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易受關節疼痛僵直反復困擾 這樣預防和治療才快捷有效
秋季到啦,天氣漸涼,相信上海的小伙伴這幾日都應該在早晚感受到的陣陣涼風。
秋天是骨關節疾病的高發季節,很多患有骨關節炎的中老年人又要開始發愁啦。還在被骨關節疼痛、僵直、活動不便等問題所困擾嗎?今天我們就請來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于一云主治醫師,來和大家分享關于骨關節炎的預防與康復治療。
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關節的結構:
滑膜位于關節囊內側,具有分泌滑液的功能,軟骨則覆蓋于關節表面。關節運動時,滑膜液和軟骨使關節表面幾乎沒有摩擦力。保證關節這個“軸承”能在最低磨損下活動,以期達到“最大使用壽命”。
韌帶的主要功能是限制關節的運動幅度,增加關節的穩固性,并為肌肉或肌腱提供附著點。
半月板是一種纖維軟骨,人體中最大的半月板是膝半月板。它的作用類似于彈性墊,緩沖膝關節承受的部分負重,還起著增加關節軟骨之間接觸面積、維持膝關節穩定性、防止軟骨損傷等作用。
所以我們常說的骨關節炎到底是什么呢?
其實骨關節炎是一種最常見的,以關節軟骨的破壞、變性及骨質增生為特征的慢性關節病。
骨關節炎的名稱很多,如退行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或骨關節病,均指一種病,國內統一使用骨關節炎。
得了骨關節炎后關節發生了哪些變化?經歷了哪些過程?
首先,正常的關節是由骨、軟骨和關節腔組成的。軟骨像襯墊一樣,可以減少骨與骨的摩擦,緩沖壓力。
骨關節炎發病初期,軟骨開始脫落,關節表面凹陷,纖維化。
最后軟骨嚴重磨損,骨贅出現,關節內腔隙變窄,兩端的骨頭開始直接摩擦。出現疼痛、僵硬和活動不便等癥狀
如下圖所示,骨關節炎好發在身體的這些部位。
骨關節炎發病情況如何?
骨關節炎多發于中年以后,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40歲以后患病率達10%-17%,60歲以上患病率到50%,到了75歲以上患病率則高達80%,不容大家忽視。
除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關節炎發病的幾率不斷增加以外,還有哪些原因導致骨關節炎的發生?
除了比較常見的,肥胖、炎癥、創傷、關節過度使用、遺傳之外,其它一些因素也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如肌肉無力、關節局部神經損傷、滑膜疾病。另外還有一些因素,如關節手術、病毒或細菌感染、免疫系統疾病、軟骨代謝異常或代謝調控的改變等也參與骨關節炎的發生。
其中有三類人群特別需要提高對骨關節炎的重視-中老年人、肥胖者、運動量大的人。
問: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患骨關節炎?
答:人體在35-40歲以后,肌肉和外周神經功能開始下降,導致運動時神經和肌肉協調性下降,容易造成關節損傷;
隨著年齡增長,軟骨的彈性和韌性變差,關節的供血逐漸減少,導致軟骨缺乏營養,軟骨因“營養不良”變薄、更容易損傷;
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損傷開始呈現累積效應,膝關節退變在所難免。
問:為什么肥胖的人易患骨關節炎?
肥胖加重了關節面的負擔,使得關節結構加速磨損、老化,引起變形性關節炎脂肪組織相關的炎癥因子,如瘦素,IL-1β,TNF-α等合成增加; 肥胖患者體重負荷主要集中于膝關節內側軟骨,這正好是大多數肥胖者膝關節發生骨關節炎的常見部位,很容易發生膝關節內翻畸形; 除了因體重增加關節的負擔導致軟骨退變外,還與肥胖引起的姿勢、步態及運動習慣的改變有關。
問:為什么運動量大的人易患骨關節炎?
答:關節軟骨易于在反復的沖擊負荷下發生損傷運動量大的人群經常造成關節的過度使用和損傷,劇烈運動、損傷,可造成關節內壓力過度增高,這極易促使軟骨細胞發生退變,加劇軟骨細胞的破壞,形成惡性循環。
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骨關節炎患者有時候比天氣預報還要準。天氣變化對骨關節炎會造成什么影響嗎?
