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如何才能做到孝敬呢?對于這件事,可能各人有所見解,各人理解不同。
當我們還小的時候,聽父母的話不違逆父母,不惹父母生氣,可能就是孝順,我們長大后,聽從父母的話,到了適婚年齡結婚生子可能就是孝順,當父母老了,我們給父母養老,照顧父母可能就是孝順,其實強調的最多的孝順就是父母老了以后的孝順,到底怎樣做才算是做到孝順父母了呢?答案各不相同。
孝這個話題,現實中有正能量的例子,也有反面例子,在現如今這個快節奏社會中,每個人都為了生活很艱辛,很多年老父母成了留守老人,和留守的孩子一樣,其實父母老了,陪伴就是孝。有人覺得雖然自己不能在父母身邊,但是他們給父母給錢了,就做到孝敬父母了,試想一下,那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即使你給他千百塊錢,他沒有那個能力去花,想吃的想喝的也無法買回來,兜里揣著錢又有什么用呢,人老了,就變得孤單了,因為和現在的年輕人的共同話題和共同語言少了,除了自己兒女陪伴,他們真的很孤獨。
小時候父母是怎么疼愛孩子的,可是當父母老了以后有沒有受到如同我們小時候的待遇呢。人與人不一樣,有的老人比較自強,他們不愿意依靠兒女,他們靠自己的雙手努力著生活,但是有的老人卻不相同,端吃端喝還不滿足,而兒女也不一樣,有人能做到無微不至的照顧父母老人,有的人卻做不到,所以孝順無法以點概面的去說。
父母老了,我們更多的應該給予關心,盡最大可能的給予陪伴,孝敬父母,要做到問心無愧,畢竟我們小的時候父母無條件的為我們付出和陪伴,即使我們不能時時陪在父母身邊,之前應該做到隔三差五的看望父母,很多事情,我們無法掌控,或許父母在我們不經意間已經老了,我們執著的不愿意承認父母老了,可是父母逐漸佝僂的背和花白的頭發欺騙不了歲月,我們得明白,時間不會因為誰而停留,我們要時刻記著孝敬父母,不用等著我們有時間,不用等著我們有錢,不用等著父母老的動不了,或許我們的一句問候就是孝敬父母,你的一個電話或許父母盼望已久,一次探望父母可能要高興好久,雖然每次說回家看父母,父母可能說都好著,忙就不要來回跑,父母能理解兒女,兒女該如何去理解父母,父母老了不想連累兒女,生病了不嚴重時,也不愿去打擾兒女們。
如何做到孝敬父母,做到自己對父母問心無愧,應該就是最大的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