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網絡 文章|群聊 錄音|102B 編輯丨沙拉
整理丨心悅(雯)/ 麗燕 / 小妖 / 咯咯吾
無修而修(二)-01 來自奇跡廣場葛葛漫談 00:00 16:56
01
葛葛:你要怎樣看到這個世界是電影?不管你怎么去想它是電影,那也是用你的想,你要調出一個想象來看到它是電影。
你想象它是一體的,你也需要一個一體的想象或想法去看到它是電影。所以,你不管怎么用一體的眼光,都沒有辦法直接看到它是電影。
但是「平等觀」,徹底化解分別的這樣一種眼光,它能直接地讓你從看到劇情,一直到你發現它只是電影的這個銀幕。
關于「平等觀」的練習,你要怎么樣在一切覺知范圍之內,能夠把分別相化解?因為本來眼耳鼻舌身意都是要收的。
現在我們陷在這個世界里面,這樣的一種相里面,能看得到所有的相是分別心的作用,不管我們怎么不去分別,其實都在分別。
只是我們有些時候用的是一個叫「不分別的念」去取代另外一個「分別的念」,它們都是念頭。
包括我們用「一體」的這個念,說我要用「一體的眼光」去看,它也是一個叫「一體」的一個念去看另外的不叫「一體」的念,都是念頭。
怎么直接地從「看」一直到念頭層面,讓你已經能夠有活在真實之境的感覺?
真實之境是什么感覺?
真實之境已經是完美的,是完整的。
如果我們練習的是一種無罪的目光——此刻我就已經在真實之境,這意思就是
我所看到的,
我所感受到的,
我所聽到的,
所有的這一切必須是完美的,一定是完整的,我才會真正地發現我此刻就在天國。
你要成什么樣的狀態去看到一切都是完美的?
只有用不分別的這個心,從你看,你聽,到你感受,到你的念頭,所有的這些都必須是完美的。
你的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是完美的,都是不分別的時候,你才能證到此刻、此處即天國。
02
葛葛:《「全然允許」練習》是可以一直練到開竅,是給已經到了一定程度的人的,你一定要練出去。
先從看開始練習。比如
你看到了一個咖啡機,
你看到了一個杯子,
你看到了一個魚缸,
你看到了一朵花,
你看到自己坐在這里,
你看到我的手在動,
我看到這個電腦,
所有的這些相沒有分別。
你現在就可以感受一下,你隨便看到一個你能叫出或者叫不出名稱的東西,都無所謂。
那么當你練出來,你看到所有東西的相是平等的時候,你會直接有熒幕感,屏幕的感覺出來。
所有你能覺知到的東西其實都是你要收的,不然你怎么能夠在此刻當下就能感受到天國。
然后就是聽聲音。
你對抗的任何東西,對于我們來講是噪音,那都叫課題。你不去對抗收回來了,才能跟你是一體的。
眼睛的收(看),就是看到相跟相之間是平等的。
不管是什么,像打架的、吵架的、罵人的,禮貌的、不禮貌的,有人說「我愛你」和說「TMD」這兩句話,這些都要去平等看待。我們要用平等心去看待,是同樣一個相,沒有區別。
因為只有這樣子的一個眼光,才能真正的不入戲。
耳根,用允許的狀態去聽。耳根,被訓練一段時間以后,你會發現所有的聲音不再是噪音,聲音只是助緣。
不管是什么聲音,它是從你的心里面發出來的。
當我們用看和用聽的時候,會發現內在有想法,那么怎么去處理我們的想法?
