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隨月轉(zhuǎn)陰晴收錄于新浪-夢光情雨博客
馬背上的驕傲,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 名為鐵木真,生于公元1162年——卒于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統(tǒng)一了全蒙古,建立了政權(quán)。成吉思汗制定了新的軍事、行政等制度,使用共同的法律、語言、文字。成吉思汗一度率軍攻占了北京。征服西夏后,病故于隴原,留下了假道南宋、滅亡金朝的遺言。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封其謚號為元太祖。
馬鳴蕭蕭,馬蹄踏踏,馬鬃呼呼……是從天河的琴弦上彈落?是從陣前的戰(zhàn)鼓里馳出?是從霜天曉角中吹來?那些跳躍的雄渾的音符——
馬!馬!一匹馬!一百匹馬!競相飛奔,你追我逐。馬!馬!一千匹馬!一萬匹馬!馳騁草原,群峰迭出。馬的海,馬的浪,馬的潮,馬的涌,拍濺,揮灑,奔騰,起伏。誰站在馬群的濤頭?誰穿越馬群的峽谷?
成吉思漢揮鞭狂喊,躍馬疾呼。騎手如驚濤中的沖浪者,在顛連搖蕩里振臂飛舞。套馬桿甩出的是問號的探測?嘆號的感慨還是句號的收束?一個崛起于馬背上的民族,昂起比山崖更高的頭頗。成吉思漢彎弓射大雕,射落日,雄姿勃發(fā),縱橫天下,展示比龍騰虎躍高傲得多的氣度!風(fēng)骨!
成吉思漢鐵木真!真真的真真的一株鐵木!一把閃電的長劍!一道激情的飛瀑!生下來就天賦了馬的性格,生下來就注定了與馬為伍。龍馬精神,在心跳的旋律上漫卷,在熱血的流韻中奔突,那靈魂的莽莽草原,早為他備下了崎嶇而壯麗的徐途。
成吉思汗鐵木真9歲喪父,少年后,承襲凄風(fēng)冷雨的苦楚,曾備受屈辱,披枷示眾,囚禁于泰赤烏部。夜宴的歌舞聲中,擊倒看守,從死神指縫間奪一條生路……
戰(zhàn)亂頻仍的年代,交織著各部落的沖突。彌漫殘酷的血腥,到處是仇恨、殺戳。立志縫補山河的破碎,統(tǒng)一四分五裂的民族。扯起一桿大旗,凜凜然登高一呼……便有了強大的騎兵,受命于成吉思漢的智略與勇武。
成吉思汗奔涌著!燃燒著!輝煌著!也曾陷入坎坷、艱難、險阻。成吉思漢一次戰(zhàn)斗只打剩了19騎,在倉皇的逃奔中突圍而出。面對短促的風(fēng)雨成吉思汗又飲水誓眾,招集星云流散的所屬各部。
落葉無法掩蓋沖騰的火焰,希望的旗幟怎能被劫擄?天蒼蒼,有禿鷲的斜翅,劃痛了恢宏的天幕。野茫茫,有游弋和羚角,挑亮了刀叉高豎。雁斷秋聲,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慘遭屠戳。馬頭琴悲曠了的呼倫貝爾,殺氣起自草根,一片血霧。空空寞寞,無炊無牧。亂世中,成吉思漢不失時機地,把那些期待的民心抓住。奠定起王者的霸業(yè),那長纓是一條站起來的路。路落下來,曲折有致,并非一覽無余,平鋪直述。一匹偉岸的馬,由遠及近,馳入了門扉洞開的史書。平叛、勘亂、安邦、定國……唰唰甩動的馬尾和嗖嗖揮動的雕弓,有條不紊勾勒出成吉思漢的宏圖——因在草地上,還是草圖,因在藍天下,還是藍圖。那錦繡中原已在成吉思漢的雄視中,在成吉思漢馬鞭彈指一揮的指處……
用馬蹄,用奔馳的態(tài)度,去撫摸廣大的風(fēng)景和事物。成吉思漢恣縱野悍的戰(zhàn)袍,蕩起浩瀚風(fēng)云的流蘇,甩開來,拂弄著天下,像鷹的翅膀狂舞。讓所有柔弱的小草,包括健拔的大樹,以及高高的山,長長的河,都彎下腰去,傾倒,臣服。
鼓角、殺聲、刀光、劍影……是怎樣一種悲壯的傾注!山河為之怦然震顫,日月為之掩面驚呼。
成吉思汗鐵木真統(tǒng)一了草原各部,融合為一個民族整體——名為蒙古。
