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答案整理
08級法本行政一班
整理人 雷義興 陳婷
注:由于我們能力有限,只能幫大家整理書上明確寫出的答案。一些主觀題憑大家自己的想法可自由發揮,在此不好做統一的整理,請大家見諒。最后祝大家好好努力,取得好成績哈!
緒論——珍惜大學生活 開拓新的境界
1. 大學生應樹立的學習觀念
A 樹立自主學習的理念 B 樹立全面學習的理念
C 樹立創新學習的理念 D 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2. 大學生的優良學風
勤奮 嚴謹 求實 創新
3 歷史使命的涵義
人們擔負的重大歷史任務和重大歷史責任就是歷史使命。當代大學生承擔的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4. 當代大學生面臨的挑戰
A 科技文化發展的挑戰 B 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 C 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任務
5.當代大學生的成才目標
A 德是人才素質的靈魂 B 智是人才素質的基礎
C 體式人才素質的條件 D 美是人才素質的重要內容
6.當代大學生的嶄新形象
A 理想遠大、熱愛祖國 B 追求真理、善于創新 C 德才兼備、全面發展
D 視野開闊、胸懷寬廣 E 知行統一、腳踏實地
7.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
A 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
B 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C 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
D 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理想
8.進入大學以后,如何從小事做起,邁好人生的重要一步?(此題自由論述解答)
第一章——追求遠大理想 堅定崇高信念
1.理想的涵義與特征
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有可能實現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向往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理想是一種精神現象。
特征:A 理想是一定社會關系的產物 B 理想來源于現實,又超越現實
C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類型的 D 理想不僅有現實性而且具有預見性
2.信念的含義
信念是認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機統一體,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堅信不疑并身體力行的心理態度和精神狀態。信念是一種精神現象。
3.理想信念的作用
A 指引人生的奮斗目標 B 提供人生的前進動力 C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4.如何正確對待現實理想過程中的逆境 P30 (此題自由論述解答)
5.如何在實踐中化理想為現實?
A 正確認識理想與現實的關系是實現理想的思想基礎
B 堅定的信念是實現理想的重要條件 C 勇于實踐、艱苦奮斗是實現理想的根本途徑
6.如何理解艱苦奮斗的主旨?大學生如何艱苦奮斗?
艱苦奮斗,其主旨在于奮斗,其價值在于為事業而奉獻。
后一個問題答案見書 P33 最后一段
第二章——繼承愛國傳統 弘揚民族精神
1.愛國主義內涵及基本要求
愛國主義體現了人民群眾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系,是人們對自己故土家園、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和榮譽感的統一。
要求:A 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B 愛自己的骨肉同胞
C 愛祖國的燦爛文化 D愛自己的家園
2.中國民族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包括哪些內容
A 熱愛祖國,至死不渝 B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C 維護統一,反對分裂 D 同仇敵愾,抵御外侮
3.愛國主義的時代價值是什么? (以下“愛”表示“愛國主義”)
A “愛”是中華民族繼往開來的精神支柱 B “愛”是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紐帶
C “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 D “愛”是個人實現人生價值的力量源泉
4.經濟全球化下為什么要弘揚愛國主義 ? P42 (此題自由論述解答)
5.經濟全球化下,當代大學生堅持愛國主義需著重樹立哪些方面?
A 人有地域或信仰的不同,但報效祖國之心不應有差別
B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C 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要始終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尊嚴
6.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是什么?
A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B 團結統一 C 愛好和平 D 勤勞勇敢
7.為何要樹立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
A 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的核心
B 改革創新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必然要求
C 改革創新是建設社會主義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
D 改革粗昂新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
8. 當代大學生應如何踐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
A 必須大力推進理論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
B 要自覺投身于改革創新的偉大實踐
第三章——領悟人生真諦 創造人生價值
1.人生觀指的是什么
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于人生目的的意義的根本看法,它決定著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標,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對待生活的態度
2.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是如何表述的?
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3.人生目的的含義及作用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人,對“人為什么活著”這一人生根本問題的認識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實踐中關于自身行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作用:A 決定人生道路 B 決定人生態度 C 決定人生價值標準
4.應抵制和批判的錯誤人生觀有哪些?
拜金主義人身觀 享樂主義人生觀 個人主義人生觀
5.什么是人生價值?
人生價值是一種特殊的價值,是人的生活實踐對于個人和社會所具有的作用和意義,是人們以價值角度考慮人生問題的依據。
6.何謂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怎樣理解二者的關系?
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個體的人生活動對社會、他人所具有的價值。衡量人生的社會價值的標準是個體對社會和他人所作的貢獻。
人生的自我價值,是個體的人生活動對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價值。主要表現為對自身物質和精神需要的滿足程度。
二者相互區別又密切聯系,共同構成人生價值的矛盾統一體。一方面,人生的自我價值是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基礎,沒有社會價值,人生的自我價值就無法存在。
7.怎樣進行人生價值的評價?
A 堅持能力有大小與貢獻須盡力相統一 B 堅持物質貢獻于精神貢獻相統一
C 堅持完善自身與貢獻社會相統一 D 堅持動機與效果相統一
8.怎樣理解人生價值標準?
勞動以及通過勞動對社會和他人所作的貢獻,是社會評價一個人的人生價值的普遍標準。一個人對社會和他人所作的貢獻越大,他在社會中或得的人生價值的評價就越高。勞動和貢獻的尺度作為社會評價人生價值的基本尺度,正是對人生價值評價根本尺度的一種具體化。
9.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具備哪些社會條件與個人條件?
