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中小學智慧校園藍皮書(2021-2022)》總報告正式發布(點擊查看)。本藍皮書包括總報告、理論篇、人物篇、案例篇等多部分內容。
其中,案例篇以智慧環境、智慧學習、智慧管理、智慧生態為基本框架,收錄了全國具有代表性的智慧校園建設學校實踐案例。案例從技術應用場景、使用效果、軟硬件建設基礎、師資培訓、成敗經驗分享、校企合作等角度,力求全面呈現出新技術對學校發展與教育變革所產生的作用,并為全國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提供參考樣板與合作指南。未來智慧校園研究中心微信公眾號將擇選案例篇部分內容發布,藍皮書全文將在第六屆中國教育智庫年會正式發布。案例類別:智慧生態>家校融合生態建設
案例單位:順德本真未來學校
案例名稱:家校深度融合的教育生態體系
案 例 背 景
從教育的目的和學校辦學目標的角度看,學校與家庭有高度的一致性;從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看,家庭教育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學校—學生—家庭(社會)應該構建為教育的“生態”關系。因此,家校合作,是順德本真未來學校自辦學之初就抓住的一條紅線,二十年來從多方面、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建立了互通、互聯、互信制度機制,努力構建新型的家庭與學校、社區與學校關系。實 踐 成 果
應 用 場 景
豐富多彩的家長課程為學生帶來鮮活的種子教育
01 成立家長義工社團
在家委會的倡導下我們成立了家長義工社團,并制定了家長義工社團章程,對家長義工參與服務的內容、職責進行了規范要求和培訓。在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和后勤服務安全保障等多個場景,都活躍著家長義工的身影。
02 開辟父母學堂
每學期由學校和家委會共同籌辦兩期“父母學堂”,聘請教育專家或有經驗的家長開設家庭教育專題講座,幫助家長解決家庭教育中的疑難問題,提升家長科學育兒的能力和水平。
每學期以年級為單位組織全體家長參加“父母學堂”專題講座通過組織家長合唱團、家長攝影協會等組織機構,讓廣大學生家長積極參與到家長聯誼會活動中來,愉悅身心、增進交流、融洽關系,既能分享到學校和家長的優質資源,又能營造家長與家長、家長與學校和諧交流和相互學習的良好氛圍,帶動和影響孩子們樹立終生學習的理想。家長合唱團參加學校藝術展演
家長攝影協會參與學校校園文化節拍攝
每學年之初,家委會通過“以老帶新”的方式,組織新一屆班級家委會委員參加上崗前的培訓學習,分享家委會工作經驗,明確家委會工作職責,讓新一屆家委通過專業培訓、實操指導,能夠盡快了解和熟悉班級家委會運作。校級家委學習部每學年初組織一年級新家委進行家委工作培訓讓每一個學生都精彩,讓每一個家庭都參與——這就是本真親子風采展示活動的宗旨。孩子們自編自導自演,老師家長通力配合,師生親子同臺演出——這就是本真親子風采展示活動的魅力。每年的3月二年級親子風箏節如期在順峰山公園舉行,圍繞這個主題節日,有風箏文化講座、風箏制作比賽、風箏繪畫比賽、親子放風箏比賽,親子放飛夢想,共建和諧家庭。每年的11月我們都會在順峰山公園舉辦五年級5公里迷你馬拉松親子歡樂跑。通過提前半年的家庭親子長跑訓練,到活動當天以家庭為單位的親子跑,我們培養的是家庭健身文化和對學生毅力品質的磨礪。學校從2004年開始就設立了“陽光超市”愛心基金會,堅持十幾年如一日每月第一周組織學生和家長走進社區開展關愛弱勢群體獻愛心行動,定點扶持13個貧困家庭;走進敬老院、福利院開展慰問義演和捐贈活動。建 設 基 礎
結合學校實際,我們以“基于學生成長”作為前提,以“家校深度融合”作為切入點,以“教育生態”作為概念框架,構建了學生成長家校深度融合的教育生態體系。如下圖:
我們將這個教育生態的建設和運作方式,與學校正在構建的以5G+光纖+WIFI6為基礎架構的智慧平臺結合起來,全方位推進家校共育融合。(一)制度保障,促進融合
制度建設是保障家校融合的重要力量,也只有在合理規范的家校制度下,才能有法有效。
01 建立了家長委員會組織機構及其制度,充分體現家委會的自主性。
我校家委會制度已經實行十多年,有著明細的組織架構和較為成熟的機制。學校對于家委會的定位也十分明確,本著相對獨立、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為原則,充分發揮家委們的積極性與能動性,體現家委會的自主性。
家長委員會制度架構圖
02 搭建了三級家委會組織架構,形成了家委會層級管理網絡。為了推動家校深度融合,帶動全體家長參與到家校合作中來,我們研究制定了從校級家委會到年級家委會再到班級家委會的三級家委會組織架構,并建立班級家委委員申報審批制、校級家委委員聘任制以及家委會章程和工作指引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了由家委會輻射到每一個家長的層級管理網絡。03 出臺了家校合作的相關制度,完善了家校合作的保障機制。為了規范和促進家校深度融合,我們還建立了家長義工服務制度、家長課程管理制度、家長俱樂部管理制度、學校重大事項家長聽證會機制以及家長及社區直接監督學校食品衛生安全機制,家長之間互通互聯的網絡群,健全了家長學校組織機構,統領和協調全校家長自主開展家長學校系列工作,切實保障家校合作向著科學、規范、有序的方向發展。