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滅亡一個民族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強大的武力;二是先進的文化。
中國歷史上的每一次外族入侵,都只具備了以上的一個條件,即只在武力上打敗了中華民族。不管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還是滿族人建立的大清,他們在文化方面都是以學生的心態向漢族學習的,所以他們的入侵沒能從根本上動搖中華文明,只是給中華文明注入了新鮮血液。
從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來看,每一次的部落強大都是以一些部落的滅亡為代價的,一個國家的統一也是以許多小國的滅亡為基石的。在一個現代國家里必然會有許多的民族。
以前,在交通工具落后、信息傳遞困難的情況下,各民族尚能長久的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現在交通、信息都四通八達,沒有任何一個民族能保持自己特有的民族特色了,都會被強大的外族文化慢慢的吞食掉。
首先看國內,我們有56個民族,語言文字的統一是大勢所趨,所以要不了多久,一些人數較少的少數民族首先會完全喪失自己民族的語言,被漢族所完全同化,就現在來說,一些少數民族就已經名存實亡了,因為已經沒幾個人會講自己民族的語言了,而全部民族的同化很可能可能在一兩個世紀內完成。
現在跨國的交往已經非常的頻繁,這就迫切的需要一種大家共同認可的語言文字系統來供大家使用。不幸的是中華民族在近、現代的這一輪的競爭中先于武力上敗下陣來,后于文化上也敗下陣來。武力上吃了敗仗,那只是損耗了體力,適當的休息和調養就能恢復;文化上敗下陣來,那就要面臨著民族存亡的大問題了。
毋庸置疑的,英語顯然已經成為世界通用語言了,就形式上來講,漢語無疑是個失敗者。漢語在未來能否后來者居上,這得看:一,以漢語為代表的中華文化是否比以英語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本質上具有先天的優越性;二,通過全體中國人的努力在首先在提高綜合素質,進而在文化上壓倒西方文化。
全國人民學英語,是以犧牲中國幾代人為代價的偉大民族復興運動的一個積極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如果數百年之漢語和漢字都完全被英語所取代了,那么所謂的中華民族實際上已經是名存實亡了。
我知道決策者在把握方向上是非常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的,這需要對未來做出準確的判斷。歷史將國家民族的命運交到了決策者手里,國家民族的存亡只在其舉手投足之間。
關注微信公眾號:pobawx,我們將第一時間為您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