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骨科醫生路遙 骨科主治醫師這倆病其實區別起來很簡單,即使是非專業人士,看完后也基本能大致辨別出到底是哪個。
1、腰肌勞損,是腰背部【肌肉】的疲勞性損傷發炎了,所以會疼。
(1)因為發生問題的只是【肌肉】,所以疼痛的部位僅局限于腰部【兩側】的肌肉區,所以當彎腰或直身活動時,會【牽拉】受損的肌肉,引起疼痛;
?
?(2)因為發生問題的只是【肌肉】,神經未受影響,所以不會有有向下、向屁股腿“串”,放射性的麻木或疼痛。
2、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椎間盤(里的髓核)】突出來了,壓迫到了脊髓或神經,引起的不舒服。
(1)因為發生問題的是脊柱的【腰椎間盤】,所以疼痛的部位位于脊柱中央;
(2)因為【腰椎間盤】突出來會刺激到脊髓和神經根,所以神經受到了影響,會有有向下、向屁股腿“串”,放射性的麻木或疼痛。
3、治療方面
(1)腰肌勞損,只是肌肉的疲勞性損傷,所以治療起來相對簡單的多。去除引起勞損的病因后,休息+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物+理療+腰背肌鍛煉一般都能康復;
(2)腰椎間盤突出癥,因為突出的椎間盤壓住了神經,所以治療相對麻煩些。大多可以通過保守治療(休息+固定+抗炎鎮痛+理療+腰背肌鍛煉)明顯緩解,但對于少數嚴重的,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的,就需要手術治療了。
骨科王健醫生 南方醫院關節與骨病外科副主任腰肌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都是老百姓口中朗朗上口的疾病,但是這兩個病大家是否真的能區分清楚呢?我看,倒未必。有必要在這里科普一下。
首先,在認識腰椎間盤突出之前,我們來了解一下腰腰肌勞損:
一般指的腰肌勞損是指“腰大肌”,它起于第12胸椎及全部腰椎的兩旁,止于股骨小轉子。“腰大肌”和另一塊肌肉“髂肌”合稱為“髂腰肌”,這兩個肌肉收縮時可將髖關節屈曲。這個肌肉強而有力,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經常用到。長時間的坐位、抬重物后沒有得到足夠的休息和伸展;或者急性腰扭傷后沒有得到合適的治療:或過度的腰部運動,均可使腰肌長期處于高張力狀態’久而久之會發展成慢性的腰肌勞損。
腰肌勞損,是勞動多才會出現的問題。因此這個病的特性是勞累后疼痛加重有足夠休息后疼痛會減輕或消失。發病初期,患者會容易感到腰部痠痛,經常借改變體位以減輕不適,常常坐立不安。活動過度,疼痛會慢慢加重,患者會不自覺地用拳頭叩擊腰部以舒緩肌肉緊張帶來的不適。由于腰部乏力,患者通常都不愿意彎腰工作,而且彎腰(如洗頭)后會感到難以企直。腰肌勞損的患者腰部外觀及活動能力多無異常,但腰部大多數會有壓痛點,多分布在腰椎橫突處或髂脊后部。
其次,再來了解一下椎間盤突出:
上下兩節脊椎骨中間有一個組織叫椎間盤,它是由上下軟骨板、環狀的纖維環和中間的髓核組成。椎間盤的成分主要為水分,它的功能主要是吸收震蕩和協助腰椎彎曲。如果腰部的肌肉勞損,沒有足夠的彈性,除了會十分容易扭傷外身體的活動如步行,每走一步,由地面傳上腰部的震蕩都會令椎骨、韌帶和椎間盤等軟組織承受更多的外力而加速退化。
當腰椎間盤岀現不同程度退化后,如果再加上外力因素令纖維環破裂,髓核從破裂處突出,便成了椎間盤突出癥。如果的士司機因為長期駕駛而致腰肌勞損,有一天駕駛時碰巧路面有一個坑,駛過時震了震,司機就這樣發病。他因此出現了下肢痹痛,在醫院做MR|(磁共振)檢查確定了是腰椎間盤突出,腰痛就從此困擾著他。也有腰痛的中年婦女,只是咳了一聲就令腹壓增加,也會誘發椎間盤突岀的問題。
