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文
搏者,或曰搏斗,或曰肉搏;博者,或曰博弈,或曰賭博。這兩個漢字,形近似,意卻不同。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既有趣,也艱難。為什么有趣的同時艱難,就在于這搏、博兩字上面。有趣,是對于生活的追求和獲得。你有追求,你要獲得,天上不會掉餡兒餅,你就要搏。
當你在襁褓中的時候,你渴望能爬、能站起來;當你顫顫巍巍立定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你又想能邁步,能走路;然后你又希望能跳,能跑。人的一生,就是在一個欲望,接著一個欲望,一個目標,接著一個目標的驅動下,有意識也好,無意識也好,孜孜不息,搏擊不已,不停不息,奔跑不完的過程。
有趣,是收入,而艱難,是付出。
無論那欲望或是目標,定義為高尚的,邪惡的,偉大的,渺小的,哪怕或者僅僅是為了最狹義的生存,而苦苦掙扎;也無論其目的,在于追求,在于獲得,或者根本無所謂追求和獲得,只是渾渾噩噩。總之,每個人都活得滿有滋味的,而且覺得往前走去,下一步要比這一步大概更有奔頭。所以,真正活膩了,活夠了,再也不想活的人,還是極少的,否則,自殺該不是個別現象了。
雖然,在路的盡頭,并不總有鮮花,彩帶,掌聲,和笑臉在等待著他,甚至連道一聲平安,說一聲難為你了,也不可能,而面臨著無妄之災,滅頂之禍,弄不好要送命。但人也怪,好像為此望而卻步者,也不很多。因為誰也不能完全把握未來,很難保證絕對的成敗輸贏。因為明天有許多不可知的變化,即使勝利在望,可以全軍覆沒;眼看走投無路,也許絕處逢生。放眼未來,可能和不可能,永遠各占百分之五十。人的可貴,就在于這一半的機會,也仍舊寄于希望,即使沒有勝算,一搏之心總是會催動著你,興致勃勃地往前行進。
其實,有時明知失敗,也不會止步的。那些前赴后繼,殺身成仁的志士,難道不了解自己只不過是漫長的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一塊墊腳石嗎?可是,肯把腦袋放置在斷頭臺上,義無返顧,顯然,是為了他根本看不到的明天,在拿自己下注。因此,某種意義上講,人生本是一搏的這個“搏”字,也無妨說成一博輸贏的“博”。
“搏”既有勝負之分,成敗之別,那么其實這個“搏”,也就等于在“博”。人類下賭注時,獲勝率甚至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搏”和“博”的。否則怎么叫做“孤注一擲”呢?這也就是人類優于地球上的其它生物的地方,大概在于具有這種豁出去一“博”的精神。明知其不可能,而使其可能,曉得做不成,也偏要去試一試冒險性,這才有了發展和進步。
神舟翱翔藍天,人類登上月球,并不是在完全的把握下,獲得成功的,而是在沒有什么希望的情況下,披荊斬棘,前赴后繼,跌打滾爬,頭破血流,經歷無數失敗,才達到目的。如無一博之心,唯知因循守舊,茍安自得,庸庸碌碌,不肯冒某種程度的險,去搏去博的話,人類至今也就只能夠像其它動物一樣,只會在地球上跑跑跳跳罷了。
這當然是很艱難、很漫長的過程,每走一步,都要在地球上留下血和汗的印跡。而且,每一個成功的背后,都有無數曾經“搏”過,“博”過而失敗的前人,為你鋪路。因此,十賭九輸,這個概率,大抵是準確的。如果因為怕輸,而裹足不前,猶豫等待,打個呵欠,懶洋洋地對什么都不感興趣的話,那么,你不但成功無望,也不能為后人的成功,積累可資汲取教訓的寶貴經驗。
失敗也是貢獻,因為你失敗了,別人再不會因此失敗,通往成功的路上就少了一份障礙。若是沒有哥白尼的先驅,也不會有布魯諾的“日心說”,若不是作為異端的他,為這個學說于宗教審判中被燒死的話,人類大概還在《圣經》的《創世紀》里尋求答案吧!
正是這種“博”,才能迸發出智慧的火花,才能產生出思想的飛躍,才能使精神的東西變為物質的東西。即使是失敗的教訓,也是彌可珍貴的。“不吃一塹,不長一智”的古訓,是很有道理的。但中國人吃了這么多年的大鍋飯,缺乏競爭機制,遂養成了程度不同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等待,依賴的壞習慣,而應該有的“搏”和“博”的精神,卻用在人與人的“斗爭”上,白白消耗掉了大好時光。所以改革開放的三十年,社會財富的積累增加,國民水準的長足進步,在世界范圍里比較起來,原來處于相當落后的位置,而能儕身于強國之林,應該看到這正是我們中國人敢搏敢博的結果。。
所以,新的世紀里,有著五千年光輝歷史的中國人,在神州大地生氣煥發之際,還不應該抓住這歷史難得的機遇,好好地“搏”一“搏”和“博”一“博”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