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用藥引邪深入,表面癥狀雖似乎減輕,實際情況反而加重,如濫用抗生素退熱等等,往往形成長期慢性癥狀久久不愈。此類情況經正面用藥扶正祛邪,必然出現退病反應,這類反應多為先前曾經出現過的目前已經隱匿的癥狀再次出現,但與先前的性質是截然不同的,先前是由淺入深,此時是由深出淺。如同為咳嗽,從發燒用消炎藥變成咳嗽是深入,從乙肝、抑郁癥用助生發藥變成咳嗽是淺出,一為加重,一為減輕,性質相反。茲羅列其常見者,以為病家備覽:
——用扶正祛邪藥打通閉塞的經絡,會出現頭面唇舌麻木、肢體酸麻脹痛的感覺,反應時有不可抗拒的推動感,嚴重時如排山倒海鋪天蓋地,過后即恢復正常,并非中毒,只要靜臥即可,不必慌張。
——服扶正祛邪藥后身體表面發癢,出現斑疹、水泡、痤瘡之類癥狀,為病氣退出皮表所致,繼續用藥就會消失。
——用扶正祛邪藥撥亂反正,有時會出現暈頭轉向、搖搖欲墜、視物不清等現象,此為瞑眩反應,為藥物助身體正氣糾正氣機之偏所致,過后往往耳目一新,沉疴頓愈,不應驚慌,反當慶賀。
——用扶正祛邪藥后出現腹瀉清水、嘔吐痰涎、身出涼汗、衄血等癥狀,為排病反應,過后必然身體輕快,如釋重負,不可與普通吐瀉汗出病癥相提并論。
——用扶正祛邪藥物后出現血壓一時升高或降低,心跳過速或過緩,神智清醒,身體無力之類現象,為藥物調解反應,最多數小時即可恢復正常,并非中毒,不要去醫院搶救,反致逆亂。
——用扶正祛邪藥后出現發高燒,伴隨身體疼痛、頭痛之類重感冒癥狀出現,為病氣外散體表所致,繼續用藥或靜待其衰即可,過后往往其病若失,此為最應慶祝之事,千萬不可釋邪攻正,反去醫院掛水,再次引邪深入,與痊愈失之交臂。重劑回陽藥的排病反應(以下為轉貼文章,僅供參考,不負責解釋)
服回陽救逆藥可能出現的反應(王正龍)
回陽救逆的藥物主要包括:四逆湯、白通湯、參附湯、附子湯、姜附湯、術附湯、附子理中湯、麻黃附子細辛湯。
凡是“陰盛陽虛”的患者,都會顯出一派陰寒的景象:稍微活動就會氣喘、愛長出氣、痰多咳嗽、沒有胃口、愛睡覺、或失眠、或想睡又睡不著、面色蒼白、嘴唇發黑、午后或夜間發低燒、喉嚨干痛、腹痛拉稀或便秘、無故眼紅、耳疼牙痛、心煩愛發脾氣(但事后懊悔)、手腳發熱或冰冷無力、后背酸痛重、聲低息微、脈象時大時勁、或浮或空或沉或細或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由于現代醫學理論的錯誤教學和宣傳,所造成的患者幾乎都是“陰盛陽虛”,所以,都應該服用“四逆湯”之類回陽救逆的藥品以驅逐陰邪,邪盡正復,而后才可以停藥、換藥。
一、忽然胸中煩躁不安,看誰都不順眼,甚至張目喘促不眠,類似實火。極個別的患者會出現昏迷一兩小時的情況,或出鼻血,或舌尖、嘴唇上火起泡,或喉嚨又干又痛,或眼睛干燥紅痛(早晨醒來時會發現眼屎很多),或耳內疼痛,或面部發紅發熱,或體表發麻(屬于血脈末梢被疏通的表現,一般兩三天就會消失);
二、忽然干咳或痰多,日夜不停,像患肺結核一樣;有時忽然眼瞼、面部、小腿和腳面局部浮腫,乃至全身浮腫,甚至會有排尿困難的情況。或者全身及面部出現片片紅斑或丘疹,異常的痛癢,或者全身出粘汗;