比如,我看到有人在吵架,我就是會產生:「誒,這個人在吵架」,這個人引發了我的不安。
我在看的時候,我在想著我要怎么去看的時候,內心的那種緊繃感也會出來。
小飛蟲:剛才說的相的不區別,把它看做屏幕效果,這個我以前有過類似的體驗,它就是跟做夢一樣。
我們清明夢里面為什么不區別,因為清明夢里面所有的相,我們知道它都是心的顯化,所以不會區別它。
區別它又不區別它。區別它,是相上的有別;不區別它,是因為你知道這都是來自你的心。
03
葛葛:我們再往后退一步,更大一步。就是從相的層面到深一個層面,再退到你的起心動念的層面。
比如我現在看到琪琪,看到小飛蟲坐在我的面前,我看到琪琪的相和看到小飛蟲的相是平等的。
可是,我立刻就會升起一念「對,我看到了小飛蟲的相和琪琪的相是平等的,然后呢?」會有類似的這種念,感受和想法出來。
一定要讓我們的覺知
是一種靈活的狀態
比如你現在的注意力正好看到銀幕上(注:現場直播屏幕),熒幕是平等的,看到誰都是一樣。這時候如果產生想法了,那你回到想法上面,看到你的想法。
你有想法說:「哎,琪琪這樣的一個坐姿」和「小飛蟲這樣子一個坐姿」這兩個想法是平等的。
然后,這時候你覺得「哎呀,我覺得有點緊繃」,再看到這個緊繃的感覺是平等的,是完美的,這個感覺也是平等的。
你感受一下
「平等觀」是由外往內收,
全部收了。
你用這個平等心本身,不分別心本身,它已經作用在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在你能覺到的一切范圍之內。
你在想著「要怎么把這個問題搞清楚」的這個念頭,你看到它是平等的,和你「想要搞清楚了」這個念頭也是平等的。
從相的層面,要從外相一直到內相,因為內外是一體的。
只是很多時候我們講法,有的時候先破念頭的相,或者先破某一個相,其實根本沒有區別。
你把「平等觀」一點點運用到后面。這就是你看到了一個相,也看到了你的念。
當跑到念頭層面的時候,再看到你起的這個念,不管是喜歡的,還是討厭的,還是關于想做,還是不想做的,矛盾的,通通平等,是一樣的,你只要看著它。
《「全然允許」練習》的前五課就是在訓練「平等觀」,從外一直訓練到內。
「平等觀」的根基是
因為一切已經是完美的
不完美你怎么在天國,天國就是完美的呀!
所以,你想要看到你此刻在天國,那聽到的聲音,和你看到的任何的一個東西,不管它是黑的、白的,這兩種相就是平等的,就是完美的,那么你再回到你的起心動念處。
小飛蟲:這個法理是因為并不是真的有一個不完美的世界,我們此刻其實就是在天國。
但我們直接看不出這個「完美」,因為我們用了分別心,所以看不出來。
那么我們就有了一個間接推法,因為只有在完美中才沒有區別。有區別就有不完美、有比較完美、有比較不完美,完美沒有區別。
我們不能直接一步看到一切已經完美,就先間接一步,退后一步,先看到平等、無差別,等看到平等、無差別的時候,我們會憶起,憶起完美。
葛葛:我們的分別心就會慢慢得到瓦解,就是來瓦解分別心的。
04
葛葛:我們在做基礎課時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是完美的。但是說「一切都是完美的」,這只是一個念頭,跟其他的說「這個不完美」的念頭又是平等的。
所以現在的修法是直接用完美本身來修了,不再用任何的念頭,不再用任何的東西作為一個過渡,直接就是完美本身。
你的任何起心動念,
你認為的一個非常陰暗的念頭,
你認為一個非常讓自己感受到卑微的念頭,
讓自己感受到憤怒的,
讓自己感受到自我打擊的,
這些和一個內在導師的念頭(正念)
是平等的,沒有區別,一點區別都沒有。
你看到了這些相是平等的、沒有區別的這個沒有區別,那么這個「沒有區別」就是你能夠帶出來的一種體驗本身。
你現在動用最純粹的那個東西在修,它不會再掌管你自我的眼耳鼻舌身意里面的任何東西,它不干涉,因為它只看到完美了。
這個修行方法非常簡單,只是我們有點不好想象,但是它很簡單,它現在是一點一點的往內去化解分別心。
05
小飛蟲:直接用「完美」修,這個完美其實是現在假設出來的完美嗎?
葛葛:不是!我現在講的全部不是理論,我講的是實操方法,不是假設,是本身就是完美。
實修方法就是直接的,你要平等地去看待你的喜怒哀樂。我們是分別了,才會看到喜怒哀樂是不一樣的情緒。
當我們看到不一樣的時候,比方說,你看到你憤怒了,就想著我為什么憤怒,然后你找出一堆的方法要去處理這個憤怒。
用這種方法處理憤怒,你這一輩子都修不出去,因為你先已經分別了它,你看到它已經是憤怒。
你分別了它以后,等于是你已經把它當真了。把分別當真了,你再找一個問題去處理分別的時候是沒有效的,沒有用的。
現在運用的方法,就是看到喜怒哀樂沒有任何區別。
為什么我們很多時候悲傷了,憤怒的時候,就想著為什么我還在悲傷,我還在憤怒?為什么我不安?為什么不能不安?我為什么不能悲傷!
