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天大樹,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一個中國人,無論他在什么地方,無論他漂泊多遠,編入宗譜,列入族墻,緬懷先祖,尋找自己的血脈根源,托庇于列祖列宗的福蔭之下,總是我們老百姓正常的心愿。
但是,老百姓如何掌握尋根的技巧。如何才能更科學更有效的找到自己的祖源?今天作者痞支先不談如何去尋根問祖,而是先為家人們講解幾個尋根問祖時常見的幾大誤區。
百家姓尋根
這一說法就是錯誤的!年代越久遠的家譜,并不代表家族信息的準確度越高,部分家譜由于手工記載難免會出現錯漏。并且有些家譜過度依賴名人聲望,并未嚴謹考究過自家真正的始祖,甚至胡編亂造,誤導后人!
這一錯誤說法最為普遍。一般情況下,每個支系都會有一處較為穩定的聚居地,但并不代表在此聚居的宗親們都屬于這一支系,也有其他情況的出現,比如這一地域不同支系的支姓家人們有可能集中居住在此,從而壯大了這一區域的支氏家族。
這一說法也有謬誤。我們查看族譜時,應結合當時的社會文化環境、風俗習慣、地方志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證族譜,而不是自以為是只有自家族譜才是最全最準確的。個別族譜中,有部分人由于情面難卻,隨意刪除祖先曾經所犯錯誤,或者錯而不糾者,在一定程度上世世代代錯傳下去,未給于氏子孫們起到典范作用,這也是我們需要謹記的!
這一說法有謬誤。近年來,有許多族譜研究者都選擇在名字里尋找相同的字,然后將其不分世代硬歸為同輩,但這一行為極其錯誤。經有關學者考察發現:“如果僅僅只是宗親間幾個相同的,而其他的宗親沒有相同的,或者字輩不能連續幾代相同的,那這樣的話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意義。而只有譜中同代名中相同的字,并且延續好幾代的才是字派,這才是有價值的。”
這一說法也是錯誤的!有些人會拿著本支系的字派詩作為尋根問祖的唯一法則,這一方法顯然是不可取的。因為字派詩只是定居開派繁衍后所確立的,而始遷祖以上的同宗不能使用相同的字輩。當然,不排除有始遷祖帶來族譜,譜書之前已經確認了之后的字派。
萬家姓之根
很多宗親認為只要是名人名流撰寫的譜序就一定是正確的,其實不然。一些名人寫序時不經考證,僅根據詢問家族源流直接照寫,甚至還有有很多造假的代修族譜者。因此,名人名流不一定是正確的代名詞,我們支氏宗親們切勿輕信!
這一說法并非準確。首先,用現代人的眼光去考慮古代的問題顯然不合適;其次,族譜造假之人也有可能制作相對合適的世系迷惑宗親們。因此,代差只可用來作參考標準,而不是直接判定,用代差否定他人世系也是不準確的。
這一說法也不準確!像我們家族這樣的大姓,經常會出現同名的宗親。因此需要注意,即使同時間同地點同名的宗親也不一定是同一個人,還要查看這位宗親的人生歷程中的重大事跡是否對應,并且還有父輩、同輩、子侄輩世系等相關內容是否相符。
姓氏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