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是不挑人的,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都可能受到它的青睞,電影《末代獨裁》里統治烏干達八年之久的暴君阿明,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按理說他的一生是光彩奪目的,從一個自小在種植園里給人打工的流浪兒到英國軍官再到1971年作為烏干達總統,但是在這一系列光彩照人的背后是令人不寒而栗的暴行,1971年至1979年,在阿明執政期間,先后殘殺了數萬人,還曾吃掉他情敵的尸體,獲得了“吃人魔王”的恐怖綽號。阿明的成長背景,教育經歷和個性,都表明他如果在管理嚴格的團隊里,會是一個不錯的軍士長,但給他為所欲為的機會的話,他的破壞性就會釋放出來,他時而憂國憂民,對身邊的人噓寒問暖,和藹可親,時而舉止不符邏輯,殘暴的令人發指!表現出來的喜怒無常讓人捉摸不定,就像是一個神經病人(這里為了好懂,只能以訛傳訛,其實神經病并非精神分裂類疾病而是器質性病變)所以在影片的最后,阿明命人把深受自己寵愛的醫生吊起來。看著被吊起來失去意識的醫生,阿明眼神就像茫然無措的孩童。轉身之際眼淚就流了下來,因為雙相是注定孤獨的!
雙向情感障礙以重度抑郁癥為多見,該癥狀主要是介于兩種極端的情緒表現,即持久性的情緒低落或情緒高亢、狂躁等癥狀。患者處于情緒低落期時的具體表現有:消沉、封閉、邋遢、懶惰、思維遲緩、高興不起來、無價值感、無興趣感、對前途絕望且常伴有輕生的念頭;患者處于狂躁期時的具體表現有:情緒高漲、思維奔逸、高談闊論、說話漫無邊際、活動曾強、愛湊熱鬧、虎頭蛇尾、好管閑事等,嚴重者伴有攻擊行為。
當然導致雙相情感障礙的因素多種多樣,目前主流的原因歸結如下:
1遺傳因素:臨床證實:由于遺傳導致患上雙向情感精神障礙的幾率是很大的。父母雙方若有一方患有次疾病,那么子女患病的可能性就極高。
2藥物因素:藥物的用法與用量不當,就有可能刺激到大腦神經系統發生紊亂,從而導致引發精神障礙。
3社會心理原因:產生情緒時高時低的原因可能是自身的想法與社會現實達不到統一,進而產生了極大的心理落差;抑或是在生活、工作上遭遇了失敗與挫折,自己無法進行適當的調節,從而出現情緒不穩定的現象。
4)季節變化:雙向情感障礙的發作還受到季節變化的影響,通常情況下,躁狂癥好發于春季,抑郁癥好發于初冬時節,需要做好相應的防治措施。
除了以上這些生理或者客觀環境因素之外,童年青少年時期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因素是不能忽視的,導致躁郁的最大因素還是原生家庭!雙向情感障礙多是由先天性因素導致的,在患者的小時候便有跡可循。雙向情感障礙的患者,在兒童時期往往會表現出明顯的情緒不穩定。兒童時期的情緒障礙主要表現為焦慮、抑郁、煩躁等,而且越是在親近的面前,越容易出現情緒的波動。心理學上講,一切心理疾病,都可以在童年找到病源。就拿上面案例中的阿明將軍為例,從小在種植園長大的他是不被人重視的,長期處于最底層,飽受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沒有家人痛愛,沒有朋友關心,有的只是凌辱只是冷眼,他只能將這些極端負向情緒積壓在心底的潛意識里,因為他是沒有任何力量反抗的,等到長大成人有了足夠力量的時候,那種情緒釋放帶來的破壞帶來的災難如同修羅地獄!