04 各項制度通過多渠道、多樣化得以順利實施與實現。完善的保障制度需要通過家長的實踐與參與得以實施與實現,為此我們開辟了各種平臺鼓勵家長廣泛參與家校合作系列活動。(1)每學期組織兩次全校性的“一對一家長約見日”,由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生活輔導員共同約見一個家庭,為學生量身訂制教育方案,實現教育的私人訂制,促進家校的深度融合。(2)每學期至少舉辦一期家長論壇,讓家長主動參與到家庭與學校教育問題的探討與思考中來,搭建家長與學校互動交流的平臺。(3)在校園網站上開辟無記名留言簿,本著包容、理解和積極解決問題的心態與家長零距離溝通,及時為家長排憂解難,讓家校實現平等對話。(4)隨時接受家委會不定期檢查和監督學校教育教學、后勤管理工作,讓民主管理與監督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實施與落實。(二)家長進入學校教育核心——通過課程,實現深度融合。學校建立了分類、分層(底線目標、基礎目標、發展目標)、有梯度的、以“優秀+特長”為核心的“學生成長金字塔”;學校進一步完善了以“五個學會”為核心內容的課程體系,在學校的課程體系中家長課程成為結構化的部分;家長、社會因素更有效地融入學校隱性課程中;家長、社會多方面、多形式、多時段參與或主導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為學校的課程建設提供了非常豐富立體的社會資源和內容結構。“做最好的自己”本真少年成長路徑圖
家長課程實施十多年,課程結構初步建立,規模大,常態化,數量多,效果好。家長課程已成為學校課程文化結構化的組成部分,如圖所示。“家長課程”內容逐步序列化,管理逐步規范化。家長課程是“家校共育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是學校文化特色的核心要素。我們將其概括為“四維主題N+(N為內容系列)”的家長課程系統,將與其對應的具體教學活動定名為“本真父母課堂”。Q&A 經 驗 分 享
Q:家校合作過程中有哪些容易出現的問題?學校應該如何化解?A:家校合作的總目標是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充分的發展,共同推動完成孩子的個性化過程和社會化過程。我校在推進家校共育的過程中,也曾遇到家校合作雙方責任界限不清、權責不明,合作表面化、形式化等問題,家校共育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出現越位、錯位、干涉等無序現象。呈現出部分家庭教育嚴重喪失,完全依賴學校教育;而一部分家庭教育太強勢,學校教育被迫讓步家庭教育等權責邊界不清的問題。2005年,學校提出“打破圍墻,建立現代的,開放的,學校、家庭、社會融為一體的小學大教育體系”的辦學思想,由此開啟了家校共育的實踐探索。我們先后制定并出臺了《學校優質教育服務承諾制度》、《學生獎懲制度》、《學校家長委員會章程》、《家長手冊》、《家長重大訴求仲裁委員會工作指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通過建立機制、建立信任、搭建平臺,探尋家校共育的基點和多維度合作。在學校課程中融合家長資源,讓家長成為學校課程的另一個主體,這是我校自2005年開始的一項宏大的教育改革。家長課程成為家校共育中一種高層次的家長參與形式。在一次學校教育教學滿意度調查問卷中,一位一年級學生家長對家長課提出了質疑:作為家長,我們要上班,哪有時間為孩子上課?我不是老師,怎么能站上講壇呢?面對家長的質疑,學校聯同校級家委會專門舉辦了家長課程研討會。現場學生代表發表了對家長課程的興趣,家長代表表達了對家長課的高度認同。這樣的辨析與研討,讓家長對學校開設家長課程的目的意義及實施方式方法有了更好的認知與認同。我們的課程體系中有一塊校本課程,叫做“三禮課程”,即一年級新生“開筆禮”、四年級“成長禮”和六年級“畢業感恩禮”。這是一組前后關聯、由淺入深、關注成長的“儀式性”的課程。在這三場儀式中,學校、教師退到了后面,學生和家長走向了臺前。我們把主動權、主導權都交給了家長和學生。此外還有,每年由家長主導組織的二年級親子風箏節、五年級親子歡樂跑、班級親子風采展、親子閱讀會等家長主導的特色主題活動,讓家長真正成為學校特色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參與者、教育者、主導者。2019年10月學校組織家委骨干前往青島三所名校參觀交流學校家委會經常組織“家長沙龍”,探討交流家校共育問題安 飛 中國教育智庫聯盟秘書長、未來智慧校園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未來智慧校園研究中心是中國教育智庫網(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辦)與北京一零一中共同發起成立的未來智慧校園研究平臺。
自2020年3月成立以來,已有全國100余所中小學和20余家教育頭部企業相繼加入,研究中心依托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相關課題研究成果、北京一零一中等重點學校的實踐成果,以及教育領軍企業的成功案例經驗,結合產學研三方智慧,解決傳統教育與新技術相融合的難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