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綜合復習要點
一、字、詞、句過關
清爽吟誦 唱和 瀑布 陡峭挺拔 身軀 精致 蘊含奧秘 俠客 靜謐 追隨 小巷 俏麗 烘烤 音韻 演奏 探索 勤勉 漫游 親吻 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 左沖右撞 意味深長 龐然大物 行色匆匆 杰出 修筑 設計 施工 阻撓控制 轟動 艱巨 毅然鏟平 勉勵 惡劣 泥漿 岔道真摯 避免 朦朧 凄涼 引用 強烈 居庸關 懸崖峭壁 狂風怒號 惹人譏笑寢不安席思潮起伏 可見一斑 舒適 擱板 勉強 抱怨 傾聽掀起 魁梧 撕破 倒霉嚴肅 憂慮 神圣 悠悠 莊重儀式 抱歉 溜走 介意 追問 荒唐 聲望 割舍 濕淋淋 心驚肉跳自言自語 自作自受縫縫補補 大吃一驚 遙望 晶瑩 資源 礦物 恩賜節制 枯竭 濫用 威脅指望 設想 移民 破碎 目睹圣潔 駿馬 雄鷹 潺潺 回蕩 滋潤 善待 松脂 寶貴 滋養 嬰兒眷戀 和藹可親閃閃發光 廚房 刺猬 畜生 遺體 挽聯致敬 愛撫 團聚 情節記性 保存 陰暗 低微 寒意深奧 詳細 枯瘦 逝世 文章 咳嗽 明晃晃 失聲痛哭 囫圇吞棗 張冠李戴馬馬虎虎恍然大悟 北風怒號匆匆忙忙 飽經風霜 塑料 餅干 節奏 樂譜 吉祥企盼 急速 日寇 華貴英武 氣概 傷感 蒼茫 石碑抑揚頓挫 相依相隨 焦躁不安 漫不經心 久別重逢 橫遭不幸 震耳欲聾 浴血搏殺譜寫幽靜 蠟燭 失明 純屬 陌生 清幽 琴鍵 陶醉蘇醒 飛奔記錄 萊因河 霎時間微波粼粼 雕梁畫棟 巧奪天工獨具匠心引人入勝 古色古香余音繞梁 不落窠臼 雅俗共賞 美不勝收 膾炙人口 曲高和寡 妙筆生花 陽春白雪筆走龍蛇不同凡響別具一格
1、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2、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張維屏)
3、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劉方平)
4、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
5、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陳與義)
6、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
7、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周恩來)
8、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鄧小平)
9、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進步。(魯迅)
10、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他,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巴金)
11、輕諾必寡信。《老子》
12、民無信不立。《論語》
13、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
14、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也,人之道也。《禮記》
15、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袁氏世范》
16、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17、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18、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19、有限的資源,無限的循環。
20、珍惜自然資源,共營生命綠色。
2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自嘲》
22、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鄉》
23、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許廣平《欣慰的紀念》
24、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門外文談》
25、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顏黎民》
1、詩經.采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春夜喜雨【唐】 杜 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3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宋朝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4天凈沙.秋 元 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5、馬詩 唐 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二、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期末課文內容復習資料
1《山中訪友》 作者:李漢榮 文體:散文
這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好奇心的散文。作者 “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朋友”,與“朋友”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本文豐富、新奇,有浪漫色彩。還采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等手法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瀑布、懸崖……是一些自然界朋友,作者根據表達的需要,還恰當地變換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敘述,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情感表達得更加充分。很好地表達了對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修辭方法
※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作者把“老橋”比喻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的品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贊美和敬佩。
※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鳥兒 “呼喚我的名字”;露珠 “與我交換眼神”。這種擬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自己和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間的默契和情誼。
※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
排比句,同時運用擬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間的那種深厚情誼表達了出來。采用第二人稱,讀來倍感親切、熱情。
