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在廚房,我把一杯酸奶的蓋子撕的只剩一點邊沿后,遞給了兒子。
兒子喝著酸奶到客廳,請父親幫忙把蓋子完全撕下來。父親說已經可以喝了不需要撕,撕下了干嘛呢。種種推脫,拒絕了。
孩子不爽。不幫我,我自己撕。結果,一用力,蓋子撕下來了,牛奶也灑了。
其實這也是孩子早就預見了所以才找父親幫忙的原因。現在果然灑了,孩子沮喪、郁悶,還擔心牛奶撒了挨批評,一時間各種情緒堆積,孩子要哭了。
爸爸不理解:這有什么好哭的呢?灑了就灑了唄。男孩子,不要什么事都沒有就哭!
你不幫我,還否定我的感受。孩子的需要被拒絕,感受沒有被看到,情緒沒有被理解和接納, 反而遭到了不屑和奚落。孩子惱羞成怒,腳下踢踢打打地,無處宣泄,只好哭著來找媽媽。
為什么舉手之勞的事情父親要拒絕呢?原來當時父親在玩游戲,不想撕蓋子弄臟了手,再去洗手嫌麻煩。
看看后面發生的一堆的事情,回過頭來想,其實洗個手到底又能有多麻煩呢?
現在孩子還小,這件事情很快就過去了,孩子不多會又依偎在爸爸身邊找親密了。
可是,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你青春期的孩子身上,發生在你的已然長大的孩子身上,會怎樣呢?
他肯定不會因為這么小的事情而哭泣了。
可是,他還會和你親密嗎?
以后再有什么事情他還會找你幫忙,向你求助嗎?
他的需求他的情緒你沒有看到沒有在乎,以后你的什么要求什么期望什么愿望,他能看到他會在乎嗎?
從孩子出生到孩子的青春期,十幾年的時間,我們有多少次嫌他煩沒有陪伴他,有多少次嫌他煩沒有幫助他,有多少次嫌他煩沒有關注到感受到他的郁悶他的悲傷他的失落他的無助 。
如此十幾年,孩子習慣了你的拒絕,習慣了你的嫌棄,習慣了你的忽視。
等到他以為他長大的那一天,等到他以為不再需要你的那一天。
真的有事了,他再也想不起來要去找爸爸媽媽幫忙,想不起來要去和爸爸媽媽談心。
孩子的心門從此就對我們關上了。從此你的話對孩子就不再起一點點作用了,從此你就開始嘆息和抱怨你的孩子叛逆了,不乖了,讓你無能為力了。
其實,之前的這十幾年來,在你有能力有機會幫助他影響他陪伴他的時候,你一直都是這么在拒絕他忽視他,一直都在無視他的需求,無視他的感受,甚至無視他的存在的。
以前人家小,依賴你,沒有辦法忽視你。現在人家長大了,不需要依賴你了,憑什么人家還要在乎你的話聽到你的要求看到你的期望關注你的心情呢?人家所做的,不過是如你之前十幾年對他所做的而已已。
我終于想清楚了,人們所說的青春期的叛逆原來是這樣來的。特作此文,以資借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