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搞清楚這句話里每個字,每個詞所代表的內涵。同時,盡可能站在當時人的角度去理解。
當然我的理解也不一定是當時作者所表達的內涵,不過在此說出我的理解,拋磚引玉。
天,指的是每個人所具備的,不生不滅的真我。同時,也代表著宇宙運行的自然規律,道。
地,對人來說,就是生命,軀體。對宇宙來說,就是有相的所有東西,包括地球。
我覺得古人寫再多的文字,都是為人如何生存服務,然后再把宇宙,大自然拿來對比,讓人學會如何生存。
行,就是運行。
勢,是運行前的狀態,決定運行的力度。
健,是運行時的那種從容不迫,勢不可擋,量變到質變的關鍵點所顯示的狀態。
坤,是指靜態的含藏,生機勃勃之前的那種狀態,就像肥沃的土地,一旦春風吹過,生機盎然一片。
君子,是能覺悟整個過程的人,是圣人。普通的人看不到量變,看不到內部的肥沃。君子能看到,而且知道怎么樣才能量變,怎么樣才能肥沃。
當我們知道了上面這些字的內涵,那么,君子怎么做呢?那就是自強不息,只有自己逐步累積量變,才能達到質變,只有質變才能徹底改變自己的生命,軀體存在的形式。而這種量變的過程,是符合正理,正道的,是一個一個的至善,至善就是結果是更好的善,有別于漏善,所謂漏善是指開始以為是善,但是發展下去,卻不是善,甚至是惡。
至善的積累就是量變,就是德,所以,君子不停息地積累,自強不息。
當至善積累多了,德也就厚了。
厚德載物,物是什么?物是至善的對象,造福于這些對象。同時,物也指看不見摸不著的天,只有君子才能覺悟到天的存在,只有厚德才能覺悟到天,從無相變成了有相。
無中生有,有中出無!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循環上升,幾近道矣!
出自孔子所作的解釋《易經》的《易傳》。
前一句是用來解釋乾卦之象的,后一句則是用來解釋坤卦之象。這兩句概括了整部《易經》所蘊含的核心思想。
前一句強調君子遵循“天命”應以“自強”精神自勵。古人相信有“天命”,并且天命有常,但這天命體現在何處呢?其常何在呢?孔子通過解釋乾卦之象解釋了這個問題。我們觀察上天的運行,日月星辰強健周行,從不休止;君子以上天為榜樣,也應當自強不息。自強強調的是自身的責任,拋棄軟弱;不息說明要以變化為不變之道,不斷革新強大自己。這便是君子所應遵循的根本大道:以變化為常,自強不息,革新不止。乾卦中的爻辭借助龍的成長變化過程來更進一步啟發人們思考這真正的變化之道,也即“易”之道。
后一句讓我們觀察大地的整體勢態,呈現為“坤”之勢,也即深厚寬廣而延綿不絕。君子效仿地道,應當秉承自強不斷培植自己的德行,使自身之德如大地般深厚,令萬物生長,承載萬物。這便是君子應當養成的根本大德:包容萬有,承載一切,堅忍和平。坤卦中的爻辭借助負重奔行萬里的母馬來更進一步解釋了這種精神。
一個自然之道、道法自然的回答。
用大自然的客觀規律來解讀,道理就非常簡單而明了。
天,指太陽。人就向太陽一樣,無論是什么季節,何種氣候,都會按照自己的運行規律,照常運營,從不懈怠怨恨沮喪退縮。所以才叫:“天行健,自強不息”。
大地,就是母親,承載萬物,鮮花毒草都能在大地生長,從不偏愛任何一方,以無與倫比的深厚德行,為萬物的生長無私的提供資源環境,任其自由發展與成長。故:大地啊,母親!厚德載物。
做人,就要像太陽與大地一樣,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就是做人的道理、境界與胸襟。
好好看書,書上有解釋。
如果覺得書上解釋的不夠好,那就自己琢磨。多讀多想,少炫耀,意思自然就明白了!
這句話出自于《易經》,歷代人對易經的研究和解釋都有巨大的差異,所以具體的解釋釋義,還是要自己取舍。
有一個詞叫“六經注我”,什么意思呢?
是指閱讀者用經書里的思想、智慧,來詮釋自己的生命。出自宋·陸九淵《語錄》。
怎么理解易經里的這句話,是取決于閱讀者的生命境界的。
但淺言之:君子之行要符合天地之道,要自強不息,生生不息、綿綿不絕;也要敦敦淳淳、寬胸闊懷!
以上,希望能幫到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