2. 山雨 作者 趙麗宏
這篇如詩般的散文,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順序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山雨圖。重點寫了山雨的聲音、山雨改變了山林的顏色、山雨的余韻,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3《草蟲的村落》 作者:郭楓 文體:散文
這是一篇散文,作者以奇異的想象,追隨著一只爬行的小蟲,對草蟲的村落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草莖變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蟲成了游俠,“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蟲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國少女般的花色斑斕的小圓蟲;看到了像龐然大物似的來訪者——蜥蜴;看到了甲蟲音樂家的演奏會;看到了熙熙攘攘遠方歸來的村民們……文章運用擬人和比喻等修辭手法,最后表達了對草蟲村落的深深依戀。從中反映了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物的喜愛之情。
4.索溪峪的野 作者 曹敬莊
《索溪峪的“野”》 題目中的“野”意思是“野性的”,是天然的、自然的意思。作者認為索溪峪的美就在于它的“野”;它的野體現在四個方面: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動物是野的,人也變“野”了。本文圍繞索溪峪的“野”,依次描繪了那兒的山野、水野、物野及人的“野”,體現了一種天然之美。表達了作者對索溪峪自然景色的無比喜愛和輕松愉快的心情。從山野、水野、動物野、游人野幾個方面體現索溪峪的野。總分結構
5《詹天佑》
記敘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為讀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的高大形象。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紹,再具體敘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按照工程進展的順序,從勘測線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三個方面來敘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
課文是從三個方面來敘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
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課文的許多地方都表現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如.面對一些帝國主義國家的阻撓和嘲笑.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務;創造性地開鑿了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等等,都體現了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杰出的才能。
知道詹天佑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采用的什么不同方法。
居庸關隧道:采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
八達嶺隧道:采用中部鑿井法。
八達嶺、居庸關和人字形線路畫圖。
全文圍繞“詹天佑是我們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6《懷念母親》 季羨林
作者季羨林,以前我們還學過他的《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作者借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 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文章結尾與開頭呼應。突出了了作者對兩位母親不變的情懷,使文章結構渾然一體。
①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頻來入夢”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祖國母親“頻來入夢”的原因嗎?)
“頻來入夢”的意思是祖國母親經常到夢中來。
7. 彩色的翅膀
表達了戰士們熱愛祖國扎根海島建設海島的思想感情。
8.中華少年 作者 李少白
詩人以新時代中華少年的視角熱情贊美了祖國,抒發了作為中華少年的由衷的自豪感。同時也表達了中華少年建設中華的堅強決心。 “雪蓮”喻指純潔,“海燕”喻指勇敢樂觀,“雛鷹”喻指抱負遠大,“山丹丹”喻指熱烈頑強
9《窮人》 作者:俄國 列夫·托爾斯泰 文體:小說主要作品:《戰爭與和平》、《復活》
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通過對心理活動、語言的描寫,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贊美了桑娜和漁夫純樸、善良,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重點句: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這樣做”是指收養西蒙的兩個孤兒,把他們撫養成人。桑娜本能地把兩個孤兒抱回了自己的家。反映了桑娜同情窮人、關心窮人的善良品質。
課文多處運用了省略號,主要作用有:
(1)表明心理活動的時斷時續。如,“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2)表示省略遞增的次數。如,“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3)表示話未說完,語意未盡。如,“謝謝上帝,總算活著回來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4)表示說話結巴,欲言又止。如,“我嘛……縫縫補補……
10.別餓壞了那匹馬 作者 許申高
“別餓壞了那匹馬”出現三次,貫穿全文,層層推進。
“我”:手不釋卷求知若渴愛書如命 父親:有同情心為他人著想正直 殘疾青年:善良不計一己得失善解人意 碧云:善良為他人著想
11《唯一的聽眾》 落雪
內容中心:
本文記敘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贊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課文先寫父親和妹妹說“我”在音樂方面是個白癡,使“我”十分沮喪,不敢在家中練琴。接著寫“我”到林中練琴,遇到一位自稱耳聾的老婦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聽眾。每次“我”停下練琴,她總是夸獎“真不錯”。 “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練琴。最后寫“我”從妹妹那兒知道了老婦人的真實身份,心靈受到震撼。
※(1)“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老人真的耳朵聾了嗎?她為什么這么說?