骨關節炎患者大部分的人都會因為刮風、下雨、陰天等惡劣天氣的變化而感到關節疼痛加重,關節炎患者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天氣預報員”。研究表明:關節炎患者對寒冷較為敏感。
氣溫下降、氣壓降低、濕度增高的現象,這三種因素是造成關節炎病人局部疼痛加重的主要原因,其中濕度的改變起著主要作用。但是,在天氣變化時,關節炎病人也并不一定會出現關節疼痛。
骨關節炎讓你在受累時關節疼痛、活動不靈便,不但會影響工作和生活,嚴重時還可致殘!
如此可怕的骨關節炎可以預防嗎?是不是所有人老了都會得骨關節炎呢?
其實骨關節炎是可以預防的!那么怎么做才能有效的預防骨關節炎呢?
1.改變不合理的運動方式
半蹲或下蹲運動對下肢關節壓力很大,應盡量避免;
爬山、爬樓等對下肢關節壓力加大,應盡量避免;
隨著年齡在增長,應該逐步調整運動方式,以游泳、騎車和散步為主,減少大運動量的運動方式。
2.改變不合理的生活習慣
避免背、扛重物;
避免長時間站立及行走,中間應該有間隙時間坐著休息;
便時盡量坐馬桶、少下蹲;
3.關節保暖
注意天氣變化,避免潮濕受冷,寒冷會影響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
局部熱敷:不宜超過45℃,不超過30分鐘;
4.減輕體重
肥胖人群患骨關節炎比其他人明顯增多,減輕體重以減輕關節的壓力和磨損,可以有效地預防骨關節炎的發生;
所以需要“管住你的嘴,邁開你的腿”
5.避免關節損傷
注意運動場地及運動器械的安全,避免受傷;
運動之前先熱身,運動量由小逐漸加大,切忌開始就參加重負荷的運動,大量運動后及時放松;老年人行走時要避免跌倒。
6.正確處理關節損傷
很多關節炎是由于關節內其他結構損傷后造成的,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等;
早期正確處理半月板的損傷可以有效預防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生。
7.關節疼痛應及時就醫
關節疼痛是關節給人體發出的警報,應該引起重視。關節痛患者應及時就醫,防止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如何判斷自己有骨關節炎呢?您知道骨關節炎都有哪些表現嗎?
若是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可要注意了!
1.關節疼痛
2.關節活動受限
3.關節僵硬
4.關節變形(O型腿,X型腿)
5.關節摩擦音
如果自己不能確定,還可以嘗試骨關節炎常用的檢查方法:
1.臨床診斷或者是實驗室檢查:伴有滑膜炎的患者可出現CRP和ESR輕度升高
2.影像學檢查:影像學檢查不僅可以幫助確診OA,而且有助于評估關節損傷的嚴重程度
a..x線是常規檢查
b..磁共振檢查
骨關節炎如何治療呢?
骨關節炎常用治療方法有如下三種:
1.非藥物治療 2.藥物治療 3.手術治療
其中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是目前應用最多的治療方法,也是有效的控制病情發展的主要手段。
我們先來說說非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在骨關節炎的治療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非藥物治療包括:運動及生活指導、物理治療
1.運動及生活指導
在日常生活中合理的關節肌肉鍛煉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節在非負重狀態下進行活動,以保持關節活動度;進行有關肌肉或肌群的鍛煉以增強肌肉的力量和增加關節的穩定性。
針對不同受累關節可進行不同的鍛煉,如手關節可做抓、握鍛煉;膝關節在非負重情況下做屈伸活動;頸椎和腰椎關節進行輕柔的不同方向活動。
除此之外,做適當的有氧運動如步行、游泳、騎自行車等有助于保持關節功能。
在預防中我們提到過肥胖患者容易得骨關節炎,因為超重會增加關節負擔,因此需要減輕體重來保持標準體質量,事實上,10年的研究發現,減輕體重10磅可以減少關節炎風險50%。對于超重者,尤其應重視體重在骨關節炎治療中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對于關節的保護也不可小覷。可戴保護關節的彈性套,如護膝等;避免穿高跟鞋,應穿軟、有彈性的“運動鞋”,用適合自己的鞋墊。
2.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可以減輕疼痛癥狀和緩解關節僵直:包括針灸、按摩、推拿、熱療、水療等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關于骨關節炎的藥物治療!治療骨關節炎的藥物有哪些?