這就是個問題,你分別了悲傷,你分別了不安,你才會覺得你有問題。如果悲傷來了,不安來了,你就是感受悲傷,感受不安。
因為悲傷和不安就是完美的呈現,已經是完美的,你就是接受它,完全接受它。
我就是悲傷,我就是不安,它沒有什么的,不要去悲傷我的悲傷,不要去不安我的不安。
我們現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
判斷我的判斷,
卑微我的卑微,
悲傷我的悲傷,
不安我的不安,
就是雙重的。
它已經分裂了,然后我們再分裂一道,就變成了永遠回不去。
現在往回走的一步就是,悲傷來就悲傷,就感受那個感覺,就悲傷,因為它本身是完美的呈現;情緒來了就情緒,它本來很完美的。
哭和笑有區別嗎?根本沒有區別,分別了,才會覺得哭和笑有區別。
哭也是完美的表達,笑也是完美的表達,恐懼那個感受本身它是完美的表達。
你要是抗拒它,你用任何方式去抗拒它,你想要去修正它,你都修正不了,你會發現你可以修正一次兩次,但是它下次還是會繼續來奴役你。
感受來的目的只是提醒你,
不要再用分別心去看它了。
你用分別心去看它,它永遠在你之外,不管你拿靈性知識去糾正它,還是拿其他的東西糾正它都沒有用。
這就是你寬恕十年也好,寬恕二十年也好,你寬恕不出去,你解脫不了煩惱。
我們可以寬恕到90%,然后你會發現,普遍的修行人,真寬恕也好,還是修其他的法門遇到的一個卡點,一個瓶頸的點。
就是到了一定程度了以后,你總想著還有那么一丁點的罪咎,我要寬恕,但是你就寬恕不了。
為什么?
因為你沒有看到,最后我們很容易對一些小事,說我可以放下評判,不判斷,但是你如果真的能夠做到對黑白,對所有的喜怒哀樂都不判斷,不評判是很難的。
所以就是要完全平等地去看待,喜怒哀樂這幾種相真的沒有區別。
你從外面看出去,沒有區別,和到你的心靈這個感受層面同樣沒有區別,只有這個修法才能整合,才能收回,因為它不排斥了。
任何你想要再去修正喜怒哀樂的那一絲動機,那一絲動機都會在加持喜怒哀樂,還是在加持分別。
只有不排斥,就是:
它來了,我看到了;
它就是完美的,
它本身就是完美的,
用這種方式修。
只有這種方式修,任何喜怒哀樂,所有的情緒本身不會再掌控你。
06
還有一點就是,你體驗的喜怒哀樂,體驗七情六欲,體驗所有的這些,其實是在替眾生體驗。
你如果不能接受自己的喜怒哀樂,你就不會接受眾生的喜怒哀樂;你對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評判,你就會在別人喜怒哀樂的時候就有評判,你就會覺得他有問題。
因為你不接受自己有喜怒哀樂,你覺得這個憤怒的是有問題的,是不完美的;這個卑微感是不完美的;這個自我打擊的念頭是不完美的,需要被修正的。
那么,你只要有一丁點的這樣的心——你覺得它是不完美的。
這個心就能導致你看出去的任何一個憤怒的人,你就會覺得他不完美;你就會覺得他修得不好;你就會覺得他這個相不是真寬恕的相。
因為是我們的分別心,
一直讓這個世界很堅固的在這里;
一直讓這個世界所有的相,
沒有辦法真正地不影響我們。
我們分別了才會導致相的層面,如果是喜的相,我們就平安,如果一下子出現了別的相,我們很快就失去平安。
所以,我們真的要能夠「如如不動」,不為相所動,心不動的真正內涵是看到喜怒哀樂全是一回事,這才是「如如不動」。
在相的層面,也是看到
黑白與多彩多姿的,
高興的、開心的,
罵人的、不罵人的,
站著的、坐著的,
買菜的、不買菜的,
吵的、鬧的,
全部是一回事。
看到全部所有的相是平等的,「我要介入這件事情」和「我不介入這件事情」,「我想要去幫忙」和「我不想幫忙」,所有的相是平等的。
這樣一個平等眼光就是無罪的了,它是無罪釋放,把你眼根所看到的一切無罪釋放。
你的耳朵在聽,噪音這個東西,我們本身對聲音也是有罪的,也在分別。
第三課是收音和看,先是看出去了一切無罪,然后再收到音的,你用敞開態度收,你會發現聲音,也不是什么噪音,它也無罪釋放了。
第五課無罪釋放的是你內在的感受,你的念頭。
這一課就是你在看自己的念頭,不管你的念頭、你的起心動念是什么,一層一層地不管冒出什么,你只要知道,允許它存在,因為它本身是完美的,不需要抵抗。
就是連那個「想要抵抗」的那想法,也是完美的。
如此,用這種方式我們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