擁有一個快樂健康的童年,良好的家庭環境是至關重要的。雖然每個人的童年,或多或少有些遺憾,可是,童年已經過去,現代心理學也不應該成為抨擊父母的工具。對于已經破損的關系,通過角色扮演及互動去進行修復。同時,在回溯、探索中,尋找導致自己心境障礙的成長源頭,從而進行針對性療愈。探討自身所面臨的心靈困境,從中發現性格的短板,讓人們更有力量,有方法地去調整人際互動。而文化程度較高的家庭,對疾病認知度高,有了家庭的支持,創傷的療愈也會更快。
所以我們看到的往往是表象,并不是因為某些做了不光彩的事情導致內心的情緒失衡從而致使患上雙相情感障礙,而是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成為了觸發機制,像是扳機,扳機一扣,子彈就飛了出去,針對雙相的療愈方案整理如下:
目前全球范圍內普遍采用的是藥物療法,經過大量臨床實踐,藥物療法已經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雙相情感障礙這個病,是由科學定義出來的,有一套完整的診斷方法,以及科學的藥物搭配對治方案,通常采用心境穩定劑+單相控制藥物。如德巴金搭配鋰鹽,所謂科學方法,就是可以測量,可以反復應用并達到預期效果的解決方案,因此,藥物療法是具備普適性的,所有雙相人都可以采用。
藥物療法的優勢是很明顯的,短期內就可以看到成效,基本上用藥兩到六周就可以消除雙相發病期的大部分癥狀。雙相人的極端情緒和偏執的認知,都會得到修復和調整,進入一個相對的平穩期,堅持用藥,就能保證雙相人各種社會功能的完整性和協調性。藥物療法同樣也存在一些難言之隱。首先,藥物療法并無法根治雙相,從病理上看,雙相是基因遺傳病,藥物并不能直接消滅致病基因。同許多西藥和西方醫學一樣,藥物可以控制和消除癥狀,卻難以解決病根;其次,西藥治療雙相,是一個長期過程,長期用藥有可能會對雙相人心理造成負擔和壓力,此外,盡管治療雙向的藥物也在不斷更新換代,仍然有一些副作用不可避免。第三,即使長期堅持用藥,仍然無法完全排除雙相復發的可能,遇到強烈的應激事件,還是可能觸發開關,導致雙相人再次犯病。凡事總有例外,那些堅決抗藥,始終對科學定義的雙相情感障礙持有堅定不移的懷疑態度,此類雙相人,就不適合用藥物療法了。因為強迫性用藥,會造成雙相人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羞恥感,物極必反,反而導致病人更容易崩潰。當然,這只是小概率事件,藥物療法適合絕大部分雙相人。
總結:保命要緊,安全第一,突發性躁狂和重度抑郁,藥物療法是可以救命的。先把命保住,其他的可以慢慢再研究。藥物療法,是一個底線,能夠保證病人的生命得以延續,維持病人的基本社會功能,但是距離上線還很遠,而且雙相是一種復雜的精神類疾病,會造成許多并發癥和心理問題,這些東西就不在藥物療法的治療范圍了。單純依靠藥物療法,只能達到消除和緩解癥狀的療效,要取得更大進展,就得與其他適合自己的方法結合起來應用。
認知療法認知療法應該說是行為療法的最佳拍檔,情緒、認知、行為三位一體的邏輯決定了,認知療法配合行為療法,能更好地改善雙相人的情緒浮力,不至于陷入情緒兩極化的鐘擺效應。那么,什么是認知療法呢?認知,說白了就是對自我的看法,以及對周圍人和事的想法。受到極端情緒的影響,雙相人在發病期,認知會陷入偏執,抑郁期就會對自我的評價過低,躁狂期則對自我的評價過高,偏離了事實真相,同時,對周圍人和事的看法也會劍走偏鋒,呈現出要么過分悲傷絕望,要么過分樂觀和滿不在乎。相當于一種隧道視覺,執拗地相信自己的所見所思和某種判斷,忽略了隧道外的大量信息和證據。認知療法,就是改變這種偏狹的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讓雙相人從隧道視覺中解脫出來,重新認知自我和周圍的社會環境,從而擺脫極端情緒的束縛,恢復一種相對穩定的常態。認知療法的具體應用,其實極為簡單,雙相人出現某種極端情緒,產生了某種偏執的認知和想法,我們只需要舉出反例,用事實證據和反面道理進行證偽就可以了。比如,抑郁期的雙相經常會有無價值感的想法,覺得自己是個廢物、累贅,這時候,作為雙相的家人和愛人,就可以提出截然相反的觀點,依照事實進行反制,可以嘗試著這樣解說“你絕對不是廢物和累贅,你的存在帶給我們許多歡樂和幸福,你做到了許多,你付出了許多,你讓我們一家人感到愛和溫暖了。你只是陷入了極端情緒,忽略了從前你為我們付出的生命和熱愛,你曾經努力創造過的價值并沒有消失,而且只要你走出極端情緒,你仍舊可以跟我們一起,攜起手來共同創造幸福生活。”
