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以3%左右的速度增長,我國已經進入老年型國家行列,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國內外調查表明,情緒愉快,性格開朗,樂觀豁達是長壽的重要的心理條件,老年人心理保健,需要社會集體家庭的支持和幫助。
由于生理上的老化,社會交往角色地位的改變以及心理機能的變化與衰退。老年人往往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心理問題。首先是老年人感到身心狀態的變化各方面機能的的下降所帶來的衰老感;離退休后,由于原來生活規律被打破,許多退休者會因此帶來身心方面的不適而造成的離退休綜合癥;老年人告別社會重返家庭,而子女則離開家庭踏上社會,隨著機體功能減退,極易產生空巢孤獨感、疑病癥及焦慮癥。尤其是老年抑郁癥更要引起各方重視,對老年抑郁癥的處理,應將防止自殺放在首要位置。
如何才能讓老人身心健康的安度晚年?要老有所學,有樂觀進取的態度,活到老學到老,堅持學習,社會開辦老年大學也是為滿足老人的學習需要,充實老人的生活,讓精神有所寄托;要老有所用,老年人可以發揮原有專長繼續為社會貢獻余熱,這樣既滿足了自己的心理需要,同時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收入,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質量。也可以從事個人感興趣的社會勞動或公益服務活動,也有助于個人的身心健康;要勞逸適度,保持良好的心境,適當的運動,合理飲食;要培養健康的興趣和愛好,能使老人生活充實,精神愉快,增長知識,促進思維能力,陶冶情操,改善人際關系增加社會交往以及消除許多消極和不良的心理因素;建立新型家庭關系,減輕對子女的心理依戀,如果每一對老年夫妻能以不同的方式恢復年輕時的情愛吸引和依戀,或漫步于花叢,或相偎在月下,那么這種青春戀情的復蘇有助于退休后情緒的穩定和生活的適應;老年人正確對待疾病,對待死亡,在心理上消除對死亡的恐懼,勇敢的平靜的對待死亡,從容的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此外,獨生子女成家立業后,應盡可能與父母住在一起,即使是分開居住,子女也應經常去看望或問候,家庭關系和睦,氣氛融洽,尊老愛幼,共享天倫,利于老人健康長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