據(jù)說成吉思汗登基時有五色彩鳥,在宮帳前“成吉思成吉思”地歡啼飛舞。“成吉思”是“天賜”的意思——天賜一個草原帝國讓他稱汗,開賜一席中原大地讓他入主。
久居鞍上,馬肚子以自己的形狀,雕塑了成吉思漢兩腿的弧度。人們只好從成吉思漢合不攏的胯間,望地平線、望月落、望日出。羅圈腿把散珠似的邊疆各族羅列起來,圈定為他的勢力范圍,把九州大小王侯圈定為他的下屬。心胸浩闊,胸中潮漲汐落。肩扛日月,肩上風(fēng)展云舒。雙臂伸張擁攬?zhí)斓氐谋ж摗瞧马斀ㄖ忭斀ㄖA頂建筑,各種幾何圖形的飛檐斗拱,均是成吉思漢腳下波波瀾瀾的起伏,皆為成吉思漢欣賞于股掌上的不同藝術(shù)風(fēng)格的房屋……
得天下的成吉思漢,也曾幻想永生不死。長春真人邱處機向他稟訴:世上從未有長生之藥,只有苦煉修為的不老之術(shù)。他信,但創(chuàng)業(yè)開疆的帝王,無心養(yǎng)生,無暇自顧。旋即拍馬而去,扎進風(fēng)餐露宿。當(dāng)成吉思漢軒昂著王者的氣宇,周身籠罩勝利的光環(huán)彩霧,自下而上的空間,地域,權(quán)勢,燃燒的欲望,推動成吉思漢生命的熱度。擁有后,方知心是沒有邊境的,不像宮廷,也不像陵墓。因此,成吉思漢最是傾醉于以紛飛的馬蹄狂草疾書,抒寫征塵中的人生,描繪發(fā)展中的民族。
陰云密雨覆頂,冰雹擊打甲胄。蹄前黃沙中隱現(xiàn)森森白骨。挽韁小憩,戰(zhàn)馬昂奮長嘶。荒灘、戈壁、瀚海……舉步成路,敲叩烈日、敲叩北斗的蹄鐵,一路濺起迷人的火雨花簇。蜃景浮現(xiàn)……蜃景躁動,誘惑出他雄奇的幸福。南征北戰(zhàn)、強弓硬弩,射凌晨、射黃昏、射子夜、射正午……
弓弦演奏著馬蹄聲聲,那四蹄間的跨度,囊括了八萬里風(fēng)云雷電,橫跨歐亞大陸……以春夏秋冬為四蹄,駕馭歷史,勾勒嶄新的版圖。
六盤山下。成吉思漢黃河邊圍獵,墜馬!跌落之勢,驚呆一只猛的野豬。成吉思漢抖抖塵土,又翻身尋鐙,闊笑聲彈落隨從們的殷殷勸阻。成吉思漢認為:打獵活動,不能隨意放松或廢除,用以習(xí)演騎射、布陣,部隊自能訓(xùn)練有素。磨洗勇敢和風(fēng)馳電掣的迅令,方可捕獲四腳或兩腳的獵物。
成吉思漢又揚鞭縱馬了——那馬尾便是刀級風(fēng)的橫掃,那馬頭便是十級浪的高度。蹄飲酒泉水。劍映天山雪。弓拉東海月。槍挑西塞霧。黃河,是他腰間的一條絲帶,又敘事又抒情地翩然飄舞。長城是他手頭的一道鞭影,在揮舉的瞬間倏然凝固。
成吉思漢又一次墜馬,也是最后一次墜馬,臨界于66歲的垂垂遲暮。酷熱和久積的疲憊織成一病沉疴,已不能再將天地山川浩然吞吐。搖曳于風(fēng)暴中的果實——那夕陽,圓滿,殘缺,傾斜,都難睡熟。成吉思漢動蕩的生涯里戎馬倥傯,何曾有開懷就枕的寬舒?便是躺在花叢覆蓋的葬禮中,也難以撒手放心地瞑目。成吉思漢臨終前,面對窺睨帝位的兒孫,成吉思漢把寓言式的道理講得深入淺出——一條威猛的多頭蛇為御寒,找到洞穴,想爬進去居住,但每個腦袋都恐后爭先,爭來搶去,結(jié)果凍死在外,而另一條獨頭蛇則乘虛而入……彌留之際。成吉思漢欽定了接班人,口授滅金方略及秘不發(fā)喪的遺囑。帝王,連最后扔下的每個字,都是擲向敵人的鋒芒,都是留給子孫的虎符。
成吉思漢崇尚一個“征”字——征途、征討、征戰(zhàn)、征服。如果延長成吉思漢生命之征的長度,可能把所有的土地都烙上他的璽印,讓地球滾進他的王府……成吉思漢在馬背上鑄造了大元的驕傲,成吉思漢在奔馳中豐富了華夏民族。
一看見頗具龍氣的蒙古馬,就仿佛望到成吉思漢行進中的獵獵旗鼓。翻開巍峨厚重的元史,撲面就是排山倒海的浪走風(fēng)呼——浪尖頂閃現(xiàn)一代天驕!風(fēng)頭上兀立一尊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