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國家人口計生委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吳尚純
六六姐妹:高效避孕,遠離傷害
我們的宣傳能讓更多人提高避孕知識,學會保護自己。
靳豐華畫
健康素養第22條:選擇安全、高效的避孕措施,減少人工流產,關愛婦女生殖健康。
避孕是兩性生活不可回避的話題,但很多人采取的避孕方法要么是道聽途說,要么僅靠網絡搜索,還有些人更是心存僥幸,結果屢屢遭遇“意外”,每一次的人工流產都會給女性造成一次深深地傷害。所以,學會安全避孕也是成年男女必備的一項健康素養。
目前,宮內節育器、皮下埋植術、口服避孕藥是常見的女性高效避孕方式。宮內節育器是一種放置在子宮腔內的避孕裝置,由于初期采用的多是環狀的,所以我們也將這種避孕方式稱為“帶環兒”。目前我國采用宮內節育器避孕者近一半,有效率高于98%。近年來,皮下埋植避孕法也較為流行,是將一定劑量的孕激素放在硅管中,進行皮下手術,埋植在肘上5~7公分處,通過釋放恒定孕激素的方式避孕,其有效性甚至高于宮內節育器,且免除了陰道放環的不適感和痛苦。
避孕藥主要分為常規避孕藥和緊急避孕藥。我國的常見避孕藥有十種左右,避孕藥的有效率能達到97%左右。它不僅避孕效果好,還能緩解痛經、減少月經血量。但很多人不能堅持正確使用或老忘記服用,導致它也成為最易被亂用、濫用的避孕措施。一般來說,短期內不想生育的女性,應堅持服用常規避孕藥。
緊急避孕藥僅對服藥前的未防護性生活有補救作用,不能誤解為其在服藥后72小時內仍有避孕作用。通常口服避孕藥存在三個預防機制:排卵抑制、抗受精、抗著床,但緊急避孕藥對于排卵抑制和抗受精的效果有限,容易導致避孕失敗,因此,不能將緊急避孕藥當作常備藥物。如果一年內頻繁使用,甚至一同房就服用,還存在藥物濫用風險,造成月經紊亂、偶發性出血,有損女性身體。
情侶們對避孕藥和激素的認識和使用存在諸多誤區,也讓避孕屢屢失敗。尤其年輕人既是性行為發生率最高的群體,也是避孕措施做的最差的人群。很多人受傳統錯誤觀念誤導,因怕影響生育不敢輕易采用宮內節育器和皮下埋植的避孕方式,又認為“是藥三分毒”不愿長期服用常規避孕藥,結果就抓住緊急避孕藥做為“救命稻草”。實際上,常規避孕藥中的激素屬于性激素,實質是一種類固醇類藥物,無論是雌激素還是孕激素都是非常安全的。反倒是因諸多顧慮而未能及時避孕,甚至濫用緊急避孕藥,造成的傷害更大。
總體來講,如果兩年內無生育計劃的女性都可以采取高效避孕法。上述三種避孕方式都是安全有效的,只是前兩者是以單純釋放孕激素的方法,而避孕藥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復方而成,個別人會有惡心等副作用反應,還有低幾率的血栓風險。但這遠遠低于妊娠期和產褥期血栓風險,且49歲以下育齡婦女并非血栓高發人群。
男性的避孕方式主要有兩種:輸精管結扎和佩戴避孕套。我國男性很少會選擇結扎方式,因此以佩戴避孕套為主。但統計顯示,大多數性行為中,男性很少使用避孕套。在人工流產的女性中,只有不到10%的人每次性行為都戴了避孕套。
對于意外懷孕的情侶們,很多人對人工流產危害認識不足。2013年,國家人口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每年人工流產人次多達1300萬,位居世界第一,其中25歲以下女性占一半以上。而社會上一些所謂的“無痛人流”、“微創”等更讓人們低估了其內在損傷,反而放縱性生活,反復流產。其實不管是藥物流產還是負壓吸宮術,都存在損傷和感染問題,誘發嚴重輸卵管發炎、輸卵管堵塞、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并發癥,此后極易導致宮外孕、不孕不育,留下終身遺憾,甚至危及生命。
年輕人群需提高生殖健康意識,一旦開始性生活,必須正視兩個“最危”:性傳播感染和非意愿妊娠。每次性行為必須佩戴避孕套,預防非意愿妊娠要及時采取高效的避孕方法,早發現,早處理。人工流產后一定要痛定思痛,絕不能重復流產。▲
(本文由本報記者高陽采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