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1:更多地使用手機記事,電子計算器等,會讓人變傻,什么都記不住嗎?
張興理:你記手機上,雖然這件事辦妥了,但這樣,大腦的記憶功能慢慢就丟失了。現在的電子產品聯想功能太高,你敲兩個字母,它就自己出來了,你大腦中間的過程就少了。人腦記憶需要經過圖像到達大腦,然后存儲,然后要提起。但在電子產品上,你打幾個字母就是一個名字,所以你對名字本身可能就記不住。過于效率化,簡化了思維的過程,再提起就困難了。它們的效率化,損害了人自身的思維化。另外還有輻射的問題。d本和歐美國家對電子輻射對腦損傷研究得比較多,很受關注。
問題2:腦子是越用越好使,還是越用越糊涂?中年人該不該多用腦,防止老化?
張興理:肯定要適當地用腦才行。大腦細胞有一個定數,其中有一些不正常的腦細胞。隨著人的成長,不斷用腦的過程中,好的腦細胞會優先被開發。到了中年,雖然好細胞還沒開發完,但開發不好細胞的可能性增多了。一些精神疾病也是過度用腦,使不正常腦細胞也被調動起來,產生不正常思維的結果。所以,我們不主張過分使用大腦,特別是中年后,幾十年你處理的信息量已經很大,正常腦細胞已經很疲勞,有一些開始凋亡,那些不正常的腦細胞被開發出來的可能性增大。
問題3:人到中年,往往遇事不靈活,總愛朝著既定的一個方向走下去,俗話說“一根筋、死心眼”,對事情的預判總顯得不足,過后難免自嘆“我左了”。這是腦子不好使的表現嗎?
張興理:人經過很多事情后,容易形成自己固定的反饋,你也可以說是思維模式。隨著年齡增大,人的大腦都會慢慢走向偏執,只是有的人更嚴重,有的人輕一些。中年人變得沒那么靈活,也是很自然的。
但是,一根筋、死心眼,如果走向了持久性的偏執狀態,那有可能發展為一種比較嚴重的精神疾病,叫持久性的妄想障礙。思維的問題達到一定程度叫偏執,偏執達到一定程度叫妄想。老年人會有不少有這種傾向。比如老太太各方面都挺正常,就是總懷疑老頭有外遇,怎么說都說服不了,嚴重的就是精神疾病的表現。她偏執到家里什么東西找不到了,哪怕是一只碗,都會認為老頭拿走送給別的女人了。平常人覺得不可能的事情,她就會這么想。
問題4:剛到40歲就明顯感到很難兼顧家事和工作,很難同時處理多任務,是腦功能下降的表現嗎?
張興理:這肯定是腦功能下降的一個表現,但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病理上的腦功能下降不是處理多個問題時才表現出來,處理單個問題時也會有體現。35歲一40歲開始有適當的、生理性的記憶力下降的問題,自然就會感到困難、累,這是任何人避免不了的正常現象。但所謂正常都有度,那么是否達到非良性下降的程度,不是自己能判斷的。
問題5:飲食習慣、睡眠習慣、工作性質、性格特點,與記憶力減退有什么關聯?
張興理:性格和記憶力減退基本無關。如果工作有鍛煉記憶力的性質,可能會延緩記憶力減退,比如會計、律師,但這也有個度,如果工作中過分使用大腦,也可能適得其反。所以我們很多特別棒的老專家,也會因為長期過度用腦,最后到我們這里來住院。
飲食和睡眠是與記憶力減退有明顯關聯的。大腦功能下降,有些物質的形成,比如卵磷脂、自由基,如果食品的營養成分不均勻,有大量的自由基破壞腦細胞的話,就會導致蛋白變性。
問題6:服用安眠藥,會使記憶力減退嗎?
張興理:你自我感覺服安眠藥后記憶力減退,是注意力下降導致的。安眠藥話題比較廣,不是一個作用機制,而是有好多作用機制。如果你把抗精神病藥品當做安眠藥服用,有一些藥因為有其他的功能,會導致認知功能下降,記憶力下降,這種藥比一般的安眠藥還厲害,比如二氮平之類的。如果只是一般的安眠藥,比如安定類的,主要是與注意力下降有關,應急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并不是直接導致記憶力下降,所以一般來講對記憶的影響不是持久性的。不服藥了,注意力就會好,記憶力也就恢復了。
問題7:老年癡呆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早期癥狀?
張興理:老年癡呆專指阿爾海默型癡呆,老年期癡呆包括所有隨年齡增高出現的認知障礙問題,很常見。很多人去看情緒問題,往往伴有一些認知功能的下降,現在特別多。隨著年齡增加,每人都會經歷認知能力良性下降的過程,但這很容易與不正常下降混淆。前一段,我們給兩個老專家檢查發現他們都有問題了,但他們自己認為70多歲記憶力下降是應該的,都不承認有問題。事實上,除了記憶力以外,還有執行能力、行為能力,性格改變等都應該在觀察考慮范圍內,但很多人忽略了。尤其是脾氣秉性變了,也是老年期癡呆的一個早期癥狀。還有些行為問題,比如有些老太太喜歡在家收拾破爛,動作行為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也往往是早期癥狀之一。還有些比較嚴重的,比如出現幻覺妄想等。有些早期癥狀以精神癥狀為主,后期才出現癡呆。
問題8:除了遺傳,老年期癡呆癥還有哪些致病因素?
張興理:最主要的還是一些生理疾病。實際我們說的遺傳也是通過生理疾病的一個轉化。比如父親有腦血管病的病史,那么孩子也有可能高血壓、糖尿病,有腦血管病。身體因素中最主要的是腦血管病,還有甲狀腺低下,維生素B12缺乏,這些都是去綜合醫院查記憶力都要查的項目。家庭生活事件的應激也會像扳機點一樣,起到推進作用。尤其老年癡呆,更有這個特征。比如老伴兒去世打擊,在身體狀況上可能沒有太大變化,但認知功能會明顯下降。心理因素會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
問題9:發現記憶力下降,有哪些積極干預辦法?
張興理:注意體育鍛煉、休息,注意飲食睡眠,這是最基本的保健。我們接觸的多是重度的患者,到了嚴重記憶力下降的程度,就不光是這種初期保健能起作用的了,就需藥物干預了。
大腦的計算力、定向力(今天是幾月幾號,什么地方),空間定向(看地面不平,走路摔跤)、言語功能、識別和處理圖形(比如看鐘表,照著畫簡單的圖形)、執行力、這些都反映在不同的腦功能部位,如果要進行腦功能訓練,應該從這些方面去訓練,聲音刺激、光線刺激、圖像刺激、寫字等等。中老年社會功能鍛煉挺復雜的,日本等國做得非常細,我們這方面做得還很不夠。籠統地說,因為大腦的功能是多方位的,所以記憶鍛煉也應該是多方位的,拼圖、套圈、圖像識別等鍛煉都可以提高記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