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很多年輕人經常出現腹部疼痛、大便黏膩、身體比較重著的現象,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很多不舒適,并且患者日漸感覺到身體比較累,容易感覺到疲勞,這些都是寒濕困脾的現象,為了減少患者的寒濕困脾的現象,那么就應該及時采取措施,從而改善其帶給身體的不適感。
生活條件水平的日漸提升,人們的飲食也開始豐富,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慢性疾病,在中醫角度來看,患者如果出現腹部疼痛,大便出現粘黏的現象,很可能是體內濕氣重導致的疾病,如果在寒冷環境下患者腹瀉疼痛的現象則加重,那么是因為體內存在寒邪,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寒濕困脾的癥狀,為了減輕癥狀的惡化應該采取措施,其中中醫按摩穴位改善就是不錯的選擇,下面就推薦幾個穴位按摩。
1、按摩穴位足三里,此穴位的位置在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找到此穴位進行順時針按摩,按摩到此學位有酸脹感為度,因為足三里是治療脾胃疾病首選的穴位,能夠驅走體內的濕氣,加強脾功能的恢復,如果患者寒濕困脾比較嚴重,那么可以采用針灸或者艾灸的方法進行刺激,效果會更加明顯。
2、按摩豐隆穴,此穴位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既能夠治療胃部疾病,還能夠聯絡脾經,對于脾胃疾病有很好的調節效果。并且經常按摩此穴位能夠幫助體內除濕祛痰,從而達到健脾的效果。按摩方法依舊是每天早晚堅持按摩,按摩效果以酸脹感為度。
3、按摩陽陵泉穴位,此穴位在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找到此穴位每天堅持按摩,每次按摩要超過10分鐘,按摩到局部穴位有酸脹感為度,因為此穴位有健脾除濕的功效,能夠很好的健脾,脾功能強健了,那么體內的濕氣自然就祛除了。
4、按摩承山穴位,此穴位在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找到穴位進行按摩治療,長期按摩此穴位能夠恢復體內的陽氣,陽氣充足體內的寒氣自然隨之消退,并且能夠緩解寒濕困脾帶來的疲勞感。
以上就是按摩4種按摩穴位的方法,希望對于寒濕困脾的患者有所幫助,依靠按摩方法改善效果不是很明顯,需要患者長期堅持,每天堅持按摩,這樣效果才能夠達到最佳,在按摩期間患者應該注意飲食,減少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涼性的食物,這樣能夠讓患者的寒濕困脾更好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