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利瓦爾
——南美洲的華盛頓
生卒年:1783—1830
國 籍:委內瑞拉
出生地:加拉斯加
性 格:堅強、專制、鐵腕
身 份:政治家
西蒙·玻利瓦爾,南美洲北部地區民族獨立戰爭中最為重要的領導人,也是整個拉丁美洲反抗殖民統治的革命運動中最為杰出的領袖。為了永遠紀念這位功勛卓越的革命者,他被授予了“解放者”的光榮稱號。美洲有很多城市以“玻利瓦爾”為名字來紀念他。 玻利瓦爾出生在委內瑞拉加斯市的一個西班牙血統的貴族家庭,九歲時成了孤兒。在他成長期間,法國啟蒙運動的思想和理想深深地影響著他。他讀過約翰·洛克、盧梭、伏爾泰和孟德斯鳩等哲學家的著作。他非常欽佩拿破侖的才能和勛業,但他對拿破侖稱帝反應十分強烈,鄙視其個人野心,并引以為戒,他以後雖然創造了很大的功業,面對人民的擁護,決不稱帝,終身認為對他最好的稱號就是“解放者”,這個稱號比任何帝王都高貴。青年時玻利瓦爾訪問過幾個歐洲國家。1805年在羅馬阿旺丁山頂上他立下了著名的誓言:只要祖國一天不從西班牙統治下獲得解放,他就要奮斗一天。 1808年拿破侖·波拿巴入侵西班牙,任命他的胞弟為西班牙政府首腦。拿破侖通過解除西班牙皇家的政治實權,給南美殖民地獲得自己的政治獨立奮起斗爭提供了良好的時機。 1810年委內瑞拉的西班牙總督被解職,從此開始了反對西班牙統治委內瑞拉的革命。1811年做出了正式的獨立宣言,同年玻利瓦爾成為革命軍的一員將領。但是西班牙軍隊翌年又控制了委內瑞拉。革命領袖弗朗西斯科·米蘭達被投入獄中,玻利瓦爾逃往國外。隨后的歲月中爆發了一系列的戰爭,繼短暫的勝利而來的是慘痛的失敗。但是玻利瓦爾從未動搖過自己的決心。 1819年出現了轉折點,玻利瓦爾率領他的由平民組成的小部軍隊,跨河流、越平原,穿過安第斯山上陡峭的狹路,對哥倫比亞的西班牙軍隊發起了進攻。在那里他贏得了具有決定意義的波亞卡戰役;使戰爭出現了真正的轉折點。委內瑞拉于1821年獲得解放,厄瓜多爾于1822年獲得解放。與此同時阿根廷愛國主義者何塞·圣馬丁使阿根廷和智利在西班牙的統治下獲得了自由,秘魯獲得了解放。兩位救星于1822年夏在厄瓜多爾的瓜亞基爾相會。會談的第二天與第三天,是在絕密的情況下進行的,沒有任何第三者參與,只有這兩位享譽南美的“南北巨子”。因此,會談內容也只有他們兩個知道。可是,會談結束后,玻利瓦爾未作任何透露,以后也未作任何回憶,而圣馬丁也同樣緘口不言他的軍隊全部從南美撤出,去法國隱居,所以,這次秘密會談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永遠解不開的謎。推斷是由于圣馬丁不愿與野心勃勃的玻利瓦爾進行權力斗爭(這樣只能對西班牙人有利),于是決定辭去他的軍事統帥職務。到1824年玻利瓦爾的部隊已經解放了今日的秘魯。 1825年徹底殲滅了駐守在上秘魯(今日的玻利維亞)的西班牙軍隊。玻利瓦爾余年的生涯不免有些遜色。美國的榜樣對他的印象頗深,他渴望建立一個新南美洲民族聯邦政府。事實上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爾已經形成了一個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玻利瓦爾任共和國總統。可惜在南美的離心趨勢要比在北美的離心趨勢大得多。1826年玻利瓦爾召開泛美會議時,只有四個國家參加了會議。確實再沒有更多的國家加入大哥倫比亞共和國,而這個共和國本身也很快就開始土崩瓦解。于是內戰爆發了。1828年出現了一起暗殺玻利瓦爾的陰謀。1830年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脫離了共和國。