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風濕藥】】】】
一、藥性與特點
二、適應癥
三、祛風濕藥配伍
1)如風邪偏盛,游走疼痛的行(風)痹,宜用祛風力強的祛風濕藥,并配伍祛風止痛藥,痹證初起而有表邪者,
2)風寒痹證,寒邪偏盛,疼痛較劇者,宜選用散寒力強的祛風濕藥,常配溫里散寒藥,以增強散寒止痛的作用
3)濕邪偏盛,酸楚重著的著(濕)痹,宜選用除濕力強的祛風濕藥,并配伍利濕藥。
4)郁久化熱,關節紅腫灼熱的熱痹,宜選用性偏寒涼的祛風濕藥,并配伍清熱藥。
5)兼有肝腎不足,久病體弱,氣血虧虛筋骨痿軟者,宜選用祛風濕、健筋骨藥,并配伍必要的養氣血藥,以標
6)痹證初起,兼有表證者,當伍解表藥,使邪由外解;另祛風濕藥常配活血藥同用,以增強通絡除痹的作用
7)痹證一般均因邪氣閉阻氣血而為病,故各型痹證均宜配伍活血化瘀之藥,以增強療效,故素有“治風先治
四、用藥注意事項
【【【【一、祛風濕散寒藥】】】】
【1、白花蛇】
甘,咸,溫;有毒,歸肝經。
功效: 祛風活絡,定驚止痙。
主治:(1)用于風濕痹痛、筋脈拘急,以及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癥。可配伍豨簽草、獨活、威靈仙等藥同
【2、烏梢蛇】
性味甘、平,無毒,入肝經。
功效: 祛風通絡、止痙作用
主治:(1)可用于風濕頑痹、驚癇、皮膚疥癬及麻風病。多研末用,或浸酒服。治風濕麻痹,常與羌活、防
注:烏梢蛇功效與白花蛇相近而藥力較弱。
【3、獨活】
辛苦,微溫,歸肝,腎,膀胱經.
功效: 祛風濕,止痹痛,解表祛濕。
主治:(1)凡風寒濕痹,關節疼痛,無論新久,均可應用,尤以下部之痹痛、腰膝酸痛、兩足痿痹、屈伸不利
****
****
【4、老鶴草】
苦,辛,平,歸肝、腎、大腸經。
功效: 祛除風濕。
主治:(1)適用于風濕痹痛、肢體麻木、關節不利等癥,如配伍桂枝、當歸、紅花、芍藥等藥,能增強活血通
【5、透骨草】
辛、溫,有小毒,歸肝、腎經。
功效: 祛除風濕,活血止痛。
主治:(1)用于治療風濕痹痛無論新久,均可應用。可配合五加皮、忍冬藤、油松節、威靈仙要同用。
【6、木瓜】
酸,溫,歸肝,脾經。
功效: 除濕利痹,緩急舒筋,消食,治腳氣。
主治:(1)用于風濕痹痛時一般用于腰膝酸痛者居多,常與虎骨等配用。
****
【7、川烏】
藥材性熱,味辛、苦;有大毒,歸心、肝、腎、脾經。
功效: 祛風除濕,溫經止痛。
主治:(1)用于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
****
【8、羌活】
味辛苦,溫,歸膀胱腎經。
功效: 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止痛。
主治:(1)既能驅除風寒濕邪,又具止痛作用,故適用于風寒濕邪侵襲肢體所致的肢體疼痛,肩背酸痛、尤以
【9、雷公藤】
苦,辛,大毒,歸心、肝經。
功能: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殺蟲解毒。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紅斑狼瘡;口眼干燥綜合征;白塞病;濕
注:
【10、威靈仙】
辛、咸,溫,歸膀胱經。
功效: 祛風濕,通經絡,止痹痛,消骨鯁。
主治:(1)威靈仙辛散善走,性溫通利,功能祛除風濕,有較好的通絡止痛作用,是治療風濕痹痛的常用藥
****
【11、海風藤】
辛、苦,微溫,歸肝經。
功效: 祛風濕,通經絡:
