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戰國時期,匈奴開始稱雄于中原以北。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公元前215年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把他們逐出黃河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西漢前期,匈奴在冒頓單于統治下,又逐漸強大起來。直到漢武帝時期,在衛青、霍去病等西漢名將的攻擊下分裂為五部。后來,在東漢時期繼續分裂為南北匈奴。
南匈奴投降漢朝,逐漸漢化。漢化的南匈奴,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帶,三國時期曹操把匈奴分成五個部,即左、右、南、北、中,分別安置在陜西、山西、河北一帶。五胡十六國時期匈奴人劉淵在并州離石起兵立漢國,稱漢王,后稱帝,占領了北中國的大部分地區。匈奴在中國北方衰落后,鮮卑人迅速進入蒙古高原,匈奴與鮮卑不斷混血通婚。至隋文帝建立隋朝時,南匈奴也在這期間融入各民族之中。
北匈奴進一步西遷后消失在中國的古籍中。有一些歷史記載說西遷的匈奴人在公元374年擊滅位于頓河以東的阿蘭國后,便開始扮演著推動歐洲民族大遷徙的主要角色,雖然如曇花般的匈奴王國在歐洲消失了,但是許多匈奴人很可能留了下來。許多學者認為匈牙利人就是其后裔。匈牙利人與歐洲其他地方人的長相有明顯區別,匈牙利民歌很多與陜北、內蒙古的民歌在調上是一樣的。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表示,匈牙利民族本身就來自東方,他說:“匈牙利民族來自東方,毫無疑問我們的祖先來自亞洲。歐洲人認為我們是匈奴的后代,雖然還沒有確鑿的史料證據,但我們相信這是真的。比如我們的家庭觀念也非常濃重,我們姓氏也是姓在前名在后。”匈牙利人到底是不是匈奴人的后裔呢?這還需要有關學者繼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