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菜根譚》| 中國人的處世智慧,全在這8句話里了
“人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于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閑余時間,沏一杯清茶,細味《菜根譚》,菜根會越來越香,心智會越來越明。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菜根譚》
低調,不是壓抑自身的欲望,而是自然而然,修養品性,“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能為人著想,能顧全大局,能合作共贏。如此,方能看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建功立業者,多虛圓之士;
憤世失機者,必執拗之人。
——《菜根譚》
圓,光滑潤澤,包容寬和,為人當如此。 為人的圓絕對不是圓滑世故,更不是平庸無能,這種圓是圓通,是一種寬厚、通融,是大智若愚,是與人為善,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
抱樸守拙,涉世之道。
——《菜根譚》
“抱樸”,就是要抱住這個初心,抵御外界險惡的遭遇。人的初心就像渾沌一樣,本來不受外界干擾,天真樸素,純粹天然。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菜根譚》
不要讓那些無謂的思慮持續地停留在心里,人心本來平靜,何必自尋煩惱?較勁的人生不值得過。
有時候人與人的差距就這么一點,有的人和自己較勁,和他人較勁,和命運較勁,卻忘了眼前,人生艱難處如空中走鋼索,心無雜念的人才能更勝一籌。
十語九中,未必稱奇;
十謀九成,未必歸功。
君子所以寧默毋躁,寧掘毋巧。
——《菜根譚》
好言者,是非多。謹言慎行、適時閉口,也是取靜通途之一。
面對欲壑縱橫、人浮于事的現狀,人總得為自己閉門、閉口或閉心。不亂于心,方能將最純樸的快樂盡收心底。
閑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
靜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
——《菜根譚》
“靜”是心理上閑適自然,暫時不需要行動的狀態。在安靜時適度放空自己,有利于調整情緒;但是不能耽于空想無益之事,應學會馳騁想象力,到行動時果斷執行。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舊惡。
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菜根譚》
當面不責備他人小的過錯,不亂非議他人,可以不惹是非禍害。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從管住自己的嘴開始,不傷人,亦會因此少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