主治:(1)用于風濕痹痛,關節不利,四肢拘攣,腰膝疼痛。
【【【【二、祛風濕清熱藥】】】】
【1、秦艽】
苦,辛,平,歸胃,肝,膽經。
功效: 祛風濕,舒筋絡,清虛熱,除黃疸。
主治:(1)常用于風濕痹痛、關節拘攣、手足不遂等癥。本品藥性潤而不燥,無論寒濕、濕熱、痹證新久,皆
****
【2、尋骨風】
辛,苦,平,歸肝經。
功效: 祛風通絡,止痛。
主治:(1)適用于風濕痹痛、筋脈拘攣,可單味浸酒服或與桑枝、絡石藤配伍應用。
【3、蜇砂】
甘、辛,溫,歸肝、脾、胃經。蜇蛾科昆蟲家蜇的糞便。
功效: 除濕利痹,緩急舒筋。
主治:(1)用于風濕痹痛。本品善于化濕,功能通絡利痹,可用于風濕痹痛之癥,如為濕熱郁阻者,可配防
【4、松節】
苦,溫,入肝、腎經。
功效: 除濕利痹
主治: 用于風濕痹痛。本品苦燥溫通,具有燥濕通絡利痹之功,善去筋骨間風濕,對于風濕痹痛、關節酸痛等
【5、防己】
苦,辛,寒,歸膀胱,肺經。
功效: 祛風濕,止痛、利水消腫。
主治:(1)下焦濕熱,小便不利,熱淋澀痛。可與椒目、葶藶子、大棗等配伍同用,若屬虛證,常與黃耆、茯
****
注:本品苦寒較甚,不宜大量使用,以免損傷胃氣。
【6、臭梧桐】
辛,苦,寒,歸肝經。
功效: 祛除風濕,降壓。
主治:(1)用于風濕痹痛,臭梧桐有祛除風濕、止痛之功,用治風濕痹痛之癥,常與豨簽草同用,或單味煎服
【7、豨薟草】
辛,苦,寒,歸肝、腎經。
功效: 祛風濕,通經絡,清熱解毒。
主治:(1)用于風濕痹痛、筋骨不利等癥,常與臭梧桐同用。本品性味苦寒,又有化濕熱作用,故痹痛偏于濕
****
【8、絡石藤】
苦微寒,歸心、肝、腎經。
功效: 祛風通絡,涼血消腫。
主治:(1)用于風濕痹痛,絡石藤功能祛風而舒經活絡,性寒清熱,風濕痹痛偏熱者較為適宜,可單味浸酒
苦,平,歸肝經。
功效: 祛風通絡,消腫利水。
主治:(1)用于風濕痹痛,四肢拘攣,尤宜于上肢痹痛。常與防己、威靈仙、羌活、獨活等配合應用;
【10、蠶沙】
甘,辛,溫,歸肝,脾,胃。
功效: 祛風除濕,化濕和主治:
辛,溫,歸肝,胃經。
功效: 祛風止痛、止癢、解蛇毒
主治:(1)用于風濕,寒凝,氣滯,血瘀所致的風濕痹痛,腰痛,跌打傷痛,脘腹疼痛,牙痛等各種痛證。對
【12、接骨木】
甘、苦,平,歸肝經。
功效: 祛風通絡,活血止痛,利水消腫。
主治:(1)對風濕痹痛、關節不利之癥,可配合老鶴草、防風、桑枝、紅花等,亦可單位煎湯乘熱熏洗患處。
【13、海桐皮】
苦,辛,平,歸肝、腎經。
功效: 祛風濕,通經絡,殺蟲止痛
主治:(1)用于風濕痹證,腰膝疼痛,四肢麻木,筋脈拘攣。常配合牛膝、薏苡仁、五加皮等藥同用。
性味苦,甘,溫,歸肝、腎、心、膀胱經。
功能: 除風濕;健腰膝;利關節, 補肝腎。
主治:(1)腎虛腰痛脊強;足膝軟弱無力;
辛,苦,溫,歸肝,腎經。
功效: 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利水消腫。
主治:(1)可用于風濕痹痛、筋骨拘攣、腰膝酸痛等癥,對肝腎不足有風濕者最為適用,可單用浸酒服,也可
****
【3、千年健】
苦、辛,溫,歸肝、腎經。
功效:祛除風濕,強健筋骨。
主治:用于風濕痹痛、腰酸腳軟、手足拘攣麻痹等癥,常與桑寄生、虎骨、牛膝等配合應用。
【4、桑寄生】
苦,甘,平,歸肝,腎經。
功效: 祛風濕,益肝腎,強筋骨,養血安胎。
主治:(1)用于風濕痹痛,肝腎不足,腰膝酸軟等癥,常與獨活、牛膝等配伍應用。
常與續斷、菟絲子、阿膠等配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