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的生死觀并不適用于所有人,而是針對哲學家的。這一個類似基督教神學的系統,告訴我們死不足懼的理由,是因為死后的世界是我們與真實世界聚集在世界。智慧是好的,而喜歡智慧的人正是哲學家家。因此,哲學家面對死亡時,應該像蘇格拉底一樣,感受即將與智慧結合的快樂??鞓返睦碛砂ɑ钤诶硇偷氖澜缰?、處處接觸的都是真知、不需要再用回憶的方式追求知識。這是理想的世界,也是在做人的時候選擇哲學家生命中最大回饋。
對于其他非哲學家的生命,柏拉圖會怎么說呢?這是非常有趣的問題,因為靈魂轉世是不可避免的轉動,那么不是那么純粹以真實為主的靈魂必然會受到面對轉世時的懲罰。若是在世時不能做出哲學這個選擇,或是偶爾偏愛智慧卻無法進行有效練習,將靈魂提升至哲學家的愛智境界,則因為情節不同,出現不同的結果。惡劣的人會變成陰間的厲鬼,或轉世成為動物。至于變成哪種動物,則看今世所展現的個性而定。陰狠的人轉世為狼鷹,愚笨的人轉世為驢馬,個性善良而無福親炙哲學者則轉世為蜜蜂或螞蟻這種群居動物。換言之,只有哲學家死后可以上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