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葉斌
近幾個月,我連續參加了幾次親朋的葬禮告別儀式,如姨姐、同學的夫人等。在哀樂聲中人們低沉緩步地與逝者告別,昔日的熟悉身影瞬間化為一縷青煙,親朋好友的凝重惋惜痛苦的表情,長途跋涉送骨灰回老家入土為安的儀式,都是在作別一段往事回憶、祭奠一種親情友情、延續一種傳統文化、禱告一種精神寄托。事后,有人說,每參加一次這樣的活動,我們的心靈就會接受一次洗禮。其實,在人生中,有三個地方是能夠給人一種特殊的震撼和反省的:醫院、監獄和殯儀館。
醫院,它是療治身體和精神創傷的避難所,也是我們體會到健康重要性的地方。被動的診療與無奈的等待、緊張的焦慮與殷切的期盼、肉體的疼痛與精神的煎熬、自我的反省與他人的寬慰、醫護的救贖與創傷的愈合、時間精力金錢的無端消耗與家庭親人的擔憂陪護……這些都是每一個人會在醫院不期而遇的。有專家調查分析說,人的身體健康情況和壽命的確定,醫院只是占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比例。進入到醫院,是一種萬般無奈的舉措,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不幸。幸運,因為它是生命最后的避難所,可以求助于高科技和高明醫術的確診、救治和痊愈;不幸,是因為人為地畫地為牢作繭自縛了,受制于病魔的捆綁威脅虐待折磨。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醫院是進入鬼門關的最后一道防線。可惜,我們大多數人是對于自己的身體健康情況是比較漠視的,平時沒有遭遇疾病時,往往不注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缺乏有效的身體鍛煉。一旦疾病纏身,才可能有所醒悟和后悔。現在,本人已經形成一種生活規律,即基本保持每天早上半小時左右的跑步體操或室內運動健身,晚上一個半小時的散步快走,睡覺時間不能超過夜晚十二點。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效果明顯,身體感覺良好,一些慢性疾病已經遠離我而去。
監獄,是囚禁人的身體的自主權、行動自由權的審判執行者,也是我們感知自由內涵和作用的最好場所。法律之劍,高懸于每一個公民頭頂之上。隨著法制社會的建立健全,隨著反腐倡廉風暴的雷霆萬鈞,一些投機取巧者、僥幸升遷者、以身試法者、以權謀私者、權錢色交易者、欺詐蒙騙者、涉及黃賭毒者,終究會在法律的照妖鏡下顯出原型、并在斬妖劍下服法。罪犯的改造與限制人生自由,是一種法律上的懲罰,也是一種人道主義的挽救。當然,我們不可能人人經過監獄的生活體驗來認知自由的可貴,但是,通過他人的現身說法和案例剖析,我們可以間接地感知這種人生的最大財富,是任何物質金錢也換不來的。這些可以從貪官的自我供述反省中窺一斑而知全貌。物欲社會的泛濫與利己主義的膨脹,使得權錢色名利五者的追求也在趁勢而上,腐蝕社會肌體,敗壞社會風氣,攪亂民眾視線,阻擾社會發展。因此,守住做人的底線,維護做人的尊嚴,遵守法律的規則,可能就是規避監獄的最好法則了。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但是,只要做好一個合格的公民,不取不義之財,不做違背良心之事,不做損人利己之事,我們將會收獲一個問心無愧的人生吧。
殯儀館,是生命走向終點的升華高地,也是我們認識生命寶貴的最后教科書。或壽終就寢,或英年早逝,或意外身亡,人的終點是一種必然,也是一種偶然。關鍵是我們以何種方式接受這種結局。生命的價值如何評價,不是以壽命的長短來衡量的,而是以生命質量來決定人生意義的。這些道理,已經被無數事實所證明。問題是,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生命延長的方式,努力提升生命的質量,卻往往被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生命觀和生死關所左右。為了個人利益而茍活一生,平庸而知足,平凡而快樂,只要不損害他人利益,也是無可厚非的;為了他人和民族國家利益而奉獻人生,這種人生的高度,是社會的楷模和人格的標桿,值得人們敬仰和贊賞。人的生活層次,決定了生命的層次。達官貴人是一種生命,庶民百姓也是一種生命,在本質上是平等的,但在現實社會中,卻是以尊卑貴賤的身份來權衡其生命的價值的。這是一種多么可憐可笑可悲的生命判決和價值判斷啊。古人“立德、立功、立言”的生命價值追求,應該是我們為人處事善待生命的基本標準吧。當我們為某些蠅頭小利而惱怒不休、為某些失意而耿耿于懷、為某些挫折而痛不欲生時,適時地偶爾來到殯儀館一次,送別親朋的遺容,也是送別小我的糾結。此種方式不失為一種精神上的涅槃,一種心靈上的的洗禮,一種生命意義的發現,一種自我救贖的際遇。
對應于醫院、監獄和殯儀館的特殊場所,我們可以實現一次精神上的浴火重生,可以感知健康、自由和生命的無可至上的價值。這種現場感受、自我反省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它可以使我們在人生的征途中更好地把握好方向、修正好過失、調整好心態、塑造出一個全新的自我人生。 (寫于2014.07.21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