如果椎間盤突出來的組織壓迫或刺激到從脊髓分支出來的神經根,就會使該神經支配的部位產生疼痛、麻木、酸脹等臨床癥狀;相反,如果沒有影響到鄰近組織,即使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病人也可以毫無征兆。
按照病情不同的變化,椎間盤的病變也有不同的名稱
1.椎間盤膨出:纖維環部分破裂,表層完整,髓核向椎管局限性隆起,而表面光滑。
2.椎間盤突出:纖維環部分破裂,髓核突向椎管,表面高低不平。
3.椎間盤脫出:纖維環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椎間盤組織或碎片或脫入椎管內。
通常患者來求診時,大都出現傳導到下肢的放射痹痛。疼痛多數單側發作,也有些時候會兩側同時發生。當患者咳嗽、打噴嚏或用力排便時,腰痛和放射痛都會加重。由于以上各種動作都會增加腹部和腦脊液的壓力,令原來已受壓的神經根更受壓,癥狀因而加重。便秘會令腰痛更明顯,就是因為宿便堆積在腸內令腹壓增加,便秘時腰部便會更加不適。
年輕的患者大多有外傷史,中老年患者可以無明確之誘因,但在腿痛發生前多出現過腰痛。視乎出問題的椎間盤位置,影響不同節段的神經,出現的癥狀也有不同。
骨傷的楊張張揚 頭條健康原創作者腰痛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癥狀,引起腰痛原因有很多,其中腰椎間盤突出癥和腰肌勞損就是兩個非常常見的原因,那么該如何區分它們呢?
第一在發病機制(病理)上的區別。
雖然兩者癥狀上都有腰痛,但是引起腰痛的原因卻完全不一樣。
腰肌勞損是腰部肌肉、筋膜和骨膜的問題;由于腰背部肌肉長期處于超負荷運行,導致肌肉勞損而出現相應癥狀。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問題是出在了椎間盤上;由于椎間盤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其纖維環發生破裂,髓核從破裂處突出,從而導致相應的神經遭到刺激或壓迫,從而出現相應的癥狀。
第二在癥狀上的區別。
腰肌勞損主要表現為腰部的酸痛或脹痛,它有壓痛點,多位于腰部脊柱兩側。
腰椎間盤突出癥不光有腰痛,它還有一個典型的下肢放射痛!表現為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側直到足部的傳導性疼痛。同時可會有間歇性跛行、脊柱側彎等。
第三在診斷上的區別。
腰肌勞損的診斷主要是根據癥狀體征,同時X線檢查需排除相應的骨骼疾病。
腰椎突出癥的診斷雖然有獨特的典型體征,但是影像學檢查還是必不可少了,(CT、MRI)影像學上可以看到相應的椎間盤突出或脫出的表現。
第四在治療上的區別。
腰肌勞損的治療主要分為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兩種,物理治療主要通過推拿按摩熱療等方式緩解疼痛。藥物治療可以使用非甾體抗炎藥予以消炎鎮痛,也可以針對壓痛點局部封閉治療等。
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主要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式,其中以保守治療為主,主要包括休息、物理治療、使用抗炎鎮痛藥物和腰背肌鍛煉等等。一些經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就需要考慮予以手術治療。
看完這些你能區分腰肌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了嗎?
