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王陽明心學可以重建中華“文脈道統”,也許還可以挽救道德滑坡,改善世道人心。
說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的確令人頓感快慰,但作為一個比較理解、長期關注心學的人,我覺得還是不可盲目樂觀,要冷靜的看清當下的文化現實。
現在的傳統文化發展狀況是,百年“文脈斷層”,民眾傳統文化常識“欠缺”,整個學術界被西方殖民之學“隔斷”占領,民間學術沒有話語權、民氣不暢。老百姓對國學大都陌生,或者了解的是被“污化”抹黑的古圣賢,對王陽明“何許人也”都不清楚,何談心學的復興?
那么,心學為何會被一些有識之士屢屢提及?
西方哲學、科學陷入困局走入死胡同
西方哲學的轉向、科學的危機,是在十九世紀末就被西方知識精英意識到了。表面上看很光鮮,實質“哲學已死!”西方經院哲學的形而上學沒有了市場,兩次世界“大戰”使得他們不得不反思他們的“文明”到底出了那些問題,失去神學“監控”的科學,如同“瞎子”一樣究竟要到何處去?生態還能不能再“惡化”下去?
一些開明智者、生態治理先行者,開始把目光投向了東方古國,禪宗、道教、佛教一度十分流行,而精英們更多青睞新儒學、陽明心學,作為醫治現代病的“新處方”!古老的“天人合一”思想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制高點”、總綱領。
世界范圍之內的人文主義復興“主場”在中國
其實世界范圍內的“近代化”,主要理念就是來自孔子的“人本主義”,而大多數人陶醉于樂觀的“科學萬能”主義里,根本沒有注意到這點。甚至歐洲的所謂“文藝復興運動”,隨著現代發達資訊的“解密”,歐洲有良知學者的“泄底”,我們愈來愈發現所謂“西方文明”,幾乎可以斷言就是華夏文明的一個“子系統”亞文化,屬于中華文化的“境外開花”!部分“西奴”可能接受不了,“西化腦癱”醫治得一個時期。
宋明理學對西方哲學“方法論”的決定影響毋庸置疑,形成笛卡爾主義。指導了世界近五百年來的文明走向。現在其局限性愈來愈突出,而王陽明心學就是對癥朱子“格物”論偏于外物的毛病,在當下這個被黑科技蹂躪得遍體鱗傷的地球上,可能最能救治人文及生態系統的就是陽明心學。
另外心學與現代量子論有異曲同工之妙,沒有隔膜,可以“互讀”闡發,為世界人民造福。
源于八十年代的國學“余熱”和國家層面的提倡
國學熱,當然包括本來就有價值的“陽明心學”,我是在九十年代就了解精讀了《傳習錄》,其“萬物一體”的思想深邃博大,很有“天下大同”的圣王氣象,與《大學》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一脈相承。
陽明心學里面,現成的就有一個全球治理的宏大目標和情懷,以中華傳統文化為背景、母體和力量源泉,是我們現代國人取之不盡的智慧寶藏。
現在國家領導人開明,從國家民族復興層面上倡導陽明心學,所以,一定程度上開了一個風氣,必將影響深遠,造福后代甚至人類!
樂活一家之言,不代表任何學術共同體,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