老人并沒有耳聾。作為一位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老人聽出“我”拉得并不好,更從“我”被人發現后“準備溜走”的舉動中,發現“我”缺乏自信。她是為了維護我的自尊,幫我樹立自信,讓“我”有了面對老人拉琴的勇氣,老人謊稱自己耳聾。
※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說上一句:“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這“從未有過的感覺”就是被人肯定的快樂。而這恰恰來自于老人的陪伴,來自于老人的夸獎。她就用自己的語言幫助“我”找回自信,激勵“我”刻苦練習。在她的激勵下,“我”終于敢在家里練琴了,而且練得十分認真,十分刻苦。
12.用心靈去傾聽
蘇珊:善良善解人意尊重孩子的語言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和藹可親樂于助人。
“湯米我要另一個世界去歌唱”為了不想讓湯米知道蘇珊死了很難過鼓勵湯米要樂觀面對生活。
13《只有一個地球》 文體:說明文
這是一篇 文藝性說明文,讀了<< 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我們知道地球是一個晶瑩透亮的球體,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難怪宇航員發出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課文采用了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等多種說明方法,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用詞嚴謹,表達生動。
※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句中將地球比作“母親”“搖籃”,說明了地球是人類及萬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闡明了地球與人類及萬物生存的密切聯系。比喻的運用使句子在表達上通俗易懂又生動形象,讀起來極富感染力。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本自然段運用的說明方法: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
※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
“本來”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準確地點明了可再生資源已遭受破壞,強調了“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現在的不可再生性,再一次證實了自然資源的有限及面臨的危機,從而給讀者以警示、提醒。
※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
這句話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簡潔有力地證實:目前還找不到第二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課文是從宇航員遙望地球引入,接著從“地球的渺小”“自然資源有限”“目前人類無法移居”三個方面來說明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最后告訴人類應該保護地球。
14.鹿和狼的故事
叢林中的生物有著優勝劣汰但又唇齒相依的生物鏈。我們不能違背大自然的規律否則會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帶來生態災難。我們看待一件事要多層次多角度防止片面性。
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作者:西雅圖 文體:演講稿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這篇文章被譽為是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弦的演說,屬于總分總的結構。課文大量運用擬人、比喻等表達手法,強烈地表達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無比眷戀的真摯情感。表達了人們對土地的愛。另一方面,體現課文主旨的語句“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復出現,好處是產生一詠三嘆的表達效果,文章的中心句是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
※課文大量運用擬人、比喻等表達手法
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這句話的意思是誰也沒有權利,擁有對大地的控制權,誰也不能憑借自己的喜好來對待大地。人類屬于大地,大地使人類的生命不斷得以繁衍、延續,只有愛護大地上的萬物,才能確保人類的生存。
16.青山不老
《青山不老》講述的是一個山野老農,他將畢生精力用于植樹造林工作,以此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造福子孫后代。這篇文章從多角度、多層面地引導學生感受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了解人們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扎根于學生的心中,并轉化為日常的行為。
17《少年閏土》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魯迅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文體:小說
本文節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課文通過“我”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干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重點寫了閏土給“我”講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瓜刺猹和看跳魚兒四件事。
重點句:
※我那時并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么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沒有知道──只是無端地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
兩個破折號是起補充說明的作用。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歷,我先前單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賣罷了。
“素”,向來的意思。“新鮮事”是指閏土對“我”講的那許多關于農村、海邊的事,這些事“我”從來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鮮。“如許”是“如此”“像這樣”的意思。“我”向來不知道這許多新鮮事,因為“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從未接觸過這些事。這句話表達了“我”對少年閏土的羨慕和欽佩。
※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
這是“我”抒發感想的句子。“他們”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狹窄,表達了“我”對自己所處環境的不滿,流露了對農村豐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知識點:
捕鳥——聰明能干,見多識廣;
看瓜刺猹——機智勇敢;
撿貝殼、看跳魚兒——生活豐富多彩。
18《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作者:周曄
這篇課文是周曄寫的回憶伯父的紀念性文章,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幾件事,分別是談《水滸傳》、笑談“碰壁” 、救助車夫、關心女傭,說明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無比懷念、熱愛與敬仰之情。課文以小孩的口吻敘述,給人以樸實、親切之感。 “伯父”是侄女對魯迅的親切稱呼,“先生”則是對魯迅的崇敬與愛戴。