家庭醫生在線 家庭醫生在線官方賬號 悟空問答戰略合作伙伴從癥狀上看,腰椎間盤突出和腰肌勞損確實很相似,比如兩者都會出現腰酸背痛、渾身無力等癥狀,但是兩者又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疾病。腰肌勞損是由于勞累導致腰部肌肉過于緊張,一般注意休息可恢復。但腰椎間盤突出是腰椎的結構出現障礙。
腰背肌勞損的患者,其腰部活動度一般影響不大,但是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往往出現向前、后、左、右等至少一個方向的彎腰困難,活動受限非常明顯。
腰椎間盤突出的疼痛分為三種:一是只有腰痛,二是只有腿痛,三是既有腰痛又有腿痛。由于腰椎間盤突出多發生在腰4/5和腰5/骶1椎間隙,而坐骨神經正是來自腰4、5和骶1-3神經根,所以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經痛。而腰肌勞損通常只局限于腰痛。
腰椎間盤突出和腰肌勞損的壓痛點也不一樣。對于純腰痛的患者而言,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病人的棘突或棘間隙有壓痛,壓痛點主要位于棘突旁,即背部中間。壓痛時,可出現沿神經根走行的下肢放射痛。腰背肌勞損患者通常腰椎棘突間無壓痛,而腰背肌局部有壓痛。從痛感來講,腰椎間盤源性腰痛表現為隱隱作痛,而腰背肌勞損則是酸脹感性疼痛,甚至是劇烈疼痛。
影像學檢查更容易區分腰椎間盤突出和腰肌勞損,利用X光、CT或核磁共振鑒別是很準確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腰椎正側位X片往往可見腰椎側彎,相應椎間隙變窄,兩側不等寬,骨贅形成等。 腰背肌勞損檢查脊柱外形一般正常。
骨科姚大夫 婁底市中心醫院副主任醫師腰肌勞損和腰間盤突出都是腰部疼痛的常見病,都有腰部疼痛不適的癥狀,所以二者在診斷上很容易混淆。對于普通人來講,更是很難區分 。
兩個疾病的概念
腰腰肌勞損也稱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損傷、腰臀肌筋膜炎等。系指無明顯外傷引起腰部肌肉及其附著點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損傷性炎癥,因其病情是逐漸地形成,所以又稱慢性腰背部勞損。
右上角關注“骨科姚大夫”
與醫生交朋友,成為自己的保健醫生!
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的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以后,在外力等因素的作用下。腰椎間盤突出是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的纖維環缺口處突出或者脫出到后方或椎管內,刺激和壓迫相鄰脊神經根。引起的腰部疼痛,神經根壓迫側的下肢麻木、疼痛等癥狀。
區分點
1、看是否伴有腿部疼痛。腰椎間盤突在腰疼的同時是否伴有腿疼。這是因為腰椎間盤突出大多數在腰4/5和腰5/骶1椎間隙突出,表現為骨神經痛,疼痛常從臀部開始,并逐漸放射到大腿后外側、小腿外側。而腰肌勞損不伴有腿疼。
2、看腰部活動情況。腰背肌勞損的患者對腰部活動度的影響不太大。一般是早上起床或久坐起立時,腰背痛誘發加重,相反活動后卻可明顯緩解。但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動受限,在性期尤其明顯,其中以前屈受限最為明顯。
3、看壓痛部位。腰椎間盤突出病人的壓痛一般在背部中間,而腰背肌勞損患者一般在脊柱兩邊的肌肉處有壓痛。
4、從疼痛感上來看。腰椎間盤突出腰痛表現為隱隱作痛,而腰背肌勞損則是酸脹感性疼痛,有時甚至是劇烈疼痛。
5、通過CT或核磁共振則可準確發現腰椎間盤的退變程度,明確腰椎間盤是否突出。以和腰肌勞損的區分。
我想通過以上幾點,我們對二種疾病會有一個簡單的區分了。
陳杰老師一、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于后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狀。
二、腰肌勞損
