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的實踐證明,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可明顯減少腦卒中及心臟病事件,顯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有效降低疾病負擔。血壓測量是評估血壓水平、診斷高血壓以及觀察降壓療效的主要手段。患者隨時可進行的家庭自測血壓對患者高血壓的控制有重要意義。
家庭自測血壓有優勢
目前,在臨床和人群防治工作中,主要采用診室血壓、動態血壓以及家庭血壓三種方法。
診室血壓由醫護人員在診室按統一規范進行測量,目前仍是評估血壓水平和臨床診斷高血壓并進行分級的常用方法。
動態血壓監測則通常由自動的血壓測量儀器完成,測量次數較多,無測量者誤差,可避免白大衣效應,并可測量夜間睡眠期間的血壓,因此,既可更準確地測量血壓,也可評估血壓短時變異和晝夜節律。
家庭血壓監測(HBPM)通常由被測量者自我完成,這時又稱自測血壓或家庭自測血壓,但也可由家庭成員等協助完成。因為測量在熟悉的家庭環境中進行,因而,也可以避免白大衣效應。家庭血壓監測還可用于評估數日、數周甚至數月、數年血壓的長期變異或降壓治療效應,而且有助于增強患者的參與意識,改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精神高度焦慮患者,不建議家庭自測血壓
家庭自測血壓一般適用于以下人群:
一般高血壓患者的血壓監測;
白大衣高血壓識別;
難治性高血壓的鑒別;
評價長時血壓變異;
輔助降壓療效評價;
預測心血管風險及預后等。
伴有慢性腎臟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穩定的冠心病或腦血管病的高血壓患者更容易發生并發癥,因此治療更宜個體化。如果能夠耐受,一般可以將血壓降至130/80mmHg以下。在這些人群中有效合理的降壓能夠更好地保護心、腦、腎臟等靶器官,因此更應該經常自測血壓以評估血壓是否已經達標。對于精神高度焦慮患者,不建議家庭自測血壓。
水銀血壓計不適合家用
家庭血壓監測需要選擇合適的血壓測量儀器,并進行血壓測量知識與技能培訓。一般推薦上臂式全自動或半自動電子血壓計,不推薦使用水銀血壓計。
家庭血壓值一般低于診室血壓值,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為135/85mmHg,與診室血壓的140/90mmHg相對應。
目前還沒有一致的家庭自測血壓方案。一般情況建議,每天早晨和晚上測量血壓,每次測2~3遍,取平均值;血壓控制平穩者,可每周1天測量血壓。對初診高血壓或血壓不穩定的高血壓患者,建議連續家庭測量血壓7天(至少3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測量2~3遍,取后6天血壓平均值作為參考值。測量盡量固定在每天的同一時間,以保證血壓的可比性。
怎樣自測更準確
測血壓前,受試者應至少坐位安靜休息5分鐘,30分鐘內禁止吸煙或飲咖啡,排空膀胱。
受試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上臂,上臂與心臟處在同一水平,然后開始血壓測量。應相隔1~2分鐘重復測量,取2次讀數的平均值記錄。如果收縮壓或舒張壓的2次讀數相差5mmHg以上,應再次測量,取3次讀數的平均值記錄。血壓計必須使用大小合適的氣囊袖帶,氣囊至少應包裹80%上臂。大多數成年人的臂圍25cm~35cm,可使用氣囊長22cm~26cm、寬12cm的標準規格袖帶。肥胖者或臂圍大者應使用大規格氣囊袖帶;兒童應使用小規格氣囊袖帶。
電子血壓計要選驗證的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電子血壓計有三種類型:臂式、腕式、手指式。其中腕式和手指式不適用于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及末梢循環障礙的病人。因為這些人群動脈搏動及彈性有差異,手腕、手指與上臂的血壓測量值相差較大。
另外,建議購買電子血壓計前先到醫院用水銀血壓計測量血壓值,這是因為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有一個上限值,當收縮壓超過200毫米汞柱時,電子血壓計可能就測不準了。一般推薦患者選購上臂式全自動或半自動電子血壓計進行家庭血壓測量,血壓計必須經過國際標準驗證,如醫療器械促進會(AAMI)、英國高血壓學會(BHS)和歐洲高血壓學會(ESH)的標準。注意商品上有無通過這些標準驗證的標識。最后,當您選購好了電子血壓計,別忘了定期用標準血壓計進行校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