點明主題的語句是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體現魯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懼迫害的頑強斗爭精神和革命的樂觀主義態度的語句是“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魯迅先生含蓄、幽默、風趣的性格特點語句是:“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 談《水滸傳》表現了他對青少年的關心和愛護;談“碰壁”表現了他對舊社會的痛恨;救護車夫則表現了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關心;關心女傭阿三則表現他關心別人勝過關心他自己,“伯父摸著胡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一句中,一個動作──“摸”,一個表情──“笑”,再現了伯父那慈愛寬厚的長輩風度和詼諧風趣的話語特色。
※伯父摸著胡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
這句語言描寫,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記性好,實際上是在用幽默的語言、委婉的語氣批評“我”讀書太馬虎。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這是一個反問句。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當時的社會一片黑暗,人民沒有民主和自由都沒有。“碰壁”是與反動勢力作斗爭時受到的挫折與迫害。從這談笑似的話語中,可以體會到魯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懼迫害的頑強斗爭精神和革命的樂觀主義態度。
※這時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見,而且現在也清清楚楚地記得,他的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變得那么嚴肅。他沒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后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這里的兩個“清清楚楚”強調了當時的情景給“我”印象之深;他“變得那么嚴肅”,手“半天沒動”,“深深地嘆了一口氣”等表情、動作的描寫,說明魯迅先生看到了舊社會的罪惡,他無法控制對它的憎惡之情而怒形于色。這句話表現了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的痛恨和對勞苦人民的極大同情。
19.一面 作者 阿累
講述了作者在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情,表現了魯迅先生關心青少年和為革命事業愿犧牲一切的高尚品質,抒發了對魯迅先生敬佩、懷念和喜愛之情。
進行3次外貌描寫,6次寫到了魯迅的瘦。
20.有的人
這首詩不只是單純寫對魯迅的懷念,而是通過對魯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對比,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治者和壓迫者,熱情歌頌了魯迅為人民全心全意服務、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號召人們做真正有價值的人,為人民服務的人。全文用了對比手法。
第六單元
《致老鼠》這首詩真有趣,小詩人把小詩人把老鼠當成了自己的朋友,寫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最后,小作者希望讓老鼠和貓交朋友,更是孩子美好的愿望。
《爸爸的鼾聲》這首詩充滿了豐富的想象,爸爸的鼾聲,小作者覺得“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車”,爹爹的鼾聲停了,小作者又覺得“是不是火車到站了”。
《詩中的“秋”》是臺灣作家桂文亞回憶自己兒童時代讀古詩的樂趣
《詩經·采薇》選自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
《太陽的話》是中國作家艾青所作,《白樺》都是現代抒情詩,是俄國作家葉賽寧所作。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當我們浪費糧食時,老爺爺經常用唐代李坤的詩句來教育我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當我們在外地過節時,常引用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來表達對家鄉、對親人的懷念。
小明是個頑皮的孩子,還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我們一般會用《漢樂府·長歌行》中的詩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來鼓勵他。
期末老師寫評語時,老師會祝我們來年:“更上一層樓”。
《天凈沙·秋》是元代散曲家白樸描寫秋景的一首小令。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宋代辛棄疾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流露出詩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
必背內容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請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天凈沙·秋》[元]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21《老人與海鷗》
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后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22.跑進家來的松鼠
松鼠在我家做了三件事:儲備冬糧、晾曬蘑菇、煙囪墊窩
23《最后一頭戰象》 作者:沈石溪 文體:小說。我還知道他的作品《第七條獵狗》他是“中國動物小說大王”
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幸存下來的最后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吊戰場,最后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課文以時間為序,扣住四個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重披戰甲”、“憑吊戰場”、“莊嚴歸去”,尤其是對嘎羧動作、神態的描寫細致入微,將嘎羧的靈性刻畫得淋漓盡致。嘎羧再次見到象鞍時的舉止、神情,在打洛江邊的久久凝望與全力吼叫,在“百象冢”旁默默掘墓的情景,都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高尚情懷。
課文以時間為序,扣住四個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1~4)、“重披戰甲”(5~11)、“憑吊戰場”(12~16)、“莊嚴歸去”(17~23),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輝煌與莊嚴記敘下來。展現了嘎羧善良、忠誠懷舊英勇的英雄形象。
24.金色的腳印
講述了人與動物之間的傳奇故事: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用“老狐貍夫妻倆設‘調虎離山’之計營救小狐貍”和“老狐貍入‘虎穴’做窩,喂養、營救小狐貍”兩個具體的事例體現了老狐貍愛子情深,展現了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歌頌了愛的力量。同時,課文贊美了人與動物之間互相信任、互相幫助、和諧相處的美好關系,表達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大自然是人和動物的共同家園,人類要和動物和諧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美好!