腰肌勞損為腰部肌肉及其附著點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損傷性炎癥,是腰痛的常見原因之一,主要癥狀是腰或腰骶部脹痛、酸痛,反復發作,疼痛可隨氣候變化或勞累程度而變化,如日間勞累加重,休息后可減輕時輕時重,其日積月累,可使肌纖維變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瘢痕、纖維索條或粘連,遺留長期慢性腰背痛。
兩者的區別簡單來說椎間盤突出是骨關節的問題,腰肌勞損是肌肉問題,前者問題較嚴重后者較輕。
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康復功能訓練
1.手撐挺身
動作描述:雙手助力將上身向上推起,保持1-2秒。
動作數量:15次/組,3組,間歇15s。
2.直腿抬高
動作數量:15次/組,3組,間歇15s。
3.抱腿屈膝法
動作描述:仰臥床上,屈膝屈髖,雙手抱膝,鍛煉時腰骶部向上屈滾使脊柱過屈
動作數量:8次/組,3組,間歇15s。
4.臀橋
動作數量:15次/組,3組,間歇15s。
四、腰肌勞損的康復功能訓練
1.空中蹬車
動作數量:15次/組,3組,間歇15s。
2.俯臥兩頭起
動作數量:12次/組,3組,間歇15s。
3.側橋
動作數量:12次/組,3組,間歇15s。
白衣石匠 山東省費縣人民醫院住院醫師腰肌勞損和椎間盤突出的區別從原因上講,一個是肌肉的損傷,另一個是椎間盤損傷引起癥狀!都是腰疼,但是每個病的表現都不一樣!
由于我自己有椎間盤突出,所以深有體會!
腰肌勞損,顧名思義,腰部肌肉過度勞累產生的損傷!一般腰疼發生在一側或兩側的腰大肌部位,疼痛一般不會太劇烈!疼痛特點是勞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疼痛慢慢較輕!比如勞累了一天比較重,起床后,活動活動癥狀就較輕了!
椎間盤突出,就是椎間盤纖維環損傷,導致內部的髓核突出,壓迫脊神經,產生疼痛!由于壓迫神經所以往往都是一側疼痛,而且伴隨著放射性疼痛或者麻木!疼痛會突然加重,咳嗽或者噴嚏會加重疼痛,平臥較輕,站立或坐著加重!
這個只是大概的分析,見笑見笑!
個人拙見!歡迎關注收藏評論留言!!
朱68170221顧名思義區別大不同!
腰肌勞損:是指腰部肌肉由于過度疲勞、運動、(疲勞傷、扭拉傷、外部受力)沒有達到很好的休息和恢復,未有達到或很難恢復到肌肉應有的張力、健康。可以貼膏藥止疼,毛巾熱捂以緩解,嚴重者別忘及時就醫。
腰間盤突出:有意無意間的運動過度,外力碰撞,或病變原因,引起的腰椎脫離應在的部位(關節環內),難能再入內、復原(脫離后及時歸位,治療恢復得當,或能康復)。可以手術不是最理想,一般采取保守治療比較好——按摩、推拿,貼膏藥??和中藥包糊等法。
所以,辛苦、疲勞過度,一定要及時恢復、調理,營養補充,盡量別經常性超越身體極限——運動、勞累!……做運動別忘熱身,尤其冬季,天冷,身體僵硬等狀況。
透支身體,習以為常,遲早遭罪,愛護珍惜自己,盡在自己掌握——身體不能返廠,原件受用終身,且行且珍惜!
杏仁健康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我想說,二者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有時候還可以同時出現,下面我來分析一下。先講二者的聯系吧。
第一,二者的定義是不同的,腰肌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看名字就知道,一個講肌肉韌帶損傷的問題,一個講椎間盤突出的問題。
第二,二者的癥狀是不同中有相同,二者都有腰痛癥狀,而腰椎間盤突出除了腰痛,還有腿痛,甚至腳麻情況,這是二者的癥狀區別點,當你有腰腿痛和腳麻,我們首先考慮是腰椎間盤突出的問題哦。
第三,二者的診斷是有區別的,二者主要依靠癥狀,體征,查體,影響學檢查,其中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必須依靠腰椎CT或者腰椎核磁檢查來明確椎間盤突出的程度和輕重,而腰肌勞損影響學是看不到的,需要癥狀加體征和查體,以及影像學排出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
當然,在臨床我們見到更多的是二者兼有,這是很正常的一種情況,而腰椎間盤突出很多骨科和疼痛科醫生,就主要選擇手術治療,他們根據影像學來診療,結果做了手術,很多人仍然有腰痛問題,還有腰肌勞損問題沒有解決嘛。你說呢?
