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我們常??吹竭@樣的現象,有的父母望子成龍,每天盡心竭力地教育孩子,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天天陪孩子學習到深夜,可是孩子身上卻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成長問題;而有些父母似乎并不是很在意孩子的成長,每天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但孩子卻非常爭氣,自己主動學習、不懈進取,學業和事業異常成功。很多父母包括一些教育工作者對此大惑不解,為什么那些很重視家庭教育的父母沒有教育好孩子,而那些并不刻意于家庭教育的父母卻很成功呢?
在我看來,現代家庭教育中有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有心教育和無心教育。前者往往是現如今很多家長所熱衷的文化課教育,包括各種課外補習班、學校作業等;而后者則是父母的言傳身教。眾所周知,《道德經》第一章講,“道可道,非常道”,道似乎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那么,家庭教育之道是什么呢?它所涵蓋的范圍極其寬泛、非常深遠,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好言傳”的神秘,遠非幾句話能夠說清楚的。如果硬要給它下一個定義的話,那么,我更傾向于把家庭教育之道看作一個家庭中,來自各個家庭成員自身以及各個成員之間的處世態度、人文精神和親情氛圍,這就好像一個立體的氣場一樣,無時無刻不讓孩子們浸淫其中,不知不覺受其影響。
所以,那些一味熱衷于有心教育的父母,往往在無心教育方面出現了不自知的問題,而無心教育才是家庭教育的本質。舍本逐末的結果,只能是自己的孩子在人生和學業上屢屢受挫。要真正要做好家庭教育,父母首先要自我檢省,思考自身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是否積極、健康,這是正確家庭教育觀的起點。有的父母處世消極,對不良社會現象痛心疾首,一邊牢騷滿腹,一邊自己卻深陷其中,這種觀念會不知不覺地影響孩子,導致他在成就動機方面出現扭曲問題。
其次,父母雙方要完成家庭價值觀的融合。很多結婚多年的父母,在價值觀方面卻分歧巨大,這一方面會導致頻繁的家庭沖突和矛盾;另一方面也會讓孩子在兩種不同價值觀之間產生搖擺。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論述的那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道生一”的過程,就是父母雙方磨合觀念、統一思想的過程。然后,這種統一穩定的價值觀念才會更好地引領孩子,成為他們處理未來人生各種事物的依據和標準。
另外,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管理有三重不同境界,分別是講愛、講理和講打。講愛的父母善于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無論是父母雙方之間,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有著濃濃的關愛和情感,讓孩子對家庭產生強烈的愛與歸屬感。于是,遇到教育問題,這類父母首先曉之以情,讓孩子感受到家庭中的人際美,從而自覺產生改變的力量。而講理的父母喜歡訂立各種規章制度,家庭成員之間有著諸多約定,即使孩子因為違反這些約定和父母曉之以理而認錯,心中也容易產生抵觸,尤其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逆反情緒會很明顯。至于講打的父母,則容易片面強調父母的權力和地位,喜歡靠武力來壓制孩子。應該指出的是,現代青少年受西方自由主義思想影響,越來越抗拒父母的這種教養方式,極易造成親子沖突,甚至惡性事件。
從古至今,無數的仁人志士都渴望“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我們今天所探討的家庭教育就是其中“齊家”的重要組成部分。很明顯,要做好這一點,需要父母自己先做好正心、修身的無心教育工作,從自我的修養做起,成為孩子欣賞、學習的榜樣。那么,何愁有子不學,有子不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