三、忽然腹中有氣體竄動,非常疼痛,放屁拉稀(或水泄的情況,一天之中甚至會泄5~10次,但與拉痢疾不同,不會有疲勞感)以后,痛感就會消除;或腰部酸痛如折;或者會渾身酸懶,非常無力,特別困,總要睡覺(并會睡得很沉);或出現不愛吃飯,甚至出現惡心嘔吐現象;若有生殖系統疾病,龜頭、陰蒂會有灼痛感,只需繼續服藥,這些情況幾天就會消除。或在屁股、面部等處生長出大疙瘩,一般半個月便會消失。
四、忽然大量地流鼻涕,鼻塞,打噴嚏,極像感冒,此時可改服大劑“白通湯”,以增強療效;如果發高燒38℃~40℃,一般二十四小時或三天就會退燒(一般只是上半身發熱),也可服用“麻黃附子細辛湯”;
五、忽然周身肌肉、骨節疼痛難忍,或出現火牙痛;忽然頭痛難忍,或后頭痛、偏頭痛、頭頂痛,前額痛;
六、婦女因寒邪過重而月經不調,或崩漏、或淋漓不止,服用此藥后可能停經一個月,次月即通,或月經提前幾天甚至十幾天,次月就會正常;排血量可能會多于往常,但不會像往常那樣疲倦;后幾個月會排出大血塊,經血呈醬油色,停經時不必驚慌,下次就會使月經恢復正常,虛寒型不孕癥患者可以因此而懷孕。卵巢囊腫會發生輕微破裂出血,而后痊愈并恢復正常。甚至還會出現尿血、尿道炎和陰道炎等癥狀;
七、不論有無便秘的患者,服用陽藥后,有的暫時會不排便,但不會難受,繼續服藥,五六天即通,便秘即可徹底痊愈。還有許多患者的經脈穴位會出現跳動或輕微的疼痛,或出現口渴的癥狀;
八、患高血壓的病人服藥后血壓會暫時升高,糖尿病患者的尿糖、血糖值也會暫時升高,尿中的泡沫會增多。
九、如果患者曾經患有膽囊炎或闌尾炎的很可能會復發;曾患有痔瘡的也會發作。可以說,曾經患過的疾病基本上都會復發一次。雖說復發,感受卻都不會比以前犯病時的感受強烈。
這些都是藥物的作用是陽氣發動,臟腑經脈里的寒邪將要被逐出的表現。以上這些情況出現時,應繼續服藥,一定不要去醫院治療,因為醫院一定會讓患者服用清熱滋陰消炎激素之類的藥物,會將寒邪斂回體內,或被西醫將器官切除,后悔莫及。
以上所列數條情況,只是服用回陽藥物可能出現的情況,因患者的病情不同,可能還會出現其它情況,在此不能一一列舉。不論出現其它什么樣的情況,必須依照患者的脈象,如果屬于沉、弦、伏、細等表現陰寒陽虛的脈象,就屬于正常情況,這主要由懂得陰陽脈象和臟腑功能理論的醫生來把握。但是,現在的醫生卻將這些情況歸結為診斷失誤、附子中毒、藥物過敏等,其實都是不明陰陽至理和附子的特性。服用附子的劇烈反應,只是附子的熱量過度而不是像砒霜那樣的毒性,也不會沉積在體內。而附子反應,以其程度的輕重依次表現為:
1、嘴唇舌尖發麻;2、肘關節以下發麻;3、胸口發麻、發悶、心跳加快;4、小腹發麻;5、膝關節以下發麻;6、視物發白。
發麻表現都屬于血脈末梢被疏通的表現。如果想要化解,只需用溫水沖服50g蜂蜜, 3小時即可化解。而且,許多人沒有服用任何回陽藥物,也會在季節變動或久勞突逸時出現以上所列舉的“反常”現象,這是自身元氣鼓動,祛邪外出的表現,必須服用回陽藥物來扶助正氣祛邪外出。倘若服用清熱滋陰的藥物,只會適得其反。
應該知道,在服藥期間,若出現一種情況,體內就會減少一種病邪,醫生和患者都應感到高興才是。
服藥期間,絕對禁止房欲和房事!痊愈后,最好保持一個月一次的頻率。倘若房事過度,自負其咎!