當雙相人處在躁狂期,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的時候,家人和愛人也可以從反方向進行論證和提醒,比如,“你得小心,別太操切去干一件事,盲目和沖動行事,會帶來這樣這樣和那樣那樣的風險和傷害。你需要謀定而后動,把這個事情的全過程和每個細節都考慮進去,方方面面的阻力和挑戰,都要準備應急預案,還要試著想出一個B計劃,一旦失敗,事情搞砸了,你得輸得起,得給自己、給別人留余地和退路。”,“你得注意你的睡眠和休息時間,不要過早地消耗殆盡你的精力和體力。你得集中注意力,專注在某個事情上,而不是同時做幾個項目。”等等吧,諸如此類的建議,會幫助雙相人調整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讓他們能夠更容易面對自己極端亢奮的情緒。認知療法和行為療法,適合雙相人自己應用和練習,同樣也可以由家人和愛人一起采用,作為一種監督和鼓勵。如果有一個認知能力較強的盆友,或者是非常信賴的心理醫生,當然更好了。
通常,雙相人在發病期,意識不到自己的認知已經偏離了正常軌道,這也是《了凡心療愈》意識療法里提到的,意識飛走了,他們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這時候,真的需要家人愛人或者朋友、心理醫生,去探明他的內心世界,讓他敞開心扉,才能幫助他及時調整認知,回到正常范圍里。這個工作,其實也是一個相對較長,而且會有點麻煩的過程,需要雙相人自身和家人愛人盆友共同努力,形成聯盟,培養起強大的耐心才能完成。
意義療法是由奧地利猶太人精神分析學專家弗蘭克爾提出來的,經過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和病例,他提出,許多神經官能癥和心理疾病、精神病人面臨的最大問題,很可能不是病癥本身造成的影響,而是在碰到“存在之挫折”后產生的“存在之虛無”,只要運用意義療法,就能幫助病人擺脫陰影,恢復一切正常的社會功能,同時,讓病人活得更加精彩、更加幸福,這也是《了凡心療愈》意識療法借鑒的理論基礎!,完美地契合了佛法里講的“空性”“真空妙有”,也符合道家思想中的“致虛守靜”“見素抱樸”,甚至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心外無物”完全吻合了。并且涵蓋了佛洛依德和阿德勒的觀點,也就是說為什么而活都可以有,可以為了快樂,為了權力和優越感,全憑當事人的自定義。
盡管弗蘭克爾的意義療法,并非專門針對雙相人,但是,這的確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意義療法在治療雙相情感上必然能夠發揮出巨大的潛能。人究竟為什么活著?答案有三種,分別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活著是為了追求快樂”,阿德勒心理學派提出的“人活著是為了追求權力和優越感”,以及弗蘭克爾提出的“人活著是為了追求意義本身。”對于雙相人來講,很多時候,雙相的各種癥狀其實并非雙相人的最大困擾。說白了,雙相人只是情緒起伏變化太大了而已,每個人的情緒都是不穩定的,都有跌宕起伏,只不過雙相人的情緒變化區間超過了正常范圍,其行為離經叛道的時候比較多罷了。真正令雙相人感到痛苦的是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著,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意義和價值在哪里?這才是雙相人的致命傷。面對遭遇“存在之挫折”后產生的“存在之虛無”,雙相人只要活出生命的意義,那么,這個病就基本上痊愈了呀!作為心事比較重,邏輯思維比較縝密的雙相人,一切問題都有解決之道,眼下、當下的困難總會過去,但是,如果雙相人無法找到活著的真實意義,就一輩子被各種情緒和情感壓力所阻礙,復發雙相的風險將大大提高了。所以啊,人生意義這個問題,是繞不開的,必須找到答案。
那么,對于雙相人,這個答案究竟是什么呢?我覺得,這個答案,應該是復數形式,也就是人生意義,在不同階段可以呈現出不同的形式,這也是為什么我把“意義療法”稱為“多情環”的緣故,因為每個人的人生意義都是一環套一環的,那些牽動我們的心靈,帶給我們情感、溫柔體驗、責任感和重負的人和事情,就都成為了我們人生意義的組成部分了。這樣講,或許還是太抽象了,具體說說,比如,少年時代,活著的意義可以是考一所好學校,青年時代的意義可以是愛情、財富、榮耀,中年時代的意義可以是家庭、事業,老年時代的意義可以是健康、愉悅寧靜,就跟《了凡心療愈》提到的那樣,它們就在那里, 也就是心的本性,如如不動的狀態,需要的是你去尋找去傾聽.,只有你拂去歲月的浮塵,在寧靜的狀態下它才會自然呈現在你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