太原疼痛科學區別就是一個是發病因素,一個是發病結果,這里面有好多傳統認識上的誤區,需要更新一下。
在人體中發力單位是肌肉,骨骼如同鋼架,受肌肉發力牽拉后發生杠桿作用,以此來滿足人體各種運動動作。
而肌肉病態后具有如下特點:肌肉勞損后發生病態,在肌肉根附著的骨面處滋生無菌性炎癥,炎癥刺激神經末梢產生疼痛,疼痛刺激肌肉產生痙攣。這個痙攣縮短,是日夜不息,長久持續,因此可以持久拉歪骨位。腰部肌肉病態可導致腰椎骨位偏歪的受力模式如下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疼痛來源于肌肉病態后肉根炎癥對神經末梢的刺激而產生的,疼痛又導致肌肉痙攣縮短牽拉,而且是晝夜不息的牽拉著,會導致骨位產生偏歪趨勢,椎骨之間或左右或前后受力不均,椎間盤受壓不均,晝夜不息,加速其老化,使得椎間盤不到使用壽命期限就提前發生老化了,于是椎間盤髓核就突破纖維環后先膨出后突出,這就是發病機制。
先有肌肉病態疼痛,后有骨骼偏歪,偏歪日久才有椎間盤突出。一句話,非正常受力模式,加速其老化速度。臨床統計,大部分人到50歲后都會發生椎間盤膨出或突出,但無疼痛,說明無肌肉病態損害,所以盡管有椎間盤突出,但無任何不適癥狀,這就是椎間盤的正常老化后的突出。所以椎間盤突出不是致病因素,致病因素是腰部肌肉等軟組織病態后發生的病理損害所導致的,椎間盤提前老化突出只是腰疼的一個結果而已。
慢性勞損病理損害的縱深發展:疼痛源于肌肉等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癥刺激神經末梢,同時其病理損害還會繼續縱深影響,縱向影響為一塊肌肉病態牽拉,拉緊同時附著同一塊骨頭上其他肌肉,這些肌肉因超負荷受力,日久也勞損進入病理損害流程,也會產生疼痛,于是隨著病態肌肉蔓延擴大,疼痛范圍也蔓延擴大化。深度發展,骨骼受病肌牽拉移位,骨骼受力不正常后就會產生各種骨病,如椎間盤突出、關節疼等等;骨骼搭建的空間發生變化,內臟器官受擠壓,其控制神經也受到干擾,就會發生器官功能紊亂,日久就會發生器質性病變,如腰疼日久腹痛,腸胃不佳等等。
傳統手術失敗原因剖析:椎間盤手術摘除突出物,手術開窗小,涉及的病態肌肉少,因此治療完后大多數病例該怎么疼還怎么疼或兩三年后復發疼痛,就是因為沒有對病態肌肉做治療所導致的。只對病肌病理損害的一個結果——椎間盤突出做了切割處理,病肌還在繼續危害中,疼痛自然還會持續下去。
治療方向:查體腰部肌肉,主要是查腰部肌肉的肉根在骨面的附著處,壓揉后看有無壓痛點,有,就說明肌肉根骨面處有無菌性炎癥;無壓痛就無炎癥,肌肉不是病態。壓揉的作用,就是驅散炎癥,讓肌肉復健,從而解除其病理損害帶來的一系列后續問題。壓著揉,就像洗一塊臟抹布一樣,壓住揉搓的效果遠比拉伸撫摸來的效果有力度,通過壓揉擠走老血帶走炎癥,換入新血營養病點復健肌肉。強健筋骨方能為內臟器官提供有力有利的外圍環境,如此才能指望器官們好好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