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chuàng),版權(quán)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zhuǎn)發(fā)分享
很多家長在孩子快要上幼兒園的時候或者已經(jīng)上幼兒園了,都怕自己的孩子被欺負,有些家長就讓孩子先發(fā)制人,誰要對你不好,就動手打誰。畢竟現(xiàn)在網(wǎng)上總能看到孩子被校園霸凌的現(xiàn)象,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霸凌的那一個。
以暴制暴,究竟好不好
小區(qū)里有個娃娃,一小男孩,在小區(qū)里特別調(diào)皮,孩子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忙都在外地,把孩子留給了奶奶照顧,都說隔代最寵,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奶奶就擔心自己孫子受欺負,從記事就告訴孩子,誰欺負你,就揍回去。
小孩子確實沒人敢惹,即使沒人欺負他,如果自己喜歡的玩具,別人拿著玩也要去搶,搶不過來就揍人,弄的老師找了好幾回家長,每次都是奶奶來??墒悄棠逃X得孩子不吃虧就好。
后來這個孩子就喜歡上了暴力解決問題,上小學的時候,孩子爸爸媽媽回來了,結(jié)果孩子不停爸媽話,甚至媽媽管的話,生氣起來都要伸手打媽媽。整個小區(qū)帶孩子的大人看到這個孩子都皺眉。
所以,一味寵著孩子,很容易把孩子脾氣寵出來,而且出來容易回去難,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在學校這樣的孩子也很難受人喜愛。而這樣的孩子很典型的被培養(yǎng)成了別人口中欺負人的壞孩子了。
孩子在學校出現(xiàn)什么情況,家長也不會及時知道,更不能及時幫助,孩子是家中寶,面對孩子在校園有可能受到的“威脅”,家長該怎么辦?
五歲娃娃幼兒園被打,回家哭訴,寶媽這樣教育,堪比教科書
五歲娃娃幼兒園因為爭搶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抓了臉,小孩子回到家里很委屈的像媽媽哭訴自己被打了。這位寶媽說:當時真的很想讓孩子打回去,但是想過如果你打我我打你,永遠沒完沒了,孩子只會暴力解決。
想起看過的一篇文章,在美國的芝加哥底特律的貧民窟里,很多孩子們的相處方式都是以暴制暴,大家用打斗抱團,用打斗的方式爭搶,打傷打殘的現(xiàn)象都有,甚至打死也不新鮮。很多教育者希望能改變現(xiàn)狀,并且采取措施,但是幾乎沒有有效控制情況。
教育者只是外力,如果自己的父母從小就教育孩子以暴制暴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誰的思想呢?
這位寶媽停止了沖動,但是也沒有告訴孩子不能打架,畢竟孩子吃虧了,讓孩子不打架,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不愛自己。
于是這位寶媽說,如果有誰欺負你,你就恐嚇回去,告訴別的孩子,你再這樣我就找老師了,如果孩子仍舊不挺,你就把事情告訴你的老師讓老師解決。
回家也要告訴媽媽,媽媽會和他的家人說,讓他家人知道孩子做錯事情了。
其實孩子的世界很單純,并不是為了打人才打人,只不過是從小教育的問題導(dǎo)致,孩子因為得不到什么或者生氣而暴力解決,如果孩子被暴力了,一定要讓打人的孩子家長知道,你的孩子在幼兒園做了什么事情,不是每個家長都不通情達理,任由孩子打人不管,孩子打人對孩子自身難道就是好事情嗎?一個具有暴力性質(zhì)的孩子,誰又會喜歡,又能交到什么好朋友呢?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