25《伯牙絕弦》 文體:文言文
《伯牙絕弦》這個傳說,人們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者樂曲高妙。
明代作家馮夢龍寫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收集在《警世通言》。
原文: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注釋:
絕:斷絕。 善:善于 擅長 鼓:彈
志:心里想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峨峨:高。
哉:語氣詞,表示感嘆。 善哉:好啊,妙啊 兮:語氣詞,相當于“啊”。
若:好像 洋洋:廣大 念:心里想
謂:認為 世:世上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譯文: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于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你彈得太好了!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鐘子期稱贊道:“妙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鐘子期去世后,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鐘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寫友情的詩句: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人們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
26《月光曲》
作者是德國貝多芬創作,這是一篇意境優美的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既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作者在敘事中進行恰當的聯想,使文章的表達更加充實、感情更深刻。他還創作《英雄》、《命運》、《田園》、《合唱》。貝多芬是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被尊稱為樂圣。
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
貝多芬,德國偉大音樂家,尊稱為“樂圣”,作品:《英雄》《命運》《田園》《合唱》
27.蒙娜麗莎之約
從整體到局部、從上到下、從遠到近的觀察順序
28.我的舞臺
臺上認真演戲,臺下認真看戲。
在作者眼里做人和看戲事緊密聯系的,不僅要認真演戲還要老實做人。
三、六年級語文上冊綜合復習要點(強調要背下來)
1、《山中訪友》的作者李漢榮體裁是散文。采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情感。
2、《*山雨》的作者是趙麗宏體裁是散文按雨來、雨中、雨后的順序來寫的。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描繪出山雨帶來的音韻 美和 色彩美,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喜愛_之情。
3、《草蟲的村落》的作者是郭楓體裁是散文。作者發揮豐富的(想象),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4、《索溪峪的“野”》運用(想象)和(聯想)來表達獨特感受.采用先概括 后 具體描寫的方法,先概括介紹索溪峪“野”的特點后,分山、水、動物、游人四個方面進行具體描寫。
5、《詹天佑》以人物名字為題,講了他主持修筑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按先概括介紹再具體敘述的方法安排材料。按照工程進展順序,從勘測線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線路來敘述修筑鐵路的過程。詹天佑的愛國精神貫穿全文。
6、《懷念母親》的作者是季羨林,課文以(回憶)的形式,開門見山指出作者對兩位母親懷著同樣(敬意)和同樣(愛慕)。借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在漫長的留學生涯中,對兩位母親的懷念。結尾呼應開頭。
7、《彩色的翅膀》以小昆蟲為線索,“我”隨小高上島一路的見聞為順序展開。交代西瓜不平常的來歷運用插_的敘述方法。結尾點題。
8、《中華少年》作者是李少白,這是一首演講稿。
9、《窮人》出自(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他還有其他的作品:《童年》、《戰爭與和平》、《復活》。本課的思想內容有兩個重點:(1) 表現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2)贊頌富于同情,熱心助人的美德。課文在寫作上,通過(環境),(心理)和(對話)的描寫,刻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課文多處運用省略號,主要作用有(1)表現心理活動的時斷時續(2)表示省略遞增的次數 (3)表示語意的跳躍(4)表示說話結巴,欲言又止.
