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蹲馬步、靠墻蹲可以改善骨關節炎?
有人說食補可以預防骨關節炎?
這些我們常見的傳言是誤區還是真理?
今天我們請來了北的骨科主任薛慶云,
為我們講解骨關節炎的自測和預防。
小編已經和大家一樣都迫不及待
想要戳下方視頻了
俗話講,老人先老腿,但是身體上最容易發生骨關節炎的,包括我們的兩個膝蓋、腰椎 和 雙手也包括頸椎,這些部位都是我們國家中老年人群最容易發病的部位。
大腿上,前方負責膝關節運動最重要的肌肉叫股四頭肌。內側的這塊肌肉叫股內側肌,外側的肌肉叫股外側肌,中間有兩塊,一個叫股中間肌,一個叫股直肌。這四塊肌肉主要是負責我們日常行走跑跳蹲起,非常的重要。
人到了老年以后,膝關節伸直的最后這一小部分功能會慢慢下降,所以在這四塊肌肉當中,最先老的是這塊肌肉 。
髕骨在屈伸的過程中一旦出現偏斜,大家就可以看到,內側的關節面就空出來了,外側的關節面就承受了兩份以上的重量。
這塊肌肉一旦萎縮之后,會使得髕骨在膝關節運動的時候它會偏斜,膝蓋外側的這個關節面就會出現磨損嚴重,關節軟骨的損壞是關節炎最早的一個病理病變,從而形成骨關節炎。
60歲以上人群和75歲以上人群患此病比例對比圖
骨關節炎容易找上中老年肥胖者,因為肥胖者更容易發生膝部內翻畸形,使膝關節兩側間隙負重不平衡,導致膝關節退行性改變(退化或者老化),長期日積夜累的勞損和一些微小損傷,可以導致軟骨下骨硬化,導致軟骨退變,進而發展成骨關節炎。
還有兩類人群容易患上骨關節炎,一類是有羅圈形腿的人群,兩個膝蓋并腿時靠不到一起。第二類就是膝外翻的人群,站的時候膝蓋能并到一起,但是腳踝并不到一起。
如果曾經出現過骨關節的問題,可不可以通過這個下蹲的方法來進行自測來看骨關節炎的嚴重程度是什么樣?
(1)兩腿分開一點站穩了 站穩后,慢慢下蹲,看看自己最多可以蹲到多少?
如果蹲到一半蹲不下去,或者蹲下去很難再站起來,且非常腰疼,那么多半是骨關節炎所致,而且已發展至活動受限。
(2)在家坐在椅子上,分別把兩條腿抬起繃緊,觀察膝蓋后方腿內側的肌肉——股內側肌,是否發生萎縮凹陷,膝蓋是否有偏移情況。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您要注意,骨關節炎已經盯上您了!
①觀察關節是否腫脹,如果有一個關節突然“胖”了,這就要小心,可能是骨關節炎的表現;
②活動不方便了,平時穿襪子剪腳趾甲都能夠到,但是現在卻彎曲不了,夠不著,這就要小心了;
③行走的問題,骨關節炎最大的特點就是開始行走的時候很費勁,走幾步之后就緩解了,但是走長路又不行,會出現關節疼、脹,醫學上叫行走起始疼痛。
蹲馬步、靠墻蹲,這個動作看上去,對大腿膝蓋局部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它不能起到預防骨關節炎的作用,因為它對關節的壓力是巨大的。做這個動作,年齡越大越危險,特別是肥胖的人不太合適。這個動作其實比較傷關節會引起關節酸痛,這個動作較適合于年輕的、體重輕的病人。
氨基葡萄糖是19世紀,法國科學家歐戴爾從海洋生物中提取到一種神奇物質,它能降低關節炎罹患率,舒緩關節炎的疼痛。他把這種物質命名為氨基葡萄糖。
氨基葡萄糖是親水性極強的蛋白多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合成人體中的膠原蛋白,極易被人體吸收,因此能起到修復關節軟骨的功能。關節軟骨除了需要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外,特別需要氨基葡萄糖。
造成骨關節疾病根本原因是氨基葡萄糖的缺失,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內軟骨所需的氨基葡萄糖在逐漸減少,45歲以后,人體內的氨基葡萄糖含量只相當于18歲的18%。隨著軟骨軟化、磨損,會出現疼痛、僵硬、發炎、腫脹等癥狀,外源性補充氨基葡萄糖有助于增強關節軟骨的營養和彈性。
在小區,我們可以找到這種自動擺動的健身器械。在運動過程中腿部不需要彎曲,膝蓋也不需要彎曲但需要擺動,在擺動的過程中,往前需要大腿前方的力量使勁,往后的時候需要大腿后方的力量使勁,幫助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得到鍛煉同時也沒有明顯的壓力,是對膝蓋損傷最少的一項運動。
在家,可以做這個動作鍛煉我們的股四頭肌:
坐下后,抬起膝蓋,把腿先繃直了。這樣的話不負重的情況下,用力地把它繃住,然后把沙袋放在腳踝的地方,我們可以讓股四頭肌用力收縮,承擔一部分沙袋的力量,但是不會增加磨損。
金鈣爾奇祝您 強骨骼 護軟骨
去哪兒都有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