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如何高產栽培?
玉米是高產作物,其光合效率要比小麥、水稻等作物高得多,呼吸過程中的養分消耗又比小麥、水稻少。因此,按其生理基礎,玉米的理論產量應比目前的實際產量高出幾倍。其增產潛力很大。這為我們應用新技術獲得玉米高產找到了理論基礎。在各種作物上均有很好的表現,在玉米上應用更是效果顯著。
一、整地與播種:
1、常規栽培技術:夏玉米生長期短(在聊城,春玉米只占1-2%不專門論述),而且大部分在麥壟中套播,要在5月下旬至6月5日前搶墑早播,并在小麥收獲后按玉米行摟溝,溝內集中施基肥,以促壯苗早發。在品種選擇上,宜選用生育期適中,高產抗病的以保證高產穩產,適期收獲。
2、用賽歐亞浸種增加種子生活力,提高發芽勢和發芽率,減輕苗期病蟲危害,使玉米在苗期便有較強的抗病、抗旱、抗逆性。達到苗早、苗齊、苗壯的目的。
二、苗期管理:
苗期(播種一一技節)是生根、增葉、莖節分化為主的營養生長階段,一般夏玉米約30-35天,即6月初至7月初,此期玉米的生長特點:莖葉生長緩慢,根系發展迅速。為此,田間管理的中心任務是促進根系發育,培育壯苗,達到苗早、苗足、審齊、宙壯的“四苗”要求,為玉米生長打好基礎。
1、苗期的常規管理措施:適時施肥澆水,查苗補苗及適時間定苗,使玉米苗均勻一致,中耕除草以增加苗期所需的養分和氧氣,減少土壤蒸發。保墑防旱。
在玉米苗期,土壤極易干旱板結,苗弱,根系生長不良,在滅茬深中耕的基礎上,為高產穩產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穗期管理:
穗期(拔節一一開花)是由單純的營養生長轉向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時期,一般夏玉米歷時27-30天,即7月上旬至8月上旬。本階段的生育特點是:莖節迅速伸長,葉片增大,根系繼續擴展,干物質迅速增加。同時雌雄穗強烈分化,是玉米一生中發育最旺盛的階段,也是田間管理最關鍵的時期,此期管理的中心任務是中上部葉片增大,莖桿粗壯墩實,以達到穗多穗大的豐產長相。
1、穗期常規管理措施:適時施肥澆水,進行深中耕,促進根大量噴出,擴大營養吸收范圍,拔除小病株,以利通風透光。
2、適時應用調節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矛盾,多增穗,增大穗。由于玉來生長期短,植株高大,又生長在雨季,極易出現營養生長過旺而影響增穗及穗的膨大。此期應噴賽歐亞高產精,一方面可有效地控制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促進養分供應穗,達到增產的目的,另一方面,還可明顯減少大葉斑病、小葉斑病、莖基腐病等病害的發生,并可促進根和氣生根的發生,壯稈、抑病、抗倒伏,效果極其顯著,
四、花粒期管理:
花粒期(開花一一成熟)階段的生育特點是營養體停止增長,進入以生殖生長為中心的時期,歷時約40天左右,即8月中旬到9月下旬。此期供長中心葉是植株的中、上層葉片,是決定粒數和粒重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田間管理的中心任務是保護葉片,提高光合作用,促進粒多粒重,達到豐產的目的。
1、花粒期常規管理措施:應增施攻粒肥和勤澆攻粒水外。還應注意人工輔助授粉,后期進行淺中耕,破除板結,促進根系發育,既防早衰,又利于早熟,提高粒重。
2、噴施“賽歐亞高產精增長葉面功能,促穗粒飽滿。秋季天氣轉涼,玉米光合柞用減弱, 15天左右。一方面能明顯增長葉片的功能期,增強玉米植株,制造更多的光合產物,另一方面還可抑制后期易發的葉枯病、赤霉病、黑穗病等病害,減少農藥用量,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近幾年的試驗和大田實踐表明,在玉米的生育階段,從浸拌種開始至收獲的全生育期,,在產量和品質方面,均有較大的提高和改善。在陽谷縣和東昌府區應用的大部分鄉鎮,均表現不同程度的增產,一般增產幅度為20%左右,部分生育期使用,也增產10%以上。應用后玉米的抗旱、抗澇、抗病、抗病、抗蟲等抗逆性明顯增強,減少農藥用量50%左右,從而改善了玉米產品的品質,是值得大面積推廣的理想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