玻利瓦爾認識到自己是和平的累贅后,于1830年4月宣布辭職。他被迫離開了故土委內瑞拉,到達了哥倫比亞的卡塔赫納。 玻利瓦爾顯然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在危難關頭,他有時利用職權,獨斷專行。但西蒙·玻利瓦爾的紀念意義在于面臨一種抉擇時,他愿意將個人的雄心大志置于民眾的福利和民主的理想之下,不斷放棄自己手中的各種獨裁權力。曾一度有人要封他王位,但被他拒絕了。無疑他感到自己已被授予“救星”這個稱號比起任何王冠都是一種更大的榮譽。毫無疑問玻利瓦爾是使南美洲從殖民主義的統治下得到解放的主要人物。他為這一運動提出了指導思想──撰寫文章,發表演講,創辦報紙,著筆書信。他為斗爭籌集資金進行了不知疲倦的努力。他是革命軍的主要領導人。 但是把玻利瓦爾看成是一位偉大的將領就錯了。他擊敗的軍隊數目不多而又指揮無方。玻利瓦爾自己在戰略和戰術上都沒有特別的才能。(這并不奇怪,因為他從未受過軍事訓練)。是玻利瓦爾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彌補了他所有的其它不足。每次被西班牙擊敗后,有些人想放棄斗爭。他卻堅決重整旗鼓,繼續斗爭。 我認為玻利瓦爾甚至遠比凱撒和查理曼這樣的著名人物有影響,這不僅因為他的生涯所帶來的變化更具有持久性,而且因為他所影響的地區更為廣大。但是玻利瓦爾的名次比亞歷山大大帝、阿道夫·希特勒和拿破侖低不少,因為若沒有這三個人。他們所做的事中有許多是不會發生的,但是卻難以相信南美國家無論如何也不會最終獲得獨立。最有趣味和最有意義的是把玻利瓦爾和喬治·華盛頓加以比較。玻利瓦爾象華盛頓一樣指揮著小小的訓練無素的軍隊,資金不足,往往需要一位能鼓舞士氣的領袖才能把軍隊聚集起來。 和華盛頓不同的是玻利瓦爾在有生之年把他所有的奴隸都解放了。此外他通過發表宣言和制訂憲法條款,為在他所解放的國家里消滅奴隸制進行了積極的斗爭。但他的努力并沒有成功,他死時奴隸制在該地區仍然存在。玻利瓦爾的個性復雜而有趣:鮮明、勇敢、浪漫。他英俊瀟灑,一表人才,不乏風流韻事;是一個目光遠大的理想主義者;他的雄心壯志遠比華盛頓大得多,但這對他所解放的地區卻是不利因素。玻利瓦爾對物質利益毫不在意,他進入政界是富翁,隱退時成了窮漢。 玻利瓦爾從殖民主義統治下解放出來的領土遠遠大于最初的美國。但是不言而喻,他遠不如華盛頓那么重要,這完全是由于美國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比他所解放的國家要大得多。 但是,玻利瓦爾在各方面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革命時提出的不少口號、諾言都沒有實現,如雖宣布廢除奴隸制,但實際上仍然存在,農民也未得到土地,甚至戰士也長期拿不到軍餉。而且,玻利瓦爾忽視了革命軍的團結,在革命即將勝利的時候,他就把南美洲另一位杰出的革命領袖圣馬丁排擠出革命陣營,使革命受到重大損失。所以,玻利瓦爾漸漸失去了群眾基礎。 1826年召開巴拿馬會議,倡議拉丁美洲各國建立聯盟,未成。1830年大哥倫比亞陷于分裂時,玻利瓦爾辭去大共和國總統職務,同年12月17日,在圣瑪爾塔因肺結核死去。 玻利瓦爾一生參加過大小472次戰役,為南美洲人民的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勛,也為世界人民抗擊殖民侵略樹立了榜樣。 資料:網絡 編輯:卜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