服藥不瞑眩,厥疾不瘥 (楊通)
好轉反應與排毒現象
(摘自臺灣·張家瑞《不生病之真法》)
好轉反應
好轉反應是人體邁向健康無病過程中最關鍵的一環,希望各位能多讀幾次,以求徹悟其中的道理,最好全家人都能了解時,才更能同心協力地來幫助病人早日獲得再造之身。
……(略一段)
中華自然醫學是在于幫助人體自我改善、自我修復的一種醫學,因此剛接觸本醫學的整體療法時,一開始會覺得精神或體力愈來愈充沛,這是人體內的酸毒逐漸減少而使細胞逐漸恢復活力之故,這時人體的自然治愈力也隨之增強,一直到人體自認為已有能力自我改善時,人體就會逐步地進行改善自己,這時所謂的“好轉反應”也就會逐步出現了。換句話說,人體的自然治愈力未增強前,人體亦無能力進行自我改善,人體當然也不會出現好轉反應。 何謂好轉反應?簡單地說就是病已開始好轉的自然現象,中醫學里謂之“瞑眩反應”。應該老一輩的人都有這種經驗,當一個人被打傷時,給予服用一種青草驗方之后,以前潛伏于人體內的舊傷亦將被引發出來,使早已不覺得疼痛的舊傷又隱隱作痛,這也就是好轉反應的現象之一,舊傷會引發出來,則表示當時沒被治愈,而只是被抑制而已,這種被抑制的內傷,由于傷處的淤血沒有排除將漸漸變臭變成毒素,最后必將演變成種種疾病或絕癥。當舊傷被引發出來后,絕對不要害怕,必須繼續服藥,一直到新傷、舊傷都完全不痛后,才表示人體的內傷都已痊愈了。在本自然醫學的整體療法過程中,以前的舊傷或潛伏于人體的疾病都會一一暴露出來。俗語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當人體潛伏的疾病暴露出來后也就無法遁形了,因此很容易使其痊愈,所以“好轉反應”是病要轉好之前的前兆,也就是好現象,因此不必驚惶失措,或者“人在福中不知福”,反而又到醫院打針、吃藥,把疾病抑制回去而導致前功盡棄。 本人于前言中就已強調“治病治心”,假如各位不能接受這種好轉反應的觀念時,我也無計可施了。讓我再強調一下,現代醫學是以“抑制”為治病手段,而本醫學是把人體內的毒素和疾病逼出人體,也就是“疏導或排除”,現在先暫時不管哪種方法是對或錯,讓我們冷靜的思考一番,近兩百年來,現代醫學使疾病愈來愈多,使醫院愈來愈多,使病患也愈來愈多,這似乎表示現代醫學的抑制方法無法使人病愈,既然抑制方式無法使人病愈,惟一的方法就是必須反其道而行,也就是把疾病或毒素逼出人體了。既然想把疾病、毒素逼出人體,以求人體之健康,那何必又到醫院打針、吃藥把疾病抑制在人體呢?我們都知道,若把彈簧壓得愈低,而反彈時必將愈強,俗語說:“嚴官府,盜賊多。”嚴官府,系指鐵腕作風,也就是抑制之意。對人體而言,抑制只能徒增人體內的酸毒和疾病,亦即中醫所謂的閉門留寇,勢必造成傷害,因此想獲得健全的健康惟有遠離藥物、摒除抑制等錯誤方法,并讓人體內的酸毒和疾病排除,否則疾病將于人體中纏綿不愈,除此這外別無他法了。 繼續談談好轉反應吧!我們已知道“人體本身就是最好的修理工廠,當人體覺得已有能力自我改善時,人體亦將自我斟酌該從何處著手,譬如人體認為需從肝臟先行改善,它就會從肝臟著手,當人體進行改善肝臟時,人就會覺得很愛困,甚至連走路時都想困,這種情形出現時,則表示以前青菜吃得少,沒睡好或經常熬夜,很愛困就是在補充過去睡眠的不足。當肝機能已稍有改善后,人體又將選擇某一臟器或組織來改善,如此一次又一次地巡回改善,至人體的所有臟器和組織完全正常為止。…… ……
大量排毒的現象
