕人對生孩子一事選擇了回避。
已婚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依然是“后備支撐”,結婚就意味著回歸家庭。無論女性是否還在工作,包括生子帶娃家務在內的所有事情,幾乎都由女性一手包攬。
住房、教育等撫養孩子的成本,女性職場上的失衡、舊的性別觀念根深蒂固,性別差異巨大、改進政策難以落實...每座壓在年輕人身上的大山都讓人喘不過氣。
再加上年輕人對自己的想法、前途與夢想的追求,很多人“不生孩子也能過好一生”的觀念,提高生育率遠沒有那么簡單...
在今天看來,老齡化和少子化的趨勢依然難以扭轉,對日本和韓國來說,讓年輕人生孩子真的已經是“國事”了。
而未來人口究竟如何變化,國家的政策和年輕人的選擇又該如何考慮,或許是每個步入老齡化、少子化的國家都不得不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