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記錄我學習《書譜》過程中的一些想法與收獲,以此來鞭策自己一直堅持下去,也期待與同道中人共勉。如有不妥之處,請多多包涵。
一、讀《書譜》
原文,譯文對照:
無所質問;設有所會,緘秘已深;遂令學者茫然,莫知領要,徒見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
(這些也沒辦法質問了;即使有些人有所領會,也會當做秘密來保守,于是讓想學習書法的人茫然不知所措,找不到要領,只知道別人寫得好,但卻不知道寫得好的原因是什么?)
或乃就分布于累年,向規矩而猶遠,圖真不悟,習草將迷。
(有的人在字的結構分布上花費很多年的時間,但遠離法度。楷書臨摹不得法,練習草書也很迷惑。)
假令薄解草書,粗傳隸法,則好溺偏固,自閡通規。
(即使能夠稍稍了解一點草書的筆法、粗略掌握一點楷書的法則,又往往固執己見,不接受別人所闡述的法規。 )
詎知心手會歸,若同源而異派;轉用之術,猶共樹而分條者乎?
(哪里知道,心手相通就好像同一源泉形成的支流;轉、用的筆法,就像同一棵樹上的分枝。)
加以趨變適時,行書為要;題勒方幅,真乃居先。
(加以變化以適合當時的環境,行書最重要;寫榜書牌匾,楷體是首選。)
草不兼真,殆于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
(如果草書不兼備楷法,就不能稱之為嚴謹的法度;如果楷書沒有草法,就不能稱之為書信筆札??瑫奎c畫組成字體形態,靠使、轉體現性情;草書則靠點畫體現性情,靠使、轉組成字體形態。)
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鼗ルm殊,大體相涉。
(草書用不好使轉,就不能成字;楷書的點畫如果寫不到位,仍然可以記錄文字?!静蒹w和楷體】轉變雖不相同,但其規律大致相通。)
故亦傍通二篆,俯貫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飛白。若毫厘不察,則胡越殊風者焉。
(所以也要通曉大篆、小篆,融匯八分【八分為一種書體】,包括篇章布局,深入領會飛白。若不去觀察細微的區別,則書風會相差甚遠??!【就像北方胡人和南方漢人一樣】)
二、我對這一段話的感想
在這一段論述中,孫過庭闡述了不同字體的用法,比如他認為行書很重要,可以適用于不同的場合;楷書則適合題寫匾額。又說,草書要有楷書的筆法;楷書要有草書的筆意。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學習書法,不能只抱著一本貼子臨摹到底,到了一定階段,必須練習不同的字體,否則很容易把字寫死。我有一同事,特別喜歡歐陽詢,是歐陽詢的鐵桿粉絲,練習歐體十余年,從未寫過其他字體。大家對于他字的評價就是,“陷入歐體不能自拔,字已經寫死了。”確實,孫過庭也說了我們要通曉大篆、小篆,融匯八分,深入領會飛白??v觀整個書法史,所有的大書法家,無不是精通各種書體,轉變自如的。雖然我們不能成為大書法家,但是,要想把字寫好,能夠創作自如,那必須得“傍通二篆,俯貫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飛白?!睘榱诉@個理想,我們一起加油吧!
三、實操臨帖
喜歡的書友們可以先臨寫這一部分:
好了,這次就先到這里吧,喜歡的朋友們可以點贊加關注,讓我們下次再接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