西洋醫學鼻祖希帕克拉底斯早強調過:“人體的體液、血液必須調和才能無病,痰、咳、汗、尿、大便、排膿,這些分泌物排出體外,身體才能產生調和,當血液調和、還原時,病才可痊愈。產生這些自覺癥狀的現象,就是促進邁向自然的調和之道,絕不可因為排出這些排泄物,感到非常痛苦而橫加阻止,否則將永遠無法調和,使疾病纏綿不愈”。 除了痰、咳、膿以外,如小兒麻疹、水痘、發高燒、上吐或下瀉、痔瘡排血、青春痘、富貴手、香港腳、癬、狐臭、腳臭、生瘡或種種皮膚病都和汗、尿、大便一樣,是人體為求邁向調和的自然排毒現象。這些毒素不排除時,人體絕不可能健康,可是排毒的過程將使人全覺得不舒服或痛苦,因此一般醫學卻把這種人體的排毒現象當成疾病來醫治,為了抑制這些毒素的排除,必須削弱人體的抗體,使人體沒有能力來排毒,欲削弱人體的抗體也只有利用強酸性藥物而已,因此不僅使人體的毒素無法排除外,還使人體增加了更多的毒素,而逐漸使人體演變成更嚴重的疾病或絕癥。如今為求疾病盡快痊愈,則須使人體內多年來累積的毒素于短時間內排除,因此即將產生大量排毒的現象。譬如咳嗽加劇,咳得咽喉、胸部引起疼痛,剛開始咳不出痰的人則表示淋巴功能低落,也就是免疫力較低,這也是人類止咳化痰的結果,使肺泡膜的污物于長年的止咳下卡得很緊,當接受本醫學后,人體的抗體將逐漸增強,待人體又有能力發動咳嗽來自我改善時,一開始會出現干咳,有人咳得連尿都尿出來卻還咳不出痰來,但這并不表示肺部沒有污物;在此我可非常肯定地告訴大家“人體比我們人聰明,比我們人更珍惜這個肉體,人體有一種若不能讓人體健康而誓不罷休的傻勁,人體分分秒秒都為人體健康而努力,只是人類無知反而不斷地在阻撓與破壞,而且人體絕對不做無意義的事”。…… 于改善過程中,小孩子很快就會進入發高燒的階段,因為小孩子不論他的體質有多虛弱,可是他仍有如一部新機械,雖然爐火不旺,但燃料非常充足,只要給點助燃劑后就即烈火騰騰,不像老年人猶如日落西山,有僅爐火不熾,燃料已快耗光,因此欲使老年人進入發高燒的階段,不僅給予助燃劑,而且還需補充燃料,所以年紀愈大,尤其抗體也愈弱的人,欲使其發高燒則愈不容易。現在中國內陸實施優生優育政策下,使全家人的心血都集中在未來的小生命上,可是由于現代營養觀念的錯誤,導致“有心栽花花不開”,尤其沿海一帶經濟愈繁榮的城市里,嬰兒一出生就成耳聾、啞巴、眼瞎、不能行走的現象愈來愈多,我每次見到這一類型的小孩時,我經常以非常肯定的口吻告訴這些孩子的家長:“您的小孩于改善過程必須發高燒和上吐下瀉后,這些毛病才會消失,也只有如此,小孩才能脫胎換骨重獲新生。”尤其是曾經企圖以藥物抑制小孩發高燒,可是由于小孩的抗體太強,使藥物無法抑制,由于人體的抗體很強又想把這些突增的藥物毒素排毒,無奈人體不論抗體有多強,也無法排除西藥的化學毒素,可是人體卻有不把這些化學毒素排除而誓不罷休,終于因發燒過度而成為白癡;(……略……) 發高燒是人體自我改善的最高表現,所以古人常說:“小孩發燒一次,聰明一次。”一個人若不經發高燒,絕對無法健康,人體若無能力發高燒時,也表示這個人一定不健康,可是由于現代醫學的誤導,使一般人一看到小孩子發高燒就很擔心把腦細胞燒壞,為了此事我曾經問過了許多為人父母者:“您曾親眼見過小孩因發燒過高而成為白癡的嗎?”其實大家都只聽人家,聽醫生說而已,這也就是人云亦云、以訛傳訛、道聽途說罷了,假如發高燒就會變成白癡的話,那么古時候人的抗體都很強,抗體愈強的人則愈有能力發高燒,小孩長牙齒、長高的過程也都會發高燒,人體于發動種種的自我改善前,都必先發高燒來增強人體抗體后,再發動種種的改善,譬如人體于咳嗽之前,亦將先發動高燒,假如發高燒將使人白癡時,那么在200年前現代醫學還未誕生時,我們的老祖宗們豈不都變成白癡了,雖然現代人很聰明,可是卻仍比不上古代人的大智慧,譬如萬經之首的《易經》,至今能徹悟其中道理者有多少人呢?