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但這樣的境界,少有人可以達到。更多人為柴米油鹽醬醋茶煩憂。
每年節日前夕,更是這樣的煩憂達到高峰的時節。
錢報名醫公開課,請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副院長、精神病科專家馮斌教授大家讓心情好起來的秘訣,讓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帶著微笑,歡度佳節。
9條心理健康標準,你對上了嗎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于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
他將需求分為五種: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
在此基礎上,馬斯洛提出了9條心理健康標準準則,大家可以自我對照一下:
第一,對現實具有高效率的知覺。我們在這里聽課,大家是否可以注意力集中,高效率地聽課,就是這個。
第二,具有自發而庸俗的思想。比如說自己的體力能力不及了,就不要追求太高的目標;太高的目標,就會給自己過分的壓力。有的時候我們也需要一些自得其樂,需要一些知足常樂。
第三,能愉悅自己,容納他人,接受自然。比如說,在碰到困難的時候,會愉悅自己——想想自己比起別人來,生活的還是不錯,子女還是孝順的,配偶還是和諧的。在一個集體,在一個家庭,意見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就要容納他人的意見,要有包容心,相互包容。
談戀愛的時候,兩個人會非常親密,什么都非常好,一結婚,全部都忘記了,感覺對方什么都不對,怎么談戀愛的時候沒發現?這就是一個關鍵期。很多夫妻結婚沒多久就離婚了,為什么?沒有包容心,沒有做好思想準備,結婚后對方會原形畢露。要接受自然,人定勝天,但自然有的時候不可抗拒,我們怎么樣?要接受自然帶給我們的東西。
第四,在平靜的環境中保持獨立,能欣賞平靜。
第五,要有基本的哲學和道德的理論。哲學認為,一件事情是壞事,壞事并不是真的是壞事,有的時候可能是好事,吃一塹長一智。在法律約束不到的地方,就需要依靠道德來約束,要約束自己。
第六,對平常的事物,如朝旭夕陽,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都能經常保持興趣。要覺得自己每天做的事情都是有價值的。比如我看病,每天門診都有很多病人,我每看好一個病人,心里就有無限歡樂,病人的贊揚、肯定,都會給我非常大的力量,雖然我每天坐得腰酸背痛,但只要上門診,我連抽煙都想不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