10、《別餓壞了那匹馬》作者許申高。“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句在文中出現三次。
11、《唯一的聽眾》作者落雪。
12、《用心靈去聆聽》作者是顧周皓。題目點明文章的中心。全文圍繞“我”與蘇姍交往的主線展開。課文多處運用了前后照應的手法。
《綠山墻的安妮》作者是(加拿大)作家(蒙格瑪麗)。還寫了另外六部小說《少女安妮》、《女大學生安妮》、《風吹楊柳的安妮》等。
13、《只有一個地球》體裁是說明文。
14、《鹿和狼的故事》以真實的事件,向我們講述了鹿和狼之間存在相互發展相互制約的關系,這個關系也存在整個大自然當中。
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體裁是演說。本文屬于總分總結構。文章的中心句是(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屬于( 總分總)的結構、大量運用(擬人、比喻)等表達手法,強烈地表達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無比眷戀的真實情感)。
16、《青山不老》作者是梁衡。點明文章的中心句是(青山是不會老的)。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17、《少年閏土》作者魯迅,他的作品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朝花夕拾》。他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選自短篇小說《故鄉》。課文通過回憶,重點寫閏土給“我”講了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瓜刺猹、看跳魚兒四件事。刻畫了閏土是一個見識豐富、活潑可愛、聰明能干的農村少年。
18、《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作者周曄,通過回憶伯父生前給自己留下印象深的讀《水滸傳》、講“碰壁”、救護車夫、關心女傭四件事,說明魯迅是一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表達對魯迅先生的無比懷念、熱愛與敬仰之情。本文的中心句是(的確,伯父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本文采用倒敘。
19、《一面》作者是阿累,六次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
20、《有的人》作者臧克家,為了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寫的一首詩。本詩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
詩海拾貝
《采薇》選自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 》。《春夜喜雨》是律詩,作者是( 唐 )代(杜甫 )。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體裁(詞)作者(辛棄疾 )。《天凈沙〃秋》體裁( 曲 )作者( 白樸 )。
《太陽的話》和《白樺》體裁(現代詩)作者分別是(艾青)和(葉賽寧)。《我們去看海》、《致老鼠》、《爸爸的鼾聲》體裁是( 兒童詩)。
21、《老人與海鷗》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 呼喚海鷗名字)等事例表現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后部分通過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面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令人震撼的情。
22、《跑進家來的松鼠》寫了在家接二連三的趣事:“貯存冬糧”;“晾蘑菇”;“衣服墊窩”。
23、《最后一頭戰象》作者沈石溪,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本文體裁是(小說)。記敘了抗日戰爭中幸存的最后一頭戰象,在臨死前做了四件事情課文以(時間)為序,扣住四個感人片段:英雄垂暮、重披戰甲、憑吊戰場、莊嚴歸去。
24、《金色的腳印》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寫。
25、《伯牙絕弦》這個傳說,人們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者樂曲高妙。
26、《月光曲》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既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華)。作者在敘事中進行恰當的(聯想),使文章的表達更加(充實)、感情更(深刻)。貝多芬是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被尊稱為(樂圣)
27、意大利畫家達.芬奇的作品有《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
28、《我的舞臺》作者_吳霜_,體裁是_回憶錄_。課文以“我”的成長為線索,圍繞舞臺對我有神奇的吸引力這句來寫,反映了在“藝術和生活”的舞臺上,勇氣和力量讓人走向成功的道理,闡述了“老實做人,認真演戲”的道理。前后照應。
響遏行云:響,聲響;遏,阻止、使停止;行云,流動的云彩。指聲音高亢以致阻攔了天上的流云。多用形容聲音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