(注:人體正在發動高燒時,猶如全國軍民處于備戰的情況下,人體為了提升防御和戰斗能力,而使白血球的數量劇增,這亦屬于人體本能之表現。) 人體于改善過程中,大量排毒的現象還有如:青春痘爆發得比原來嚴重,而且一粒動青春痘有三五倍大,當青春痘的排毒現象完全消失后,卻不留一點疤痕;小孩抗體增強后又會出現麻疹、水痘。有些小孩于發高燒時會伴有嘔吐的現象出現。肥胖的人于改善過程較易有腹瀉的現象,這是排除腹內毒素或脂肪的最佳方法,通常一向的腹瀉一天兩三次后,人體就覺得渾身乏力,可是于本醫學的改善過程中,一天給縱然八九次,而且連續一禮拜,反而愈拉愈有精神,這是人體內的毒素愈少則愈有利細胞生存的緣故。曾經有過痔瘡而以藥物或開刀抑制以及長期便秘,導致大腸、直腸累積很多酸毒的人,于改善過程中必將又會出現痔瘡流血的現象,當人體毒素排隊后,痔瘡流血的現象才會消失。假如目前正有痔瘡流血現象的人,接受本醫學后,當人體抗體一增強經過精打細算后,認為排除一點點毒素而浪費許多鮮血,而覺得不劃算時,人體即將馬上停止痔瘡的排血現象,一直把毒素累積到某種程度,人體認為劃算時痔瘡排血的現象又會發生,一直把體內毒素排完后,痔瘡就可痊愈。 ……(略一段)……
有關大量排毒的現象無法都一一加以細述,只要各位了解這個道理后,人體愛怎么排毒就隨他去吧!…… 其實人體于自我改善過程中,不一定一直都有好轉反應,有時也需養精蓄銳,而且每一次發動自我改善時,都必須有十足的把握,所以我們可以放下一百個心,把健康交給人體去自行負責,我們只要提供人體細胞新陳代謝所需的種種物質或營養素即可,因為人體本身就是最好的修理工廠,欲求健康只有“求已、求自己的人體”,絕不可把寶貴的生命或身體交給醫生或醫院。 |
|
直閣將軍房伯玉服五石散十許劑,無益,更患冷,夏日常復衣。嗣伯為診之,曰:“卿伏熱,應以水發之,非冬月不可。”至十一月,令二人夾捉伯玉,解衣坐石,取冷水從頭澆之,盡二十斛。伯玉口噤氣絕,家人啼哭請止。嗣伯請人執杖防閣,敢有諫者撾之。又盡水百斛,伯玉始能動,而見背上彭彭有氣。俄而起坐,曰:“熱不可忍,乞冷飲。”嗣伯以水飲之,一飲一升,并都差(瘥)。自爾恒發熱,冬月猶單褲衫,體更肥壯。(《南史.張邵傳》附)
徐嗣伯之明,首先在于辯證精審,知其病為伏熱在內,次在于治法之絕:“冬季,裸坐于石,冰水澆之。”誠可謂曠世之治也。其三在于對自己醫術的自信,對病人的絕對負責;令人挾定伯玉澆之至“口噤氣絕,”不顧家人環泣求情,甚至遣人“執杖防閣,敢有諫者撾之”其過人膽識,誰與爭鋒,歧黃神術,匪夷所思。讀此醫案,拍案叫絕。
在臨床工作中,病人用藥后,不外乎三中情況:一、病情無明顯變化;二、有所好轉;三、反見加重。作為醫生,應該怎樣處理這些情況?是守方治療,還是重新辯證用藥?作為病人又應該怎樣對待這些情況?是謹遵醫囑,還是另請高明。特別是第三種情況出現,常令部分醫生手足無措,病人叫苦不迭。因此,我對“服藥不瞑眩,厥疾不瘥”有了幾點感觸:
一、正確對待藥物的固有屬性
大黃具有瀉下作用,石膏令人畏寒,附片用之不當使人中毒,這些自然屬性眾所周之。有些醫生就把此類藥品視為毒蛇猛獸,拒而不用,抹殺了它們的巨大功效,殊不知大黃作用于肌體而產生的瀉下作用正是服藥瞑眩的一種表現(石膏、 附片亦如此)。筆者就根據服藥不瞑眩,厥疾不瘥的道理在臨床中大量運用, 救人無數。比如筆者用大劑量附片治療陰寒內勝的患者,效果顯著;用大黃治咳嗽、胃病,雖然產生了瀉下作用,可正是通過這些作用,亦取得了很好的療效,誠可謂:“大黃附子救人有功。”有的醫生因為不了解這些藥物的固有屬性,認為是不良反應,棄之不用,這和因噎廢食有什么區別,確實可憐可惜。
二、正確對待守方治療