社會條件:A 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從社會客觀條件出發
B 人生價值目標要與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一致
個人條件:A 實現人生價值要從個體自身條件出發
B 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增強實現人生價值的本領
C 立足于現實,堅守崗位作坐貢獻 D 實現人生價值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
10.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應堅持的原則是什么?
平等 誠信 寬容 互助
11.如何認識競爭、合作及二者的關系? (此題自由論述解答) P73
12.促進個人與社會和諧應正確認識哪些關系?
A 個體性和社會性的統一 B 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的統一
C 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統一
D 享受個人權利、自由與承擔社會責任、義務的統一關系
13.如何把握個人對自然的改造? (此題自由論述解答) P76
第四章——加強道德修養 錘煉道德品質
1、如何理解道德的本質?
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的反映。首先,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決定著各種道德體系的性質。其次,社會經濟關系所表現出來的利益決定著各種道德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再次,在階級社會中,社會關系主要表現為階級關系,因次,道德必然帶有階級屬性。最后,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變化。
道德對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以能動方式來把握世界,引導和規范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人們是通過對道德的把握,來感受社會關系的脈動,識別社會發展的方向,確定自身生存發展與社會和自然的關系,并形成自己關于責任和義務的觀念,確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覺地揚惡抑善、明辨榮辱、選擇高尚、棄絕卑下、保持社會和個人的健康發展。
2、道德功能包括哪些?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為社會意識的特殊形式對于社會發展所具有的功效與能力。它主要有認知功能和調節功能。
認知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會現實特別是反映社會經濟關系的效力與能力。
道德的調節功能是指道德通過調節等方式,指導和糾正人們行為和實踐活動,協調人們之間關系的功效與能力。
3、道德的社會作用包括哪些?
[1]、道德能夠影響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
[2]、道德對其他形式的社會意識形態的存在和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3]、道德是影響社會生產力的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
[4]、道德通過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
[5]、道德是人們提高精神境界、促進人的自我完善、推動人全面發展的內在動力。
[6]、在階級社會中,道德是階級斗爭的重要工具。
4、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內容?
[1]、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2]、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
[3]、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
[4]、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實現看做是一種高層次的需要。
[6]、重視道德踐履,強調修養的重要性,倡導道德主體要在完善自身中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
5、如何正確理解對待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傳統?
[1]、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既不能全盤肯定,也不能全盤否定。
[2]、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是否有利于建設和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是否有利于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標準,做好取舍和創造性的轉化工作。
[3]、要通過分析、鑒別、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帶有明顯階級和時代局限性的成分,繼承和弘揚優良的道德傳統,特別是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
[4]、在對待傳統道德問題上,要反對文化復古主義思潮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要堅持批判與繼承原則,注意科學辨析,自覺避免各種錯誤傾向的影響。
6、為什么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
[1]、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和人際關系的客觀要求。
[2]、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7、怎樣理解誠信作為道德建設重點的必要性、緊迫性?(此題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出答案)
8、八榮八恥的內容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
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
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
以遵守法紀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
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9、公民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大學生應該如何實現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愛國守法”,強調公民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和護法
“明禮誠信”,強調公民應文明禮貌、誠實守信、誠懇待人
“團結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該和睦友好、互相幫助、與人友善
“勤儉自強”,強調公民應該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積極進取
“敬業奉獻”,強調公民應忠于職守、克己奉公、服務社會
如何實現:[1]、思想上和心理上對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產生認知與認同,全面掌握其內容和要求。
[2]、把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作為行為標準,正確作出道德判斷和作出道德選擇
[3]、積極踐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提高。
10、大學生誠信與道德
誠信是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的基礎
誠信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
誠信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通行證”。
11、大學生應該如何提高道德修養的自覺性?
[1]、應有進行道德修養的強烈動機,這樣才能滿腔熱情地、自覺地自愿地去學習、去思考、去體驗、從而提升道德修養的境界。
[2]、應該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激勵,堅忍不拔、腳踏實地、持之以恒地進行道德修養
[3]、應正確地認識、評價自己、發揚成績、克服不足。
12、如何認識與把握道德修養的途徑與方法?
[1]、學思并重的方法,即通過虛心學習,善于思索,辨別善惡,以涵養良好德性。
[2]、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過反省檢驗以發現和找出自己思想與行為中的不良傾向、不良念頭、并加以及時抑制與克服。
[3]、慎獨自律的方法,即愛無人知曉,沒有外在監督的情況下,堅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覺按照道德要求行事,不因為無人監督而恣意妄為。
[4]、積善成德的方法,即通過積累善行美德,使之鞏固強化,以逐漸結成優良品德
[5]、知行統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認識與躬行道德實踐統一起來,以促進道德要求內化為個人道德品質,外化為實際道德行為。
第五章——遵守社會公德 維護公共秩序
1、當今公共社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活動范圍廣泛性[2]、活動內容公開性[3]、交往對象復雜性[4]、活動方式多樣性。
2、為什么說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必要前提
[3]、有序的公共社會是提高社會成員生活質量的基本保證。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國家現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3、維護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
4、社會公德的基本特征
[1]、繼承性[2]、基礎性[3]、廣泛性[4]、簡明性
5、社會公德的重要內容
[1]、文明禮貌[2]、助人為樂[3]、愛護公物[4]、保護環境[5]、遵紀守法
6、如何在網絡社會中加強社會公德自律
[1]、正確使用網絡工具[2]、健康進行網絡交往[3]、自覺避免沉迷網絡[4]、養成網絡自律精神
7、法律規范在生活中的作用
[1]、指引作用[2]、預測作用[3]、評價作用[4]、強制作用[5]、教育作用
8、集會游行示威的申請(根據書120頁自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