局部外用藥物:膏劑、貼劑等
控制癥狀的藥物:抗炎鎮痛藥、對乙酰氨基酚、非甾體抗炎藥、阿片類藥物
對乙酰氨基酚:輕癥可短期使用的一般鎮痛劑,主要不良反應為胃腸道癥狀和肝毒性.
改善病情的藥物及軟骨保護劑:氨基葡萄糖、硫酸軟骨素、維生素、關節腔內注射藥物
非甾體抗炎藥:既有止痛作用又有抗炎作用,是最常用的一類控制骨關節炎癥狀的藥物,分為非選擇NSAIDs抑制劑和選擇性環氧化酶(COX-2)抑制劑
傳統的非甾體抗炎藥如雙氯芬酸鈉、布洛芬等,使用時應警惕如潰瘍,出血等消化道副作用
選擇性COX-2抑制劑:如塞來昔布等,較傳統的非甾體抗炎藥消化道安全性提高,不易引起胃腸道潰瘍和出血。使用前應評估消化道、心血管安全性
阿片類藥物:對于急性疼痛患者,當對乙酰氨基酚及NSAIDs不能充分緩解疼痛或有用藥禁忌證時,可考慮使用弱阿片類藥物。
局部外用藥:改善病情的藥物及軟骨保護劑
氨基葡萄糖:改善關節軟骨的代謝,提高關節軟骨的修復能力
關節腔注射藥物
1.糖皮質激素
2.透明質酸:不宜反復注射,每年不超過3-4次
3.非甾體抗炎藥
最后我們來說一說骨關節炎的手術治療,有哪些手術可以治療骨關節炎?
對于經藥物治療無效,病變嚴重及關節功能明顯障礙、影響日常生活的患者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治療方法有關節鏡手術、截骨術、人工關節置換術、關節融合術等,其中人工關節置換術為最常用的手術方式。
你知道嗎?關節炎患者衣食住行都得特別小心,就連家中布局都得“考究”一下,讓我們來看看骨關節炎患者家庭應如何布置?
臥室:長柄鞋拔子,穿鞋無需彎腰;木質或塑料衣架非常適合關節炎患者使用,因為其重量輕便,易于抓取;把最常穿的衣服、鞋、配飾放在腰部和肩部高度之間的柜子里,這樣就不用彎腰去拿;圓形門把手換成易于把握的杠桿式把手。
廚房:利用方便的廚房工具,比如電動開瓶器,食品加工機等可以幫助關節炎患者輕松完成烹飪;
準備長柄簸箕和掃帚來幫助你減少彎腰次數;廚房高凳讓你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桌旁準備食物,避免久站。
衛生間
在衛生間可以準備電動牙刷和電動剃須刀;使用高位馬桶幫助你更容易蹲起;淋浴間準備一把可以坐下的椅子;安裝扶手幫助進出浴缸或淋浴安全。
除了家庭布局之外,骨關節炎患者在飲食方面也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雖然專家并無推薦的具體飲食方案,但均衡的飲食是必不可少的。
1.戒掉多余的熱量:避免含糖的食物和飲料
2.多吃水果和蔬菜:果蔬富含抗氧化劑,可以幫助保護細胞免受損傷。如蘋果,洋蔥,青蔥,草莓可能有助于減少關節的炎癥和疼痛。
3.另外關于食用油,一項研究發現,橄欖油能夠有助減輕炎癥
4.獲取足夠的維生素C:有助于合成膠原蛋白和結締組織
5.少吃烤、炸肉類食品
最后希望大家能夠及時防治骨關節炎,從此遠離關節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