疾患病久邪深,藥物服食后必然有一個正邪相爭的過程。正邪相爭, 必然產生一些異常的癥狀,這就是瞑眩。在中醫學里就有“戰汗”之說,并把“戰汗”看成是一個疾病轉歸的轉折點。“戰汗”出現時如果正勝邪退則病情好轉,反之則是惡化,在“戰汗”出現時應抓住時機,給予扶正之藥,促使病情好轉,而筆者認為“戰汗”和“瞑眩”的道理只是異取同工,唯程度不同而已。有的人面對患者“瞑眩”時,認為是藥不對癥或中毒,不把它看成是一個疾病的轉歸,繼續守方治療,錯過了治療的大好時機,致使患者病情加重,長期不愈,給患者身心造成極大的痛苦;更有甚者不僅不知道錯過時機,反而一出現瞑眩就給予停藥、洗胃等急救措施,并為自己的“果斷”沾沾自喜,真所謂害人太深,誤己不淺。其實瞑眩是藥物對癥后所出現的全部反應,可能是微微出汗,亦可能是暫時昏厥,這就需要醫務工作者在臨床中細細觀察和體會。瞑眩和“中毒”“藥不對癥”是截然不同的。瞑眩在短時間內可不藥而愈,而“中毒”“藥不對癥”有明確的中毒等原因,所表現的是嚴重影響人體臟腑功能的持續損害,甚至危及生命,必須經過急救才能緩解,“瞑眩”和“中毒”千差萬別。筆者曾治一“尿毒癥”患者黃某。患者五年來一直服用清熱解毒之劑,嚴格忌口,不敢服食稍許溫熱之藥物和食品,并一直用大黃(單味)灌腸至今,肌酐高達933umol/L,筆者診斷為“陰水”,以自擬大黃附子湯灌腸,附片用量每劑達100g,內服實脾飲加減(附片100g以上),患者服藥后寒熱榕拒,嘔吐劇烈。筆者認為此乃病重藥輕,藥不勝病自故,加大附片(200g)用量內服、灌腸,守方二周不變,肌酐降至522.7umol/L。
三、糾正廢醫存藥的思想
有的醫務工作者只看得到某些中藥的副作用,而對大多數西藥( 比如速尿對腎功能的嚴重損害,但搶救腎功能衰竭患者時廣泛使用;激素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時,造成的危害比疾病本身對患者的損害還重等)視若不見, 根本不考慮在辯證論治基礎上的整體配伍,也就是忽略了辯證論治的原則,只要中藥出現瞑眩等反應時,就大呼為中毒,藥不對癥,這種大肆喧嘩,混淆事實,跟指鹿為馬有什么兩樣?原生藥物只有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用來防身治病的才叫中藥,如果外開中醫,外開辯證論治的原則,只以一味藥而論,就免不了走到廢醫存藥的路上,對“瞑眩”也就大驚小怪。比如說前一段時間風傳的“中藥腎毒性”,認為含馬鈴類的藥物對腎有損害作用(如木通等),是一部分人對中醫的誤解,是以點代面,廢醫存藥的惡果。近日來,日本人用小柴胡湯使人致死一案,也是廢醫存藥的最好例證。難道我們還要重蹈復轍嗎?誤解中醫,誤解中藥服食后的瞑眩,是怎樣的無知和不可饒恕的錯誤。
筆者曾治一“血管神經性頭痛”患者龍某,其頭痛六、七年,每日需服大量西藥方能止痛。服用筆者自擬加味通竅活血湯后,邪正相爭劇烈,暈倒在地,家人抬至門診,筆者仔細檢查后,發現各項生命體征平穩,認為當屬服藥“瞑眩”。說服其家人,僅做一般處理,無多時,患者蘇醒,頭痛若失,隨防至今,再無復發。中醫中藥治病“瞑眩”是一個很大的范疇,藥后癥劇者,往往是藥力生效,外邪內透之故,這就要求醫生診查要詳,辯證要準,注重醫德。如中醫中藥“十八反”中的甘草反海藻,筆者曾用于一本院職工患者“單純性橋本氏甲狀腺腫”的治療,取得極好療效。又如烏頭反半夏,筆者用于“寒痰水飲”癥患者每獲奇效。說明中醫中藥“十八反”也只應是瞑眩之大者,值得探討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